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設置臨時疏導點,創新流動攤販治理方式
小販不用“捉迷藏”
■本報記者 楊寶如
清晨的源城區文昌市場,以往占道經營、隨意擺賣的現象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劃線攤位”。攤主們熱情招呼顧客,市場管理員穿梭其間維護秩序……這是市城管綜合執法局聯合源城區城管部門、東埔街道創新推行的流動攤販“臨時擺賣點”治理成果。
空地變身臨時疏導點
攤販有了“安心位”
“每月交點衛生管理費,就能有攤位安心做生意。”在文昌市場臨時擺賣點,高大姐因為有了攤位點,讓自家青菜有處可銷。她口中的“安心位”,正是城管部門在文昌市場劃定的22個流動攤販專屬區。這些攤位避開主干道,設置在市場外圍空地,每日早高峰開放6.5小時。
曾經,像高大姐這樣的流動攤販為了生計,每日在街頭與管理人員玩起“捉迷藏”。2022年,我市城管部門決心改變這一局面,著手推進臨時疏導點設置工作。在此期間,他們深入大街小巷,展開大量調研與論證,廣泛征求攤販、周邊居民及社區等意見,城市整體規劃、交通實際狀況、居民分布密度等因素均被納入考量范圍,力求讓臨時疏導點的設置既便民又合理。經過多次研討與分析,最終敲定臨時疏導點的設置方向,明確各個臨時疏導點的選址、規模及經營時段,為流動攤販的規范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截至目前,市區已完成4個夜市疏導點及23個農貿臨時疏導點優化布局,攤位總數達1041個,已有679名流動攤販入駐經營。這些疏導點的輻射范圍廣泛,周邊54個居民小區被全面覆蓋,超過10萬居民從中受益,日常生活購物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柔性執法
讓煙火氣與文明味共存
“過去,管理菜市場周邊的流動攤販,那可真是困難重重。攤販們對執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跟我們玩‘躲貓貓’,甚至還會發生言語沖突。”源城區東埔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三組組長劉坤強回憶道。如今,市場管理以“柔性執法”為突破口,在保障交通順暢、環境整潔的前提下,給攤販們留出經營空間,讓他們能夠安心掙錢。自從設置臨時疏導點后,成效立竿見影:有關區域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的投訴量大幅下降,市容衛生狀況顯著改善,城市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居民生活舒心、攤販經營安心,實現多方共贏。
為進一步規范臨時疏導點經營秩序,源城區城管綜合執法局作為屬地管理的核心力量,積極聯動屬地鎮街執法辦,采取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車輛巡邏和徒步巡邏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巡查管理,確保攤主在線內擺放整齊,通道暢通。同時,為強化經營自律,源城區城管綜合執法局大力推行“臨時擺賣亮牌承諾制”,明確市場進出規則,全面收集登記入駐攤販基本信息,要求符合入駐條件的攤販簽訂承諾書,并聯合鎮街發放《廣東省食品攤主登記卡》。
我市用一個個小小的攤位,穩穩托起民生就業的“厚重賬本”。今后,市城管部門將不斷完善疏導點常態長效管理機制,疏堵結合、建管并舉,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更具質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