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

——河源最美科技工作者風采

2021-05-31 09:02:49 來源:河源日報

■陳軍

■李春來

■李舒強

■劉忠平

■盧志紅

■秦榮顯

■楊剛

■楊建輝

■張建中

■朱振中

核心提示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科技工作者站在推進歷史變革的潮頭,肩負著更加神圣的使命。5月30日是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日前,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組織開展2021年尋找河源“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從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中遴選出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通過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以他們為榜樣,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進一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為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在新征程中不斷邁上新臺階作出新的貢獻。

陳軍:攻克技術難關 護航5G生產

陳軍,中興通訊供應鏈制造部設備技術組專家委員,SMT設備技術組組長、SMT設備科科長,中共黨員。2008年大學畢業后,陳軍入職中興通訊。13年來,他始終服務生產一線,潛心鉆研、任勞任怨,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多次牽頭參與公司設備改進相關項目,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開發的系統屢獲國內行業大獎,從產能和技術上保障公司5G產品生產,為5G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5G業務的飛速發展,5G產品的生產對設備提出更高要求。為此,陳軍充分發揮個人所學所長,帶領團隊對設備進行攻關研究、改造升級,成功導入印刷機壓力閉環控制系統、貼片機板彎處理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并規劃部署公司生產部河源、深圳、南京三地智能網絡系統,實現互通互聯,保障生產。得益于設備的改造升級,中興通訊的產品質量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同時,陳軍還牽頭自主開發SMT爐溫系統。該系統簡化了手工操作流程,降低對勞動技能的要求,能兼容現有10余種品牌設備,實現爐溫回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該系統所運用開發的“SMT回流參數自動調用系統,榮獲“2019中國電子制造技術應用創新大賽”一等獎和該賽總決賽“最佳方案獎”,為全國5G行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李春來:立足專業優勢 助力校企合作

李春來,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教授,廣東省智能低壓電氣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共黨員,曾多次榮獲河源市科技進步獎,取得專利20余項,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粵優秀教師、河源市第一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曾擔任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在業界享有盛名。

作為河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李春來始終立足專業優勢,按照省、市科技部門及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創新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徑,把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能力拓展提升與校企合作緊密結合,不斷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和溫度,帶動培養了一支省級優秀教學科研團隊以及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加快推動我市企業轉型升級,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其中,他主持的校企合作項目“智能配電系統項目”,廣泛用于全國30多所本科相關專業智能化電氣實訓室,實現產業化。與此同時,其帶領的團隊與廣東雅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聯合開發“超高精度微型電流互感器”“0.2S級直流電表”“智能配電系統”等3個工業攻關項目,實現產業化,為企業帶來1億元的經濟效益。

李舒強:心系山區學子 情譜科創華章

李舒強,龍川縣田家炳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生物正高級教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黨員。從教30多年來,李舒強曾獲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被廣東青少年發展能力評價研究總課題組評為“優秀骨干教師”,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評為“優秀科研個人”。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30多年來,李舒強扎根山區講臺,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心系山區學子,始終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大膽探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通過創設科技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研究,激發學生科創興趣,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構建開放、多元、積極向上、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新格局,在山區譜寫了一首科技教育點亮山里孩子科學夢的贊歌,讓科創之花在山區綻放。其間,李舒強曾多方奔走,率先在龍川縣學校中建設校園科技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還積極建言獻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交《關于普及縣級科技館建設的建議》,建議國家加大對縣級科技館建設的支持。

劉忠平:投身農技推廣 初心豐滿韶華

劉忠平,和平縣水果研究所黨支部書記,高級農藝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黨員。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劉忠平堅持為人民服務,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推進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建設,引進先進技術、推廣良種良法,做好和平縣果業發展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工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其研究的項目先后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0余項。

30多年來,劉忠平堅守在田間地頭,做示范、促推廣、抓培訓,帶領技術人員在和平縣手把手推廣普及多項技術,足跡遍及和平縣的每個角落,促進了當地果業增產和果農增收。他每年授課或參與舉辦培訓班達30多期,培訓人數5000多人次,發放科普資料1萬多份。

此外,劉忠平還深耕水果產業技術革新,多方籌集資金扶持水果示范基地建設,參與“獼猴桃新品種選育與改良”項目、省產學研合作項目“獼猴桃產業化示范”、科技部2007年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和平椪柑推廣應用”的組織實施;建立水果品種資源圃,引進100多個水果品種進行示范表證;主持選育“和平椪柑”等5個水果新品種,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登記)通過。

盧志紅:科學研判信息 提高防御水平

盧志紅,河源市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副主任,雷電防御高級工程師,市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中共黨員。自2001年投身氣象事業以來,盧志紅堅守初心、服務于民,潛心科研、發揮所長,在我市重大政治社會活動和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的氣象保障服務中,及時確定預報結論,為預報服務圓滿成功作出了貢獻。曾獲評“2006—2010年度全省氣象防雷減災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氣象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主持和指導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1項科研項目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

在2019年“6·10”“6·12”特大洪災的危難時刻,盧志紅沖鋒在前,提前做好氣象災害隱患排查,加強技術研判,主動奔赴連平上坪鎮災區一線支持災后復產重建工作,助力搶險救災。作為首席氣象專家,她在工作中堅持提升專業素養,鞏固自身業務技能,以防雷檢測服務、氣候可行性論證、雷電災害調查、評估為切入點,落實市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雷電風險氣象安全保障工作,提高全市氣象災害防御水平。其中,盧志紅作為項目組組長牽頭編寫的《易燃易爆場所雷電災害較大危險因素辨識及防范指導手冊》在全省相關行業企業推廣使用。

