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企業在河源高校畢業生春季大型制造業專場招聘會攬才
崗位最高月薪3.5萬元
■應屆畢業生向企業工作人員詢問崗位細節。
昨日,河源市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系列招聘活動暨河源高校畢業生春季大型制造業專場招聘會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河職院)舉行。我市78家企業攜5000余個就業崗位和實習崗位,現場設攤攬才。
此次活動由市人社局牽頭,會同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和河職院舉辦。招聘會以 “才聚萬綠 ‘河’你有‘源’” 為主題,是落實省委、省政府《“百萬英才匯南粵” 2025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為我市重點企業搭建人才供需匹配橋梁的一次具體行動,充分釋放了我市廣納英才 “強信心” 和求才若渴 “強信號”。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呈現供需兩旺態勢。現場劃分了多個區域,展示區的企業宣傳展板林立,上面詳細羅列著企業的各類信息。不少展板前都圍著求職者,他們認真研讀,互相討論,時不時向企業工作人員詢問細節。
此次參與招聘會的企業提供的就業和實習崗位涵蓋生產制造、技術研發、行政后勤、技術工等,薪酬待遇較為優厚,月薪在3000元至3.5萬元之間,其中力郡科技(河源)有限公司開出的3.5萬元高薪崗位成為全場焦點。
企業現場攬才“各顯神通”。一些企業在宣傳中著重突出自身的發展前景與員工的晉升空間,如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展示的雙向晉升通道,以及“學歷補貼最高14400元”“學費報銷上限1.5萬元”等優厚薪資待遇,吸引了眾多求職者。而有的企業則強調工作環境與氛圍,招聘專員向求職者介紹了公司內部豐富多彩的團建活動。
此次招聘面向本科、大專及中職畢業生,吸引了市內外本專科以及中職、技工類院校的應屆、往屆畢業生前來應聘。部分中職二年級、大專二年級學生也來到現場了解崗位情況。
據統計,參加此次招聘會的求職者有3200余人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80人、實習意向560人,就業指導120人,人才政策咨詢160人,就業創業政策咨詢250人,發放人社政策宣傳資料1260份。
部門協作
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為了保障此次招聘會效果,我市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在企業發動與崗位收集方面,市人社局會同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對縣區的制造業企業進行廣泛發動。針對近期技能人才用工需求量大的企業、重點用工企業則制定個性化邀約方案,為企業提供便捷的報名渠道和優質服務。借助報紙、電視、短信以及新媒體平臺發布招聘會預告推文、短視頻,充分發揮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中職、高職院校的作用,組織發動本地有求職需求的技能人才、大學生、中職生前來參會。
“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6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的大學畢業生,包括中職學校、技工院校畢業生每人可申請5000元以上的就業補貼。”在招聘會現場,河源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的攤位前,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耐心地向前來咨詢的求職者進行政策宣傳。活動當天,市人社局、市婦聯、團市委等相關部門均在現場設立服務攤位,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進行人才政策宣傳、職業指導、就業創業、勞動保障、社會保險、技能創業培訓等有關政策的解答及咨詢。
職業發展
企業為新員工提供晉升渠道
在今麥郎面品(河源)有限公司招聘展位,許多食品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與企業工作人員溝通交流。此次招聘會,今麥郎面品管培生和生產技工等崗位,薪資待遇在4500元至7000元之間,為新進員工提供各種晉升渠道,從管理和技術領域給予不同的成長機會。該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參加招聘會一方面宣傳推介公司,讓更多求職者了解企業。另一方面,面對面與畢業生交流,可以快速地選到合適人才。
力升樹燈(河源)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主要招聘管培生和高級文員,其中管培生將作為公司各個部門儲備干部來培養,為公司未來發展培養骨干人才。
求職者說
畢業生求職者先求穩再求好
招聘會現場,河職院應屆畢業生林歡兒仔細了解各家企業提供的崗位和薪資情況,文秘專業的她傾向于找行政、管理類工作。
相對于薪資待遇,林歡兒更看重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她希望企業工作環境輕松愉悅,同事之間能夠團結合作。“剛去企業待遇低一點沒關系,先從基層做起慢慢成長。”林歡兒說。
林歡兒是汕頭人,在河源學習生活幾年后漸漸愛上這座城市,她表示將考慮留在河源工作生活。
李曉是河源理工學校會計專業二年級學生,目前她正在尋找見習單位,她希望能夠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李曉說,對初入職場求職的新人來說,工資肯定會低一點,先穩定下來積累工作經驗。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和成長,工資和專業能力會得到提升。
“我不僅關注崗位的短期保障性,更看重企業能否為新人構建可持續的職業發展平臺,包括新人培養機制以及合理的薪酬回報體系。”李曉說。
專家指導
職業指導老師一對一支招
在招聘會現場,主辦方特別設置了一對一職業指導服務專區。職業指導老師依據求職者的個人狀況、就業意向,為他們提供精準的職業匹配建議;開展就業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幫助求職者了解當下就業形勢。
河職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少燕建議求職者擺正心態,積極主動出擊,根據社會發展調整自己的需要,可以先就業再擇業,邊工作邊學習,更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通過見習實踐,提升自己跟社會的相互匹配度和自身綜合能力。
劉少燕認為,此次招聘會有助于讓求職者與企業面對面溝通,更好實現求職者與企業的雙向奔赴。企業下一步可以擴大招聘渠道,深化校企合作,采取“線上+線下”招聘方式和學校訂單班培養模式,為自身發展精準匹配人才。
■組稿:本報記者 鄒茹玉 張平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孫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