和平縣上陵鎮下“竹”功夫,做“竹”文章
“竹”夢高質量發展
■和平縣上陵鎮是“毛竹重鎮”,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毛竹基地。
■文:本報記者 王亞嬌
葉春雨 馮曉銘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近日,和平縣上陵鎮結合“雙百行動”,邀請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江敬艷博士,作“上陵鎮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匯報與建議”專題培訓,助推上陵鎮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陵鎮是“毛竹重鎮”,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毛竹基地。今年以來,上陵鎮依托豐富的竹資源,堅持做活一產、做大二產、做優三產,下“竹”功夫,做“竹”文章,“竹”夢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目前,上陵鎮有毛竹資源面積約12萬畝,有竹制品加工企業3家,共有集體經濟組織303個,其中經濟聯合社17個,經濟合作社286個,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竹制品加工企業就業,享受產業發展的紅利。今年,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423.3萬元,同比增長84.5%。
發揮資源優勢
打造竹林風景線
沿著粵贛高速公路到達上陵鎮高速出口,“翠山竹海森林公園”幾個大字十分醒目,冬日暖陽下,耳邊不時傳來竹葉間沙沙作響的聲音。
上陵鎮竹林四季常青,生態環境優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是個宜居且適合發展旅游的綠美小鎮。上陵鎮林地總面積18.78萬畝,森林總蓄積量40.78萬立方米,其中,毛竹資源面積約12萬畝,立竹庫存量超過2400萬株,年產毛竹400萬株以上。翠山竹海森林公園主要以翠山村竹林為主,周邊30多平方公里成片毛竹林,覆蓋率高達83.5%,竹林內空氣清新,含氧量是常綠闊葉林的1.5倍,素有“綠色海洋世界”之稱,是和平縣新八景之一。
“翠山竹海森林公園以‘識竹’‘賞竹’‘游竹’‘戀竹’‘美麗鄉村’為主題,計劃建設一條全長6.15公里的具有中國氣派、嶺南風格、廣東特色的竹林綠道,目前項目正有序推進,建成后將完善區域旅游業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上陵鎮黨委書記謝智力表示。
“上陵鎮土層結構很好,水資源條件也很不錯,適合竹子的生長。”江敬艷說,當前正是竹林管護的黃金期,要做好竹材結構的調配,“老中青”結合保護,更有利于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助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延伸竹產業鏈條
向精深加工領域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上陵鎮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機器,有條不紊地加工竹制品。
“這里主要生產牙簽、筷子、蒸籠等竹制品。”翠山村黨支部書記周月劍說,該加工廠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村里還有20多人在廠里就業,每人每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
近年來,上陵鎮投入鄉村振興債券資金530萬元,對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廠進行升級改造,該加工廠毛竹年加工能力從原來的4000噸提升至8000噸,年產值超1000萬元。
眼下,正是挖冬筍的好時節,在河源三樂善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打包新鮮冬筍,通過快遞發往廣州、深圳等地。“今年竹筍的產值大約有100萬元,而公司的總產值大約有5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葉敏說,公司每年為10個村帶來分紅收益,其中,上陵鎮三樂村每年可獲分紅6萬元,其余9個村每年可獲分紅1.6萬元。
謝智力表示,上陵鎮將二產作為竹產業發展的重點,緊扣產業布局,不斷豐富產品供應,提升技術水平,推進竹產業全鏈條發展。目前,鎮里正積極推進竹制品產業園規劃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竹制品龍頭企業,加快培育壯大現有的本地優勢企業,逐步促進竹產業向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資源利用率高的精深加工領域發展。
三產聯動發展
翠山竹海揚帆前行
“國家發布的新政策為上陵鎮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謝智力說。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以構建“以竹代塑”產業體系為重點,著力抓好竹林資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產品設計制造、市場應用拓展等全鏈條全要素協調發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動能、產能、效能,助力減少塑料污染。
記者了解到,除了翠山竹海森林公園,上陵鎮還有寨西將軍山、羅村羊角石、米福盤石等旅游資源。
對此,江敬艷建議上陵鎮實施三產聯動發展。他表示,上陵鎮的生態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明顯,可以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同時結合當地文化、美食等,引進一批精品民宿,打造鄉村旅游精品主題路線,帶動越來越多熱愛戶外旅行的人群到上陵鎮休閑度假,在此基礎上再做好一產的養護和管理,拓寬二產的精細加工和產品研發,從而實現融合發展。
惠州學院駐和平縣“雙百行動”服務隊隊長張莉瓊表示,該服務隊計劃將上陵竹產業發展作為“雙百行動”助力和平縣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圍繞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竹產品的加工和研發等,做深竹子立體經營的大文章。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