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灣”為綱 加速提效破局
——江東新區奮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
江東新區城市起步區設計效果圖
■江東新區“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示意。
●江東新區作為河源實施都市經濟戰略的主戰場、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作為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前沿,在“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中必須率先實現提效破局。
●今年以來,江東新區以全域全面“融灣”為綱,全力推動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全區干群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姿態,爭分奪秒搞建設,只爭朝夕干事業,全力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動工、投產,加快撐起振興發展的“四梁八柱”,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的良好勢頭初步形成。
●江東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按照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各項工作部署和對江東新區發展的任務要求,舉全區之力全域全面“融灣”,緊扣發展定位,繼續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姿態,奮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構建新局,為我市“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而努力奮斗。
一座城市的發展,總有一些階段性的時間節點值得銘記,而后踏上新征程,繼續乘勢遠航。
2014年5月20日,江東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運作,拉開了河源二次跨江發展的序幕。江東新區轄兩鎮一街(臨江鎮、古竹鎮、城東街道),在這片434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在前進步伐中邁出的每一步,所發生的每一刻變化,都引起社會各界和廣大投資者的格外關注。
跨江追夢,奮勇拓荒;白紙畫圖,平地立城——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這是市委對江東新區的戰略定位,也是交給江東新區沉甸甸的歷史使命。
“江東新區作為河源實施都市經濟戰略的主戰場、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作為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前沿,在‘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中必須率先實現提效破局?!薄衲?月28日至29日,市委七屆第95次常委會會議在江東新區召開,這是市委首次把常委會會議開到“聽得見炮聲、看得見硝煙”的基層發展一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強調,市委、市政府把江東新區的發展作為頭號工程,將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支持江東新區加速提效破局、引領現代河源發展。
今年5月1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濤到江東新區調研時強調,要把江東新區作為我市實施都市經濟戰略的一號工程和主戰場,作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作為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平臺,共同努力沖破新區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和束縛,全力支持江東新區加速提效破局。
殷殷囑托,不辱使命。今年是河源振興發展提效破局之年。加速提效、率先破局,是市委交給江東新區的“年度任務”,更已成為江東新區提速發展的“自覺行動”。
今年以來,江東新區以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綱”,全力推動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全區干群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姿態,爭分奪秒搞建設,只爭朝夕干事業,打響了一個又一個攻堅硬仗,全力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動工、投產,加快撐起振興發展的“四梁八柱”,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的良好勢頭初步形成。
撰文:本報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廖志良 通訊員 楊金萍
融灣
灣區所向
深圳所需
江東所能
綱舉目張,方能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厘清思路,抓住重點,找準著力點。
當前,河源改革開放最關鍵的“綱”,就是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抓住這個“綱”,就是抓住提效破局的關鍵點。
增強戰略認同
主動對標對表
江東新區黨委書記孔德勝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核心城市從經濟指標上來說可謂“富可敵國”,有這么好的發展基礎,灣區崛起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江東新區作為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前沿和“先頭部隊”,首先要增強戰略認同,統一思想、提升認識、把握機遇,主動對標對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行動和實踐上先行一步,舉全區之力全域全面“融灣”。
今年以來,江東新區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多次召開會議,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立了江東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7個專項小組,制定了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劃、專項工作規則、辦公室工作規則,編制了《河源江東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五年規劃(2019-2023年)》,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培訓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部署上來,有序推動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江東新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宇紅表示,江東新區的發展承載著全市人民的熱切關注和殷切期望。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的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這一戰略定位,江東新區科學謀劃打造“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以“四組團”(城市起步區組團、高鐵新城組團、產業起步區組團和特色產業組團)作為拉動江東新區發展的“四驅系統”。江東新區將以“四輪驅動”全力“駛向”粵港澳大灣區,奮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
對接五大平臺
全域全面“融灣”
江東新區提出,要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圍繞“灣區所向、深圳所需、江東所能”,主動對接大灣區“五大平臺”,推動新區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一是主動對接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推動與大灣區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形成與大灣區體制機制“連通”“貫通”“融通”一體化,大力實施都市經濟戰略,加速推動新區“四組團”協調發展,加快推動新區成為我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臺。如在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目前,江東新區正高標準建設河源東站站場及周邊配套設施,有序推進通用機場等一批項目建設,全力配合做好東江航道復航有關工作并謀劃建設東江航道古竹港區,積極對接廣河客專、惠河城軌規劃實施,為“融灣”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主動對接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加快謀劃建設“深河特別合作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輻射帶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區域合作示范區和“深河特別合作區”的首要承載地,成為大灣區現代產業的承載平臺和轉移基地。特別是推進“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作為新區“融灣”的重中之重,該區從產業對接、金融對接、人才對接、制度對接等方面正提前積極謀劃,努力推動新區成為“深河特別合作區”首要承載地。
