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區創新篇
科技引領未來 創新驅動發展
■深河金地創谷孵化基地投入運營,新增孵化場地7萬平方米,一期招商入駐率達60%。
■在河源高新區2019年先進企業和個人表彰大會上,10家企業獲得科技創新先進企業獎,10名企業人員獲得優秀科研人才稱號。
■國家移動通訊終端檢測中心,為河源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河源市眾拓光電有限公司掌握了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在5G商用大潮中擁有強勁的競爭力。
■河源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舉辦各類創業講堂、論壇沙龍等賦能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河源高新區于2019年首次承辦“中國(河源)手機創新周暨第七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取得圓滿成功,高新區手機產業基地的知名度、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核心提示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河源高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加快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完善創新體系,著力集聚創新要素,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
如今,河源高新區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的主引擎和工業發展的主戰場,不斷與“雙區”對接,積極“融灣”“融深”,始終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路子。
科技創新對接灣區更加緊密
秉持“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堅持創新驅動”的理念,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河源高新區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灣區創新中心與河源制造基地密切合作、協同創新。研發在深圳、制造在河源,河源高新區不少企業是這種產業共建模式下的生動實踐,實現了兩地共建、三方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在“雙區驅動”的背景下,河源高新區與大灣區、與深圳的聯系更加密切。經過努力推動,引進高校、科研院所到高新區設立科技創新平臺,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產學研平臺相繼簽約落戶園區。
據了解,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以開放、包容、協同的發展理念,先后凝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落地河源。目前研究院擁有教授6人、博士8人、碩士11人,組建成一支以教授、博士、碩士為骨干的科研團隊。同時分別建立了中德、中美和中加3個國際聯合實驗室。隨著研究院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國際化元素加入,增強河源市和研究院的核心競爭力及國內外影響力。
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攀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制定“創新14條”措施,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產學研融合,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十項行動”。園區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面達50%以上,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存量3家。天津大學院士工作站專家團隊三維測量技術試驗地加快建設,并通過省級院士工作站認定。天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開業。2019年,高新區專利申請量1021件,同比增長23.76%;授權量680件,同比增長41.67%。完成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驗收申報工作,著手開展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企業創新主體建設不斷加強
結合園區產業特點,大力培育引進以高技術性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吸引創新要素在園區集中集聚。2019年,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增至64家,比2018年增長237%。著力培育高質量創新型企業,申報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認定3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22家、高企存量47家,占規上工業企業45%,已成為園區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
科技金融進一步融合發展
去年,在國家金融信貸政策調控趨緊的形勢下,河源高新區主動適應新的融資環境,通過銀行融資、申請地方政府債、發行私募債、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資金11.65億元。大力推動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與專業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合作,積極發展科技產業金融。175個項目申報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2381.3萬元;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穩健運作,26家科技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9735萬元,占全市科技信貸資金的52.9%。推動企業申報各級工信類專項資金2.28億元,企業轉型升級力度進一步加大。
孵化載體建設平臺多元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成立了孵化器協會、知識產權服務聯盟等公共服務平臺。去年,河源高新區接洽意向入駐項目60多個,新增孵化項目16個,已入駐科研院所3家、第三方服務機構5家。舉辦各類創業講堂、論壇沙龍等賦能活動30余次,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深河金地創谷孵化基地投入運營,新增孵化場地7萬平方米,一期招商入駐率達60%;智匯谷孵化基地二期完成設計;河源首個民企創辦的意匯孵化園開園運營,新增科技和孵化場地近萬平方米。
人才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發展環境優越,政策扶持到位,是河源高新區發展中的優勢之一。河源高新區始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高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根據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出臺了眾多具有高新區特色的對企業、產業有推動扶持作用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猶如甘甜的雨露,使園區企業快速成長、產業不斷壯大,推動了園區經濟健康發展。
河源高新區出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完善人才引進、培育、激勵、服務“四位一體”工作體系,推動人才向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園區等流動和集聚,著力培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隊伍。2019年申報人才專項資金項目555個,審報資金達600萬元。積極推動人才驛站建設,推動社會資本完成人才公寓建設100余套。在園區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河源高新區的人才資源不斷豐富。通過這些政策,企業更加堅定了在高新區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園區綜合競爭實力不斷提升
從完善手機產業鏈、打造手機產業基地出發,河源高新區在2018年成功舉辦“中國河源國際手機創新創業大賽”的基礎上,在工信部指導支持下,于2019年首次承辦“中國(河源)手機創新周暨第七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大賽圓滿落幕,高新區2個手機產品獲全國獎項,高新區手機產業基地的知名度、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既打響了高新區手機產業名片,又吸引了一批電子通信上下游企業和專業資本的關注。
實施“科技創新十項行動”,加強園區創新發展監測評估。2019年,河源高新區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評價排名第117位,較上年提升了7位,增幅全省第一,較2016年首次參評提升了24位,近3年總增幅全省第一。
建設全市創新驅動主陣地
主動與“雙區”協同創新,積極承接“雙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提高創新能力,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拓展區的主陣地;著力構建“‘雙區’研發孵化+河源加速產業化”的產業鏈條,加快建設若干加速器、中試基地、產業化基地;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建設;繼續辦好2020年中國手機創新周活動,進一步活躍創新創業氛圍、集聚產業科創資源,提升河源高新區全國手機制造基地的知名度。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通訊員 謝錦鋒 賴玲琳 攝影: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