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個點位24小時360度動態捕捉監控萬綠湖
智慧系統賦能防溺水
■本報記者 劉昕
■通訊員 張樂欣 陳保羽
酷暑時節,是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期。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危險水域仍有市民游泳的身影。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我市多方合力扎實做好防溺水工作,織密防溺水安全網,發布游泳安全警示,呼吁市民不要野外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已發布智能預警信息
1500多條次
“防溺水工作主要受限于‘看不見’。” 談到防溺水工作的難點,東源海事處工作人員介紹,河源轄區“點多、線長、面廣”,但轄區視頻監控點位有限,無法兼顧整個轄區。
為有效解決“看不見”的難點,東源海事處(東源縣水上搜救分中心)去年與相關部門聯合打造了廣東省首個防溺水智慧監控預警系統。該系統主要基于中國移動5G云網覆蓋優勢及大數據智能分析底座進行建設,打通了縣、鎮、村、網格四級防溺水預警工作流程,重點解決當前存在的“現場看不見、基層人員沒抓手、防救聯動機制不完善”三大痛點。
“東源海事處全方位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將防溺水智慧系統與監管指揮系統、海事之眼等海事業務系統結合起來,對160個重點點位進行24小時360度動態捕捉監控,并通過系統預警與遠程喊話等方式勸離涉水群眾,及時消除潛在溺水風險。”東源海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第一期已建設新回龍鎮、新港鎮、錫場鎮、半江鎮、雙江鎮、澗頭鎮6個新豐江水庫庫區防溺水監控點160個及預警平臺系統1套,建立了1+2+6+N(1個縣級樞紐中心、2個使用管理中心、6個鎮級分控中心、N個村級分控中心)的系統實施架構。該預警平臺可采用“雙線(危險區域警戒線、涉水線)、兩景(岸邊下水、船只下水)”智能識別系統,有效實現隱患排查自動化、事件管理網格化、流程防控精細化,并初步實現“預警、管理、救援、分析”四個智能化。截至目前,東源海事處運用防溺水智慧系統發布智能預警信息1500多條次。
專業人士建議
去正規場所游泳
河源藍天救援隊隊長雷波表示,防溺水宣傳非常有必要。今年以來,藍天救援隊走進社區、學校、鄉村、企業、共建單位開展公益防溺水培訓100多場,培訓人數超過1萬,有效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意識。
雷波介紹,我市新豐江、東江水域水流湍急且冰涼,水下情況復雜,在野泳時,可能會遭遇暗流、漩渦、水草、巖石、淤泥等,容易發生意外,建議市民到正規的游泳場所游泳。一旦發生溺水,可采取以下自救措施:保持冷靜,不要驚慌,盡量讓身體放松,頭向后仰,成“大”字形,讓口鼻露出水面,雙手和雙腿有規律地劃水,使身體保持平衡和漂浮狀態。如果周圍有可以利用的浮力物,如木板、塑料泡沫等,盡量抓住它們以增加浮力。
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應及時呼救,撥打110、120,短時間內將求助信號傳達出去。不熟悉水性或水域的情況下,請勿盲目施救,千萬不能手拉手施救,萬一落水者力氣比較大,將人拉下水容易造成連環溺水的悲劇;施救時不要從溺水者正面下水,要從溺水者的上游下水,同時要穩住溺水者的情緒,巧妙地從溺水者的背后實施救援。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