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齊發力 全民閱讀氛圍濃
■本報記者 梁驅遠 通訊員 曾美蘭
昨日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放眼全市各大圖書館、書店書吧,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繁花綻放,萬千讀者在字里行間尋得智慧之光,全民閱讀氛圍愈加濃厚。
近年來,我市充分結合群眾閱讀需求,用好線上線下渠道,持續提升市民閱讀服務品質,推動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紙質圖書熱度不減
在河源,閱讀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流淌在城市脈搏里的渴求。走進市圖書館,96萬冊藏書涵蓋文學經典、科普知識、歷史傳記等類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這座2016年啟用的文化地標,截至2024年已累計接待讀者1106萬人次,紙質文獻外借量達535萬冊,107.15萬張讀者證串聯起全城閱讀的記憶。
2024年,河源全民閱讀指數更是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24年市圖書館接待進館讀者214.63萬人次,日均接待量達5880人次,新增持證讀者34.19萬,紙質文獻外借量120.45萬冊,對比往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路遙的《人生》、宮西達也的《贊成!》、《歐·亨利短篇小說集》分別以271次、129次、115次的借閱量位居年度紙質書借閱量前三甲。
作為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市圖書館不斷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自開館以來,累計舉辦閱讀推廣活動15919場,吸引1332.15萬讀者參與;開展展覽、培訓、講座及“七進工程”2874場,覆蓋1219.95萬人次。2024年活動舉辦頻次顯著提升,全年舉辦閱讀推廣活動2333場,參與讀者達118.74萬人次;開展展覽、培訓等活動625場,吸引113.92萬讀者參與。
數字閱讀成新風尚
掏出手機,通過閱讀軟件開啟讀書時間;戴上耳機,在有聲書播講者的娓娓道來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數字時代的閱讀,讓書香以更生動、更便捷的方式融入河源市民的生活。2024年,市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閱讀量達656.52萬次。《雪山大地》《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慢煮生活》《吶喊·彷徨》等電子書成為市民數字閱讀的熱門選擇。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閱讀的閱讀形態、體驗和場景也迎來深刻變革。對此,市圖書館也是緊跟潮流,讓閱讀主動“擁抱”數字技術。市圖書館副館長鄧麗萍表示,今年4月,市圖書館面向全體讀者先后舉行了“好書隨心讀”閱讀打卡、“AI時代之問”留言活動、“博古通今”PK答題挑戰賽等活動,新穎的形式與數字技術的結合,獲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據介紹,第30個世界讀書日當天,市圖書館還同步開展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圖書館學會發起的“世界讀書日之約:當閱讀遇上AI”專題線上閱讀活動,以及“智匯未來 AI賦能生活”AI主題體驗活動。活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出的專屬活動平臺開展,讀者不僅可在平臺選取合適的AI工具,通過智能工具輔助閱讀分析,產出對應圖書的讀后感,體驗“人類創意+AI 技術”的寫作新模式,還能在趣玩科普·閱享VR、趣玩科普·閱享3D等互動中,結合豆包、文心一言等熱門AI工具的功能解析與對比演示,直觀掌握AI技術的應用場景,實現從認知到實踐的跨越式提升。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