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進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三項辦工作部署,進一步創新理念、加大改革力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全面發力,精準作為,由市人社局牽頭負責,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0年以來,全市共培訓“粵菜師傅”5036人次,其中考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1634人,帶動就業創業1萬多人;開展“南粵家政”培訓11567人次,帶動就業創業超過2.3萬人;開展農村電商“一村一品”帶頭人培訓480人,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500人;線上適崗職業技能培訓備案企業729家,備案人數10.71萬人,發放培訓補貼7689.87萬元,惠及519家企業77501人;開展以工代訓共147家企業17628人,發放補貼1521.15萬元;央視《新聞聯播》、央視《晚間新聞》、《廣東新聞聯播》、學習強國等媒體平臺相繼深入報道了河源三項工程工作經驗及成效。
加強特色服務平臺建設,夯實融深融灣基礎。一是建設“河源家政一條街”(家政超市),為家政企業、家政從業者、家政服務需求者提供一個集家政展示、家政交流、公共服務、職業培訓、創業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家政服務平臺。該項目列入省領導定點聯系河源重點任務清單,并得到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省政府副省長王曦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目前共有23家家政企業簽約進駐,將于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建設河源市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打造“一館一街一中心”,為社會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電商創業服務,致力于打通河源優質農副產品與粵港澳大灣區群眾高品質物資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結合三項工程,把產業園打造成機構引進、服務延伸、創業孵化、技能培訓等多功能就業服務綜合體,以更優質的人力資源助力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助推河源振興發展。
加速融深融灣,實現合作無縫對接。一是加強交流合作,打通融灣合作通道。二是舉辦2020年“粵菜師傅”河源客味廚藝融深交流系列活動,促進深河兩市粵菜師傅人才交流合作和培養輸出,現場簽訂食材供應協議,助推我市全域全面融深融灣。
打造河源特色,傳承客家文化。一是致力打造全省最優質食材供應基地,注重制定優質食材認定標準和收集整理優質食材,加強食材生產營銷管理,打造河源“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的優質食材品牌。二是積極創新宣傳形式。聯合河源廣播電視臺、河源日報社等媒體開設《促進業·走進月嫂村》專欄,通過挖掘、培訓、扶持一批“大湖月嫂”“船塘月嫂”“上坪月嫂”等家政服務品牌,努力把“河源月嫂”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知名家政品牌。央視晚間新聞頻道、廣東新聞聯播頻道深入宣傳報道我市相關工作經驗。三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重點挖掘培養忠信花燈制作、和平泥雞泥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技能工程抗疫,彰顯社會擔當。一是組建“南粵家政”服務隊。組織“南粵家政”服務隊到援鄂醫護人員共30多戶家庭開展“你赴一線抗疫,我送貼心服務”志愿服務活動,免費提供居家保潔、消毒、家電維修等系列服務。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頻道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二是組織河源市“南粵家政”服務隊35名志愿者到河源中學開展“助力復學,情暖校園”志愿服務活動,為1400多名學生提供行李搬運等服務,相關新聞報道被選送登載在“學習強國”平臺。三是組建“粵菜師傅”服務隊,開展“眾志成城抗疫情,‘粵菜師傅’送溫暖”愛心送餐活動,每天為奮戰在高速公路出口、街道、社區、鄉村各個卡口的一線抗疫人員送上暖心早餐,全市共有10多家餐飲企業50多名餐飲從業人員參加活動,送出暖心早餐超過6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