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粵贛湘邊縱隊六團一連士兵葉慈林:

縱骨折肉爛 紅心永向黨

2021-06-02 09:58:27 來源:河源日報

■粵贛湘邊縱隊六團一連士兵葉慈林,雖已91歲高齡,但看起來依舊精神矍鑠。

■葉慈林與妻子鄧瑞華結婚照(1959年2月攝)

近日,在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離休已久的葉慈林老人。這位91歲高齡的老同志,腰板挺直端坐家中,看起來依舊精神矍鑠,言行舉止中盡顯軍人風采。

葉慈林,男,東源縣曾田鎮人,1930年10月出生,1947年參加游擊隊,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交談中,葉慈林表示:“我很喜歡看電視劇,特別是戰爭題材的,經常看。”每當電視畫面一幕幕閃過,他總是能回想起那段血與火交織的革命歲月。通過他的講述,那些歷史往事也如電視畫面般再次清晰浮現于眼前。

1947年秋,葉慈林加入東江第二支隊天馬隊,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過數十次戰斗。在埔前三角嶺會戰中,他一度身受重傷,榮立一等功,戰后被評為二等甲級傷殘軍人。1950年,葉慈林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州市公安總隊一團一連任排長、副連長,在教導大隊、軍官訓練隊任軍事教官。1957年,葉慈林轉業回到河源,先后擔任河源縣人民醫院人事秘書、河源縣建筑公司經理等職位。1977年3月31日,葉慈林因公出差,在去廣州途中遭遇車禍,斷了4根骨頭,被評為五級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自幼家境困苦

瞞著母親參軍

上世紀40年代初,葉慈林10歲那年,父親因病永遠離開了。家里沒了頂梁柱,靠母親一個人苦撐著,葉慈林和5個姐姐、妹妹生活過得非常困苦。作為家里的獨子,年少的葉慈林早早褪去了孩子的稚氣,開始干農活,以減輕家里的負擔。

11歲那年,葉慈林去上夜校,正值地下黨員以教書的名義暗中發展革命力量。雖然葉慈林年紀還小,無法入伍參軍,但革命的種子在他心中早已埋下。“當時,老師教會了我兩首歌,一首是《松花江上》,一首是《你這個壞東西》。我時常哼唱,有一次還因為被地主聽到無故挨打。我的叔叔是一名地下黨員,他對我說不要害怕,你唱得沒錯。”葉慈林憑著記憶,再次哼唱起這兩首歌,他略帶滄桑的聲音,讓記者和在場工作人員心頭一熱。

1946年,東江縱隊北撤,包括夜校老師、葉慈林的叔叔在內的多名地下黨員也隨之撤離。葉慈林以為與叔叔永別了,但沒想到一年之后他們會重逢。

1947年秋天,家里的鹽用完,葉慈林的母親讓他外出想辦法借錢買鹽。兜兜轉轉一整天,葉慈林什么也沒有借到,心情非常沮喪。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外出為游擊隊采購物資的鄰居葉千狗大叔。一陣噓寒問暖過后,葉千狗了解到葉慈林家沒錢買鹽的窘況后,轉身從裝物資的袋子里掏出好幾把鹽讓葉慈林用衣服裝著拿回家,葉千狗隨后往另外一條前往上莞鎮的路走去。葉慈林愣了一下,然后提醒葉千狗走錯路了,葉千狗轉過頭悄悄跟葉慈林說“這是去部隊的路”。“當時,我問千狗叔,什么部隊這么好,可以不愁吃。他說是游擊隊,是專門打地主分田地,幫助窮人翻身的。”帶著葉千狗的話,葉慈林回到家,把鹽交給母親后,自己卻陷入了沉思。當天晚上,葉慈林輾轉難眠,最后決定上山找千狗叔參加游擊隊。“深夜里,我偷偷起床,開門也不敢用力,生怕母親發現,靜悄悄地上山了。”回憶起那晚的情景,葉慈林嘴邊掛著笑容。在葉千狗的帶領下,葉慈林來到了東江第二支隊天馬隊駐扎點,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叔叔,他決心留下來參加革命。

離家不久后,母親就找上門來了。那天清晨,葉慈林與往常一樣早起參加訓練,隨即聽到哨兵傳達消息,他的母親正在部隊門口哭鬧,要他回家。一時間,他萬般情緒涌上心頭,感覺無顏面對母親,便跑上山躲著不肯與母親相見。游擊隊隊長了解到情況后,找到葉慈林,對他說:“你是家中獨子,所以你可以選擇回去,當然你也可以留下來,這兩塊大洋給你母親。”葉慈林最后選擇留下,母親只好答應。自此,葉慈林真正開始了不平凡的軍旅生涯。

歷經血與火的洗禮

傷痕是最好的勛章

如今,再次回憶那段槍林彈雨的戰爭歲月,葉慈林不禁感嘆:“戰爭的殘酷超出人們的想象。”

