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莊大變樣 “百千萬工程”顯神威
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聚力“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
■本報記者 肖斌
近日,記者走進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放眼望去,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從村口延伸至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庭院綠植環繞,處處呈現一派和諧幸福的美麗鄉村景象。
作為首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及省“美麗庭院”村,近年來,佳派村以黨建為引領,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共同聚力“百千萬工程”,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和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設了村內主要道路、農田水利設施、村口驛站、村民文化廣場、燈光球場,打造了驛站流芳、學堂飛夢、佗湖泛光、信園唱霞、三塘嘆月、古榕尋根、中心聚力、臥龍詠牧等“佳派八景”,形成移步換景的公園庭院式古村落。組織動員廣大家庭、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綠美鄉村、鄉村文明建設,勠力同心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不斷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
村內處處皆風景
沿著佳派村的村口柏油路望去,就可以看見“佳派驛站”,這座白墻灰瓦的古樸驛站兼具商店和公共衛生間功能,驛站后還有公共停車場,為游客和村民提供便利。村口的左邊,一處庭院的石墻上寫著“佳派人家 美麗庭院”8個大字,石墻后面是郁郁蔥蔥的綠植。沿著村道往里走,兩旁還有鄉村振興、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高質量發展等內容的墻繪,美麗和諧的鄉村氣息迎面而來。
“這些年,我們乘著鄉村振興及‘百千萬工程’的東風,村里建設了佳派驛站、百壽閣、三味小鋪、小公園、環湖人行棧道、籃球場及廣場等公共設施,并打造‘佳派八景’,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及‘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佳派村黨支部書記葛業顯介紹說,該村結合“佳派八景”特色典型風光及主干道沿線重要節點進行綠化美化,種植茶花、桂花、楊梅樹等景觀綠植近2000棵,大胸徑苗木800棵,依托村內500年樹齡的古榕樹打造綠美古樹公園,創建“美麗庭院”25個。同時,依托村內龍眼樹種植基礎,引導村民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小果園”,在增綠的同時“增效益”。
“村里的綠化一天比一天好,連帶著村道都變干凈了,還多了好些漂亮‘四小園’,到處都是風景,比以前好看多了!”佳派村村民徐南雄告訴記者,這些年親身感受到村里巨大的變化,村民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如今,佳派村村內處處皆風景,村民們“抬頭見綠、推窗賞景”的愿景得以實現,樂享和美鄉村建設、“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強村富民產業興
沿著佳派村村口進去,來到村中心處,就看到另一處“佳派八景”之一——“百壽閣”,這座古色古香的涼亭建設在一個湖邊,湖上架設著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光伏發電板閃閃發亮。
“這就是我們村的光伏發電項目,這個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0萬元以上。”葛業顯介紹,該村光照資源充足,湖上的光伏項目既能發電,湖中還能養魚,既能做到節能環保,還可持續發展。
此外,佳派村還通過做大做強花生產業園、“富民工坊”、環湖民宿餐廳等項目,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據介紹,今年3月,佳派村連同周邊勝利村、梅村村等,聯片開發了1000畝的花生種植產業,并建設花生標準化加工廠,導入花生采摘等休閑體驗項目,打造農旅生態園區。其次,發揮佳派村龍眼種植優勢,結合鄉村綠化,通過發放果苗方式,帶動村民擴大種植規模;做強“富民工坊”,發揮“龍運門窗”工坊領頭作用,帶動5家門窗產業共2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民年均增收4萬元;做實環湖民宿餐廳項目,圍繞“佳派八景”百壽塘打造湖畔餐廳、湖畔民宿及水上展廳,通過資源資產入股或租賃等方式將風貌提升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做實農村集中建房試點項目,打造連片農房示范點,盤活利用閑置、老舊住宅,促進鄉村風貌提檔升級及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佳派村集體經濟收入103.17萬元,經營性收入72.74萬元,村集體產業不斷蓬勃發展。
在做好產業和環境提升等工作的同時,佳派村注重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成立道德評議會,評選好人好事、身邊榜樣,讓村民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同時,開展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有效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形成了鄰里和睦、家庭和諧的文明風尚。佳派村在制定村規民約的同時,把反對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凈化鄉村風氣等內容融進村規民約,使村風村貌持續向好。
葛業顯表示,未來,佳派村繼續以“頭號工程”力度推動“百千萬工程”,用好政策、資源等要素保障,強化農村集中建房規劃、設計、施工等全過程監管,扎實做好農村集中建房工作,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立足本村實際和資源稟賦,持續做優做強“強村公司、富民工坊,創新人才培育”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強村富民。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