秦榮顯:守望穹頂之下 護衛碧水藍天

秦榮顯,連平縣氣象局預報股股長、防災辦主任,應用氣象高級工程師。從事氣象工作以來,秦榮顯始終保持天氣預報服務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責任心,密切監視惡劣天氣氣象變化,做好公眾氣象信息發布,及時主動提供決策氣象服務信息,提出防御氣象災害合理化建議,將氣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秦榮顯曾主持完成科研項目8項,榮獲省、市級科技獎項8項,入選省氣象部門“首批青年英才”培養計劃,獲“廣東省氣象部門事業單位年度個人”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秦榮顯高度重視氣象服務工作,嚴格遵守務值守班制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作決策氣象服務產品、發布氣象信息,圓滿完成了重大天氣過程、汛期氣候趨勢預測及縣相關專題活動的氣象服務及保障工作。在地面觀測與農業氣象上,第一時間正確發送各種報文,及時記錄當地物候期,做好農情調查及土壤水分觀測。近5年,共完成地面觀測工作基數13435個,臺站、個人錯情均為0.0‰;完成農業氣象觀測基數25602個,農業氣象業務質量優秀。

楊剛:澆灌創新之花 譜寫助農華章

楊剛,河源弘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華中農業大學蔬菜學碩士,中共黨員。自2016年加入春沐源集團河源弘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后,他積極搭建農業創新平臺,組建研發機構,潛心技術攻關,通過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制定技術規范,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河源落地轉化,規范了行業標準,提高了企業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助力周邊農戶增收致富,推動河源智慧農業發展。

楊剛曾先后牽頭組建河源弘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業創新中心、春沐源智慧農業研究院、河源市水培蔬菜(弘稼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創平臺,推動農業高端設施、智能裝備、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大數據、現代化農業種植等相關技術研發,研發建設《基于物聯網的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與質量溯源管理平臺》,實現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全流程監管,極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并通過技術輸出獲得技術服務收入,2016年度實現銷售收入4116.1萬元。

同時,楊剛多次開展聯合技術指導及技術培訓,提升源城區蔬菜生產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擦亮源城區蔬菜金字招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楊建輝:堅守防疫一線 詮釋醫者大愛

楊建輝,現任東源縣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時任河源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院內核心專家成員的楊建輝,夜以繼日,負責我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診斷、治療工作。其間,他及時組織制定實施防控應急預案,突出救治功能,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累計抗疫工作114天,共診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例,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實現河源地區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目標,確保了河源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新冠疫情發生后,楊建輝取消休假,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全面部署隔離病區改造及24小時發熱門診的設立工作,帶領科內醫務人員進行了連續10多天的防控知識培訓和演練。河源首例病例確診,楊建輝主動申請,帶領科內醫務人員接診病人,負責確診患者的查房、心理疏導,參與專家組確定治療方案、病情研判、復查時間及出院標準等工作,并建立臨床數據庫及醫院的防控體系,對我市的病例資源進行流行病學和臨床診治結局、遠期預后深度分析,為河源打贏疫情保衛戰作出積極貢獻。

張建中:做強茶葉品牌 厚植文化“沃土”

張建中,紫金縣茶葉協會會長,國家一級評茶技師,“金豐號客家茶”品牌創始人。多年來,張建中堅持“發展河源茶產業、弘揚客家茶文化”理念,充分利用河源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豐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聯合多家茶企抱團發展,融合品牌推廣,制定河源首個茶葉團體標準,打造廣東特色蟬茶品牌,在行業領域樹立標桿,推動全市茶產業快速發展。

張建中是一位茶企品牌創始人,也是一位河源茶文化推廣人。他曾多次走訪國內知名茶產區、專家學者,在學習茶樹種植、茶園管理等相關技術的同時,深度挖掘河源茶文化歷史淵源和故事,通過與各茶企抱團發展,創立紫金茶品牌,大力推廣紫金茶葉,提升其知名度,讓紫金茶家喻戶曉。2018年、2019年、2020年紫金茶連續榮獲“廣東十大好春茶”榮譽稱號。同時,他還成立了河源市農業科創中心(茶葉),改良茶葉栽種工藝和加工技術,帶動河源茶企機械開墾高標準茶帶達2萬畝,打破了紫金茶園常年以來人工開墾茶帶的歷史。

2017年,張建中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結合精準扶貧,發展我市茶產業》的建議,,助力全市茶產業發展,該建議被列為重點建議。

朱振中:汗灑田間地頭 深耕遠隅無悔

朱振中,東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中共黨員。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專注業務、扎根一線,積極示范、推廣、應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助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我市農作物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農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的農業科技支撐作用。

朱振中曾多次榮獲省、市科技獎項,獲評“廣東省農村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星火科技二傳手”“廣東省十佳最美農技員”“全國最美農技員”“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30年來,朱振中致力于東源縣農業科技的研發,一直活躍于田間地頭和生產第一線,兢兢業業,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保姆”作用,狠抓農業科技項目,為農民手把手傳授良種、良法。其多次承擔省農業農村廳的省級花生、雜交稻等新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工作,全程參與試驗田的規劃設計、管理指導、田間調查和考種評價,每年平均試驗品種50多個,得到了省農業部門的肯定和好評,為全省優良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和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通過試驗審定建立示范基地后,新品種在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5%,平均每畝增收220元。

■組稿:本報記者 劉昕 周慧荷 通訊員 鄧燎原 ■攝影 肖斌

(注:優秀科技工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