1948年,東江第二支隊天馬隊駐守曾田、柳城、藍口、駱湖一帶。一天下午,天馬隊接到命令支援另一支游擊隊攻打國民黨自衛隊,在藍口鎮東江沿岸一帶與國民黨自衛隊發生激烈戰斗。

相對于國民黨自衛隊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游擊隊的裝備有點“寒磣”。“第一次給我發的是支79式步槍和5發子彈,槍的彈簧都是松的,隨時會走火,打著打著還會卡殼。”葉慈林打趣道。由于國民黨自衛隊隊長被擊斃,敵軍被迫退守到河邊的碉堡上負隅頑抗,戰斗一時僵持不下。天馬隊由幾名士兵組成先鋒隊,連攻三次都被擊退。其間,有兩個民兵因作戰經驗不足,站起來給槍支補充火藥粉,不幸被流彈打中犧牲。面對困局,葉慈林臨危受命。“當時,我奉命帶著幾名士兵從東江潛水而上,從側邊進攻碉堡,成功抓獲7名俘虜,繳獲7支槍。”隨后,1000多名民兵乘勝追擊,包圍了碉堡,困在里面的國民黨自衛隊士兵只能投降。有了這次寶貴的戰斗經驗,葉慈林在接下來的戰斗中表現更加神勇,且屢立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葉慈林參與的大大小小數十次戰斗中,他最難以忘記的是埔前三角嶺會戰。1949年,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下江南。國民黨主政廣東的薛岳懷察覺到保十三團有“叛變”可能(實際上保十三團已起義),派出國民黨主力部隊196師追擊至河源。葉慈林所在的邊縱六團予以阻擊,196師的腳步停在了柳城鎮。隨后,保十三團與邊縱三團聯合解放了老隆,邊縱第六團的任務也從阻擊改為追擊196師。

“我們一路追擊196師,一直追到埔前圩鎮。我們一連是邊縱六團的主力連,全連在三角嶺放哨,有6挺機槍,一人50發子彈,另配有4個手榴彈、2個急救包。”葉慈林回憶道。當時的三角嶺地勢高,易守難攻,196師裝備精良,一時之間兩軍陷入了陣地持久戰。為攻下三角嶺陣地,戰斗的第二天,葉慈林奉命率一個班守在前線,防止196師突破防線。“當時,我正全神貫注瞄準敵人射擊,誰知敵軍發現了我的位置,一輪掃射過后,我的腳部、襠部相繼中槍,鮮血直流,我命令全班戰士每人留個手榴彈給我,把槍和彈藥拿走,我掩護他們撤退,然后與敵人同歸于盡。”正當全班戰士悲憤交加、想要為葉慈林報仇之時,比葉慈林大8歲的副班長李發波不由分說背起葉慈林就往連部撤退。

由于敵軍攻勢太過迅猛,連隊一度退回到今埔前鎮衛生院后面。“我躺在一張賣豬肉的木板上,兩個女衛生員拿剪刀剪開我的褲子,看見我受傷這么嚴重她們都哭了。她們用碘酒給我的傷口消毒,碘酒一碰到傷口,我就痛昏過去了。”后來,埔前幾名民兵趕到,用竹竿和被子做了張擔架,把葉慈林送到河源縣城就醫。

那一戰足足打了三天三夜。葉慈林回想起犧牲的戰友,眼里盡是悲痛和思念。“我們連犧牲了一個戰士,是輕機槍副射手。他在埔前三角嶺陣地前面沖鋒,背著槍和一箱子彈,由于他個頭高大,頭稍抬起來就被敵軍的機槍打中犧牲了。他是曾田人,是我的鄰居。我們的副營長叫陳明,他在叫號兵吹沖鋒號時被敵軍的流彈打中,耳朵被打掉了一塊。受傷的陳明顧不得包扎傷口,繼續指揮戰斗,我們叫他下火線,他根本不聽。我們都是這樣的,共產黨、游擊隊輕傷不下火線。”在一群舍生忘死的革命戰士的努力下,三角嶺最終被邊縱六團守住,當時兩廣縱隊已到江西贛南,先頭部隊已進入和平縣境內。196師見大勢已去,開始撤退。

如今已是鮐背之年的葉慈林說,共產黨員是沒有退休的,只要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服務;只要有一口氣,就要去宣傳革命事跡,讓廣大青少年能夠更加了解歷史,正視未來,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訪談最后,葉慈林感慨道:“我是一名雙殘革命軍人,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我身上留下4處傷痕,為了建設祖國,我斷了4塊骨頭。雖然肉爛了,骨頭斷了,但是只要我人還在,我這顆忠于黨、熱愛人民的心一直都不會變,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心不會變!”

■策劃/趙鋒 ■統籌/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本報記者 梁驅遠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