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峰:見證河源技工力量的壯大
■王錦峰在車間操作設備 雷宇爍 攝
從自己攢錢就讀河源技師學院的模具制造專業,到參加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獲得優勝獎,再到榮獲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數控銑項目三等獎——王錦峰的成長,是河源技能大軍逐漸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他的成長故事,和河源技工力量的崛起緊密結合在一起。
王錦峰出生于1998年,是紫金縣中壩鎮人。“我讀初中時比較調皮,中考的成績不太理想。盡管能讀縣里的高中,但學費、生活費都太貴了,我爸建議我讀技校,要么讀電工,要么讀模具制造。”王錦峰坦言,一開始他并不知道模具制造是干什么的。機緣巧合之下,王錦峰在做暑假工時,認識了一位在河源技師學院就讀模具制造專業的工友,在該工友的熱心指導下,他漸漸了解了這個行業,并下定了要到河源技師學院讀模具制造專業的決心。
王錦峰滿16周歲的那年,進入河源技師學院就讀。時值我市大力支持技工力量發展,農村戶口的王錦峰,獲得了減免前三年學費的機會。“真的很感謝政府、感謝學校,當時這個政策為我們家減輕了不少壓力。”談到當時得到的幫助,王錦峰感激地說。
由于不用交學費,王錦峰帶著做暑假工掙的錢作生活費,開始了他的技工求學路。但求學路并不輕松。“剛入學不久,我們就要參加各種比賽,那時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8點去參加訓練,一直到晚上9點左右才能回宿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是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王錦峰介紹,模具制造這個行業很考驗人的耐心,能不能熬得住,決定了能否在這個行業中有所發展,之前參加備賽的同學,有許多都放棄了,最后只有幾個人堅持了下來,登上了比賽的舞臺。
“當時準備比賽遇到了不少困難,首先是訓練很枯燥,其次是資料缺乏,網上的資料也不足,幸好那時有老師的悉心教導和鼓勵。”王錦峰說道,后來,隨著廣東技工日益受重視,學習渠道更多了,網上的資料也充足起來。2016年,王錦峰參加中國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五軸)項目榮獲優勝獎;2018年,王錦峰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數控銑項目榮獲三等獎。
經在比賽中遇到的老師介紹,王錦峰現就職于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擔任技術支持工程師一職,平時除了做技術工作,也做培訓等相關內容。王錦峰覺得現在人們對廣東技工的看法改變得挺大。首先是經濟上的,像模具制造的操作工,從以前的月薪3000多元,到現在八九千元甚至上萬元都有,收入高了,就有底氣了,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了,人們不再覺得拿一張大學文憑是讀書的唯一出路,越來越尊重技術工人。其次就是河源本地有廣東技工的氛圍了,如河源高新區的深河模具城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學習和工作。王錦峰表示,如果將來經濟允許,他想回河源開一間小廠,讓自己學有所用。
技術工人的作用日益突顯,而優秀的青年技術工人無疑是這支工人隊伍的生力軍。近年來,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河職院、河源技師學院等多部門、學校聯動,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強化資金保障,按照規范化、專業化的總體思路,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河源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以“融灣”為“綱”,以“融深”為牽引,為打造“兩個河源”培育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廣東技工”卓越人才隊伍。
如今,河源的“廣東技工”工程蹄疾步穩,生機勃勃,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像王錦峰一樣的優秀技工人才脫穎而出,為河源打造“廣東技工”卓越人才隊伍發光發熱。
(本報記者 雷宇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