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依托強村公司發展特色產業
鋪展葡萄甜產業旺的新圖景
□本報記者 陳星
在江東新區古竹鎮雅色村西瓜地里,放眼望去,瓜藤遍野,一壟壟翠綠的西瓜長勢喜人。瓜農顏運動正忙著給西瓜打理藤蔓、除草。顏運動是湖南人,今年承租了雅色村50畝連片土地種植水稻和西瓜。“雅色村通過土地治理和產業發展,帶動了省外農戶來村里承租土地發展種植業,目前村里種植柑橘200多畝、西瓜300畝。”雅色村委會委員鐘新華表示,去年通過流轉農田387畝,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35萬元。
近年來,雅色村立足本村實際,牢固樹立市場化運營理念,盤活村級資源資產,積極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以兩大強村公司為雙輪驅動,全力打造“甜美雅色、七彩雅色”,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蝶變”。
葡萄串起致富路
走進雅色村的葡萄園,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簾。有的農戶穿梭于園內為葡萄藤蔓剪枝,有的正在為一壟壟新種下的圣女果綁枝。“我們現在剛種完近10畝草莓和圣女果,預計明年1月中旬就能收獲。”葡萄園管理者曾廣浩說。
2018年,雅色村探索設立村集體100%控股的強村公司——河源市雅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因地制宜發展葡萄特色產業,盤活農村閑置土地和勞動力,增加雅色村集體經濟收入。2020年,雅色村開始種植圣女果和草莓。“種植草莓和圣女果是彌補冬季無葡萄采摘的空隙,為冬季來到雅色的游客提供采摘的體驗,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雅色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鄒觀明表示,每到水果采摘季,每天有800人次入園體驗水果采摘。去年,葡萄園為雅色村帶來了8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
此外,葡萄園為村民提供了12個固定崗位,每年發放工資約65萬元。同時,每年還有3000多人次的臨時工機會,發放工資總額約36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村民就近就業。“我主要負責葡萄園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每個月能拿到4500元工資,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非常滿意。”曾廣浩說。
多元融合興產業
在該村黨建培訓中心,會議室、客房、藝術家創作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一樓大廳的農特產品展柜上,荔枝蜜、茶葉、桑葚干、農家雞蛋等農特產品擺放整齊,滿足游客的需求。圍繞黨建培訓中心而建的巾幗農場是該中心的配套項目,包括共享農場區、學生學農基地、捉魚池等區域,讓游客體驗種菜、抓雞、捉魚等鄉村野趣。
去年,黨建培訓中心開始運營,由雅色村經濟聯合社100%控股的巾幗文化公司作為運營主體,引入深圳報業集團先進管理經驗,幫扶單位派駐人員擔任總經理。該中心集黨建團建、住宿、會議、農業觀光、農耕體驗、共享農場、研學于一體。
“打造黨建培訓中心是為了發展多元化村集體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鐘新華表示,該中心已被市委黨校和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定為校外現場教學點,經常會有單位黨支部或團隊來此開展黨建、團建活動。去年,該中心為村集體經濟帶來42萬元營業收入,帶動餐飲和農產品銷售40余萬元,今年1月至8月營業收入達21.7萬元。
目前,雅色村計劃將黨建培訓中心、巾幗農場、水果產業園串聯起來打造研學基地,承接市內中小學、高校的研學活動和校外實踐,盤活雅色村閑置土地,引入更多客流量,帶動周邊農副產品的銷售和餐飲業的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鄒觀明表示,雅色村將充分發揮強村公司市場化運作優勢,進一步加強與省內農科機構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做大做強葡萄特色產業,讓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成色更足。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