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一座美貌與氣質并存的公園城市
■河源客家文化公園櫻花盛開,爭相競艷。
■河源文化廣場,是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集會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
■河源高新區城市濱水公園
■河源兒童公園,讓小朋友樂而忘返。
■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
■江東新區新落成的濱江生態景觀長廊,成為市民新的打卡點。
■市區東江灣公園,是沿江休閑長廊,市民在這里可以進行親水游和健身活動。
春光明媚,燦若流霞,春色撩人。栽植河源客家文化公園的晚櫻花開滿樹,花朵一團團,一簇簇,有淡粉、深粉。片片綻放的櫻花,微風來時,泛起粉色的微波,吸引著不少市民前往觀賞留念。
以創建之機擦亮生態底色,以森林城市筑夢生態文明。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秉承生態至上理念,著手公園城市專項規劃,不斷深入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致力于營造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的現代化都市。隨著河源高新區濱江公園、東江灣公園、客家文化公園各項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建成,“園中建城、城中建園、人在園中”的理念得到落實,市民 “推窗即見綠,出門就進園”的愿景得以實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據悉,我市2018年啟動了規劃至2035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精心謀劃“一主兩副四組團”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強化中心城區核心帶動作用,從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綠色灣區美麗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功能培育等五個方面,重點做好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度對接。為此,我市見縫插綠,改造建設了茶山公園、幸福小區、新江健身公園、火車站廣場等25個公園,使得市區公園整體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滿足周邊市民的休閑需求,形成了以休閑公園、健身廣場為骨架的網格化布局。
目前,從零零散散建設城市公園到系統打造公園城市,市區大大小小的公園近8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43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9.25%,綠化覆蓋率42.46%,并以公園為載體,融入更多客家文化、人文故事、科普宣傳等內容,打造人文與自然一體、美貌與氣質并存的公園城市。
(文/本報記者 劉昕
圖/馮曉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