三是主動對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與大灣區協同創新,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協同創新延伸區和成果轉化拓展區。目前,江東新區積極推進與大灣區科技創新平臺對接、合作和共建,已引入東莞理工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和“豬八戒工作站”等產學研創新平臺。
四是主動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鞏固提升生態環境,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加快建立生態產業體系,實現高水平保護下高質量發展,共建綠色灣區美麗灣區,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重要生態防護屏障和綠色低碳發展合作區。
五是主動對接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功能培育,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政策銜接,主動融入休閑、健康、人文灣區建設,加快推動新區成為大灣區的旅游休閑康養目的地和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后花園”。
抓手
四輪驅動
項目牽引
提效破局
加快發展是江東新區的第一要務。
去年以來,江東新區以全域協同發展理念,科學謀劃打造“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了江東新區的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也明晰了各鎮街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找準了著力點。
“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即打造高鐵站、航運碼頭、通用機場“三點”,東江東岸生態景觀產業帶、都市經濟產業帶、鄉村振興產業帶“三帶”,以城東街道為主陣地的城市起步區組團、以臨江鎮為主陣地的高鐵新城組團、以新區產業轉移園為主陣地的產業起步區組團、以古竹鎮為主陣地的特色產業組團“四組團”。
孔德勝介紹,江東新區的發展,就是要綱舉目張,以“三點三帶四組團”為抓手和載體,通過細化目標、細分階段,打響打好每一場“戰役”,推動新區開發建設加速提效破局。
今年以來,江東新區在圓滿完成“5·20”系列經貿活動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重整行裝”,再次“集結”,啟動“提效破局再鼓勁·奮戰百日迎國慶”活動(下稱“百日奮戰”行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自加壓力、再鼓干勁,掀起新一輪開發建設熱潮。
“三點三帶”建設實現破局
高鐵站、航運碼頭、通用機場,東江東岸生態景觀產業帶、都市經濟產業帶、鄉村振興產業帶等建設,是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江東新區“三點三帶”建設實現破局。
當前離贛深高鐵通車只有不到兩年時間。建設好高鐵站場各項配套設施,事關河源和江東新區“門面”和廣大群眾出行,也是江東新區打造“三點”的重要內容,對促進高鐵新城組團開發建設、優化新區交通道路網絡、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具有重要意義。
高鐵河源東站站場及周邊建設即將動工。近期以來,江東新區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推進高鐵河源東站站場周邊建設有關工作,明確以高鐵通車為節點,倒排時間,全力解決工程建設的資金、土地等問題,全力以赴確保工程按照時間節點如期推進。
此外,江東新區慈航航空產業、古竹港區碼頭項目已奠基,慈航航空產業直升飛機制造項目落戶產業園并已立項,生態景觀長廊工程項目一期(華南城—柏埔河北段及東江—東環路段)勘察設計施工(EPC)總承包啟動招標……各項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項目牽引加速“四輪驅動”
“‘四組團’就像是驅動江東新區發展的四個‘輪子’,或者說是拉動新區發展的‘四駕馬車’。”孔德勝說,“四組團”是江東新區發展的主抓手和開發建設的四個主戰場,這“四駕馬車”只有齊頭并進,才能實現江東新區全域協同發展。
機聲隆隆、塔吊林立、工程車輛頻繁穿梭……在江東新區各組團可看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土地房屋丈量、征地拆遷等工作快速推進,全區各處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加快發展的景象。
以江東新區產業園產業為主陣地的起步區組團,是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是新區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高端產業延伸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的重要承載地。今年以來,園區擴園和二期建設有序推進,已完成0.67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和基本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推動一批新簽約項目動工建設。城市起步區組團、高鐵新城組團、特色產業組團等各組團也圍繞“百日奮戰”行動目標任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開展土地房屋征收攻堅、招商項目攻堅、項目建設攻堅“三大攻堅”,各個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推進。
據介紹,“四組團”已啟動實施項目總計達97個,計劃總投資約1344億元。當前,“四組團”圍繞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效率,圍繞階段性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分解細化目標,加速“四輪驅動”,以優異成績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城市建設運營更加“智慧”
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江東新區是第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單位。記者獲悉,江東新區智慧城市建設已從局部試點逐步進入綜合應用階段。
據介紹,目前,江東新區制定了面向企業、居民、管理者,以上層服務與底層管理并重的智慧城市“一云二網三平臺”解決方案架構,明確從2019年到2021年,智慧江東建設分三步走,分步實施,平穩運行。 遵循“基礎先行,急用先行,民生先行”建設原則,分為“重點突破、全面深化、完善提升”的分步建設理念;不斷夯實基礎支撐平臺、完成各類應用建設、按照業務線條融合貫通,通過技術融合、數據融合和業務融合,基本實現統一分庫、統一展示、統一指揮;不斷完善江東新區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應用及各類保障體系、力求可持續發展;搭建江東新區運營指揮中心,實現江東新區智慧決策、智慧治理、智慧服務。
奮進
時間倒逼
一線磨礪
新區擔當
31天、30天、29天……在江東新區管委會一號樓,一進大門,大屏幕上即顯示著“百日奮戰”行動倒計時的天數,時刻提醒全區干部要有一種“發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與責任感。
一線是干事創業的“主陣地”、磨礪作風的“試金石”,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課堂”、檢驗成效的“大考場”。只有親臨一線,才“聽得見炮聲、聞得到硝煙”;只有沉到一線,才能找準問題、聚焦堵點;只有干在一線,才能解決問題、破解瓶頸。
以時間倒逼進度,到一線磨礪作風——在江東新區打響的一個又一個攻堅戰中,新區領導干部既成“一線總指揮”,又成“施工隊長”,親上“火線”、帶頭“沖鋒”,以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身體力行的“頭雁效應”,引領全區廣大干部干在一線、拼在一線、比在一線;看項目、督進展、解難題,既當腳沾泥土的“農夫”,又當為發展問診把脈開方的“赤腳醫生”,全力推進各組團開發建設,切實以一線的發展成效檢驗干部戰斗力、展現新區效率、體現新區作為。
奮力奔跑,同心追夢,發展激情昂揚,發展勢頭迅猛。今日河源,“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虹吸效應”正日益顯現;放眼江東,價值高地、投資洼地、發展福地的優勢和地位正日益凸顯,各種資源要素加速聚集,高速發展態勢已經形成,干部群眾對江東新區的發展干勁十足、信心滿懷,為實現發展新跨越打下了良好基礎。
8月28日,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召開,吹響我市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沖鋒號角。江東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按照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各項工作部署和對江東新區發展的任務要求,舉全區之力全域全面“融灣”,緊扣發展定位,繼續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姿態,奮力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提效破局、構建新局,為我市“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