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建立“四聯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本報訊 記者 劉燁華 近日,市檢察院推動建立“四聯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檢察基層治理職能,創新檢察基層治理路徑,全力助推“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落地見效。
加強多元“聯”調
提升檢察基層治理效能
河源檢察機關持續加大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工作力度,深入推進“檢護民生”“檢察護企”“盜竊治理”“醉駕治理”專項工作。持續鞏固深化“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努力實現將矛盾糾紛隱患化解在首次回復、答復環節。
借助綜治中心陣地力量,積極下沉到鄉鎮開展接訪下訪、檢察聽證、司法救助調查、案件釋法說理或教育疏導、公益訴訟調查等工作,促進矛盾糾紛隱患“一站式”法治化實質性化解。重點圍繞基層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婦女及殘疾人權益保護等公益損害突出問題,提升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精準性。深入開展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聚焦保護、預防、治理、矯治等4個方面重點任務,及時發現并處置各類涉未成年人“弱信號”,最大限度將涉未成年人案事件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在基層。
加強橫向“聯”動
構建共建共治模式
兩級檢察院掛點聯系檢察官進一步加強與縣級、鎮(街)級綜治中心的溝通協作,對在日常工作中排查、收集到的各類涉法涉訴信訪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及時通報至轄區綜治中心,共商矛盾糾紛調處舉措。
綜治中心將檢察機關管轄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要求報至各縣區檢察院的,掛點聯系檢察官要確保吹哨事項有效承接、及時辦結。
近日,市檢察院辦案人員深入連平縣陂頭鎮綜治中心,接訪一起刑事申訴案件的申訴人唐某,在申訴人“家門口”聽取意見,減輕申訴人信訪負擔,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檢察工作的溫度。“希望您能放下過去,好好保重身體,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市檢察院辦案人員在結束接訪后,對申訴人說道。
通過加強橫向聯動,積極推動12309檢察服務中心與綜治中心深度融合,定期參與綜治中心組織的分析研判會商會議,合力將矛盾糾紛隱患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地。
加強多方“聯”合
化解矛盾糾紛
河源檢察機關積極引導其他基層綜治力量同頻共振,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人民監督員、聽證員、特邀檢察官助理、志愿者、網格員等人員深度參與檢察工作,持續提升社會各界對檢察工作的認可度。
建立“檢調對接”工作機制,對符合調解條件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邀請人民調解員、心理咨詢師等人員參與案件的矛盾糾紛化解,助力檢察環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提質增效。攜手婦聯、民政、團委、教育、退役軍人事務、司法行政等部門,圍繞司法救助+社會救助、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工作,深化協作配合,推動形成新時代群防共治模式。
聯合多部門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推進“檢察官五進五服務”活動,配齊配強法治副校長,積極推動將法治宣傳資源向在校學生、未成年人、偏遠鄉鎮等傾斜,以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為重點,聚焦防養老詐騙、防集資、防傳銷、防邪教、防盜搶等常見犯罪預防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個人權益保護、交通安全等方面,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促進講信修睦。
加強“聯”系群眾
打通“最后一公里”
河源檢察機關堅持將“以和為貴”等和諧文化精神融入執法辦案,把群眾身邊的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化解、為群眾開展釋法說理和普法宣傳等工作貫穿檢察履職全過程,切實將回應群眾法律需求端口前移。
強化科技賦能,積極主動對接“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充分運用數字檢察、12309中國檢察網和檢察服務熱線、“益心為公”云平臺、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小程序、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等科技平臺,排查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各類矛盾糾紛隱患,深挖法律監督線索,主動發現問題隱患“弱信號”,做到早預警、早通報、早研判、早處置,切實將各類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推動檢察官積極參與設在群眾身邊的“和和來”調解室、“半邊天”調解工作站等品牌調解工作室,以及“擂茶調解”“禾坪說事”“大樹頭+”等說事評理特色模式,結合工作實際,探索打造河源檢察矛盾糾紛調解品牌項目。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