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阮藹宜發揮余熱挑重擔
嘯仙故里展新顏
■本報記者 梁驅遠 通訊員 葉俊樂
日前,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授予450名離退休干部“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源城區紀委退休干部阮藹宜名列其中。
2020年6月,退休后的阮藹宜返鄉擔任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聚焦“百千萬工程”、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等重點任務,帶領干部群眾大力推動黨建引領、產業強村、村貌提顏等工作,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幸福畫卷。
發揮“頭雁”領航效應
激發振興原動力
富民強村,黨組織是關鍵。黨組織工作力度不夠,帶動能力較弱是以往阻礙下屯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動鄉村振興上面力度大,下面發不起力。”有村民回憶當時的情景。
從“歸雁”變為“頭雁”,阮藹宜為了破解黨組織薄弱問題,一方面,深入推進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實施村民小組強基提質行動,推動全部村民小組單獨成立黨支部,讓村民能夠更直接地參與村里事務。另一方面,用革命先烈阮嘯仙的英雄事跡教育引導村“兩委”干部拋去私心雜念和落后思想,齊心協力帶領村民奔康致富。
“要提高村‘兩委’號召力、引領力,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幾件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事。”阮藹宜表示。2020年底,在下屯村對口幫扶單位省審計廳和其駐村工作隊的推動下,愛心企業愿意免費給下屯村建一棟粵菜師傅基地。該項目在村里已醞釀多時,相關資金也已到位,但因在用地上與部分村民沒有談妥,導致項目一直無法落地。對此,阮藹宜通過重新選址,并帶著村干部逐一入戶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最終成功推動項目落成。
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對村干部的認可度,讓村民意識到村“兩委”的新班子不再是“換湯不換藥”,在阮藹宜的帶領推動下,村里陸續修繕了村道、阮嘯仙故居和聞嘯軒學堂,選定幾所古民居進行活化利用,改造建設了東江濕地審計公園、阮嘯仙廣場,打造了紅色審計展陳館、新時代紅色講習所和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黨員干部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400多件。
環境向優產業向興
群眾生活有盼頭
“垃圾是靠風刮的,泥水是靠蒸發的,走路都是打滑的”,這是村民對以往下屯村的描述。
為了讓好環境成為助力鄉村發展的金字招牌,阮藹宜帶領村民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扎實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鄉村綠化工作。幾年間,下屯村全村道路實現了擴寬硬底化,鋪上瀝青的主干道取代了斷斷續續的泥路,阮嘯仙故居及聞嘯軒學堂周邊庭院還被連片打造成“美麗庭院”。
環境的改善,賦能了產業的發展。依托當地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阮藹宜牽頭成立了河源市嘯仙故里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調動村里的紅色、綠色、古色等一切資源,以項目化運營的方式進行開發利用,帶動村民增收。”阮藹宜說。
阮藹宜介紹,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先后推動下屯村建成全市首個村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建設了200畝蔬菜種植基地、水果采摘園、稻谷風干廠,打造了50余畝花海、荷花池和東江濕地審計公園,引進了總投資近3000萬元的蘭花產業示范項目,申辦了研學基地等,成功構建起集紅色教育、研學培訓、觀光體驗、民宿餐飲于一體的文旅綜合產業鏈。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道路基礎設施的完善,產業項目的興旺,來村里的游客日益增多,從而吸引了更多村民返鄉創業。“村里的人多了,我們的發展機會也就多了,阮書記來了之后,村里到處都變得不一樣了。”看著家鄉近年來的喜人變化,在村里賣土特產的村民阮利強對阮藹宜表示由衷地感激。
對于獲得“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阮藹宜稱是壓力也是動力,今后她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領頭雁”,為下屯村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貢獻自身力量,助力家鄉展新顏。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