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法庭打好護航特色產業主動仗
司法助力茶產業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陳碧霞 鐘麗清
作為“中國蟬茶之鄉”,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達8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超15億元。地處茶鄉,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化解轄區矛盾糾紛,打好護航特色產業主動仗,司法助力茶產業健康發展。
創新司法機制
為茶農紓困解難
“張某通過微信和我訂購了一批蟬茶,現在貨已經發過去了,錢卻遲遲沒有打過來,你們說這可怎么辦?”日前,茶農老李急匆匆趕來龍窩鎮綜治中心尋求幫助。因涉及茶農利益,綜治中心調解員作為龍窩法庭“蟬茶解紛隊”隊員,當即聯系龍窩法庭法官鄧建興。接到案件后,鄧建興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電話聯系張某,確認茶葉交易事實,勸說其換位思考,盡快還款。張某向鄧建興訴說自己目前資金短缺的難處,希望可以分期償還欠款。最終,在鄧建興的多番釋法說理下,張某當即付清一半茶葉欠款,剩余款項也承諾一個月內給付完畢。
龍窩法庭積極探索符合茶鄉特點、契合茶產業需求的辦案模式,暢通涉茶糾紛化解綠色通道,聯合轄區鎮綜合治理部門、司法所成立“蟬茶解紛隊”,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針對茶企、茶商、茶農關心和反映強烈的法律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定期組織召開涉茶糾紛研判會,研究防范對策,指導專職調解員訴前化解涉茶糾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靠前主動服務
能動履職促發展
“包裝、廣告宣傳上,遇到了‘職業打假’。”“因為打官司,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和招投標。”隨著紫金蟬茶產業的發展,龍窩法庭也遇見了“新的需求”,茶葉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的法律問題困擾著不少茶企經營者。“大家要依法依規使用紫金蟬茶證明商標、紫金蟬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兩個標識,建議大家及時對自己研制的采制茶工具進行專利注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日前,龍窩法庭組織召開“以法為盾 護航茶企”座談會,下發《致廣大茶企、茶商、茶農倡議書》。鄧建興與茶企、茶商、茶農代表圍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身邊的案例,向大家介紹了知識產權、合同訂立、勞務用工、土地租賃相關的法律,并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回應。“聽了法官的講解,我們懂得了要樹立知識產權意識,規范使用標簽標識,避免被索賠投訴或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承擔賠償責任。”參加座談會的茶企代表深有感觸地說。龍窩法庭始終把司法服務保障茶產業健康發展作為重點工作,將茶企、茶商、茶農的“需求清單”變成法庭司法服務的“履職清單”,常態化組織干警上茶山、進茶廠,與茶企、茶商、茶農同勞作、話家常、講法律,提高茶農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幫助茶企、茶商“控隱患、降風險”。為精準“把脈問診”,組建“龍窩法庭護茶鄉”微信群,向茶企、茶商、茶農提供法官聯系方式,以便隨時向他們提供相關法律咨詢。
接下來,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法庭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找準司法服務保障茶產業健康發展的著力點,妥善審理化解涉茶產業領域糾紛,依托“蟬茶解紛隊”及時化解涉茶企、茶商、茶農矛盾糾紛,為紫金茶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為紫金寫好“茶文章”貢獻法治智慧。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