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黨史學習教育“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特色
聚焦民生“小切口”彰顯人社“大民生”
■位于市區永泰路的河源家政一條街
■在“黨史十分鐘”講堂,市人社局全體干部職工聆聽“八子參軍”的故事。
■位于河源高新區的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市人社局黨員干部職工在黨史學習教育宣傳陣地學習
■河源市“南粵家政”專場招聘會在河源家政一條街舉行。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從嚴從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高標準把“規定動作”做到位、把“自選動作”做出特色,努力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市人社局努力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在人社事業中,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小切口”,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民生問題,彰顯人社“大民生”,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
促使學習教育有聲有色
“1934年11月上旬,紅軍行軍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一堂“黨史十分鐘”講堂中,市人社局全體干部職工學習了“半條被子”的故事。為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從4月開始,每周一早上市人社局開展“黨史十分鐘”講堂活動,通過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把“黨史十分鐘”講堂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
這是市人社局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后,市人社局第一時間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研究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和相關工作制度,對標省委、市委要求,高標準制定實施方案,做到規定動作一個不漏、黨員干部一個不落,確保活動教育面達到100%。
市人社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緊密聯系人社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工作任務、學習研討計劃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細化6大類、20項工作任務,既有重要節點的任務,也有貫穿始終的要求,以扎實舉措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起好步、開好局。此外,市人社局抓牢學習這個基點,把學黨史與悟思想結合起來,做到自學不放松、研討不斷線,切實打牢思想根基。
既把“規定動作”做到位,又要把“自選動作”做出特色。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人社局領導率先垂范,帶頭研討學習,帶頭交流發言,進一步創新學習載體,促使學習教育有聲有色。
一是學習載體“新”。市人社局充分傳承和發揚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除了規定動作之外,精心繪制包含了10個黨史專題活動和10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黨史學習教育1010系列活動”。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創新學習載體,在該局一樓大廳打造了黨史學習教育宣傳陣地及機關黨建文化走廊,切實搭好“紅色舞臺”,讓黨員干部更多更好了解黨的光輝歷程,汲取奮斗經驗。
二是學習內容“精”。除了必讀書目外,市人社局專門購置了《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三十六講》《紅船精神》《井岡山革命故事》等一批紅色書籍,還編印了《黨史學習教育畫冊》《黨史學習簡易讀本》,切實讓黨員干部深入品讀紅色經典,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好用好黨史的熱情。
三是學習形式“活”。市人社局堅持“線上+線下”多形式、多渠道持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用文、聲、圖、影等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真正走進黨史,汲取黨史力量。開展“黨史十分鐘”講堂,講堂有時由黨組書記、局長帶頭宣講,有時觀看影視作品;各支部的黨史講堂活動由黨員輪流主持,講好黨史小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分批分層組織黨員干部觀看《建黨偉業》《紅軍橋》《血戰湘江》等電視節目及經典紅色電影,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趣味性。組織黨員干部每日登“學習強國”“粵學黨史·粵愛黨——打卡廣東紅”等平臺學習,使云上平臺打卡學習黨史成為一種新風尚。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憶入黨初心”主題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黨員干部積極進取的心態和創先爭優的熱情。
解決群眾憂心事煩心事 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人社局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在人社事業中,堅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從可操作易見效的“小切口”入手,把民生實事一件件辦好,把民生問題一個個解決好,推動民生建設實現“大變化”。
【實事一】“河源家政一條街”成為就業創業新平臺
以往,市民大多通過親戚朋友介紹,來尋找月嫂、家電清洗人員等家政服務人員。如今,河源市在全省率先創建了“河源家政一條街”,有育嬰、家政服務、養老護理、醫療護理等方面的23家龍頭家政企業入駐,市民在“河源家政一條街”就可以尋找到合適的家政服務人員。
在滿足廣大市民需求的同時,市人社局還把“河源家政一條街”,打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新平臺。目前,“河源家政一條街”入駐企業在全市各鄉鎮設立125個培訓點,今年已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5000人次以上,已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貼息貸款30萬元。
市人社局還攜手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在“河源家政一條街”廣場多次舉辦河源市“南粵家政”專場招聘會,為河源有意向從事家政的人員與有用人需求的企業提供一個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今年以來帶動5000戶以上農戶增收。據統計,目前,全市家政從業人員達4萬人以上,從事家政工作已成為農村勞動者追求的事業。
【實事二】打造“粵菜師傅美食一條街”傳播客家飲食文化
市人社局計劃今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粵菜師傅美食一條街”,將其打造成河源弘揚飲食文化、傳播客家文化、促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和技能致富的新名片。目前已確定“粵菜師傅美食一條街”選址,擬定了建設方案。
“粵菜師傅美食一條街”計劃建設美食店面50多卡,以20個專業村、名品村和10道非物質文化遺產菜品為基礎,挖掘鄉村客家飲食傳承人200多人,聚集全市鄉村特色飲食菜品100多份。計劃每年自銷本地農產品產值達500萬元以上,帶動旅游消費5000萬元以上,吸納培訓農村勞動力5000人以上。
【實事三】打造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孵化人力資源
今年以來,每逢用工高峰期,位于河源高新區的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人頭攢動,在這舉辦的招聘會吸引了眾多求職人員前來咨詢和應聘。
目前,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進駐120多家重點企業,全年可幫助1.5萬多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帶動7000戶農戶實現增收。該產業園與深圳、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立了勞務輸出合作關系,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及時將河源農村富余勞動力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實現高質量就業,每年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3000人以上。
據介紹,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是粵東西北地區首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主要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業創新孵化基地、“粵菜師傅”研發培訓基地、“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組成。目前,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成為河源孵化人力資源的新基地。
【實事四】建設深河農村電商產業園為農產品提供銷售新渠道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聚焦“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聯手深河農村電商產業園,開展直播帶貨,解決群眾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位于河源技師學院的深河農村電商產業園建有電商展示館、電商一條街、培訓中心及配套人才公寓等“一館一街一中心”。目前,深河農村電商產業園已聯合全市117家規模電商企業入駐深河E家,在各鄉鎮建立農村電商示范站160個,建立了一支粉絲超10萬人的電商直播網紅隊伍,創建完成40個“E網興農”農村電商基層示范服務站點,促使河源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與京東物流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培養了480名農村電商“一村一品”帶頭人,帶動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創業5000多人。
市人社局多次牽頭在深河E家平臺舉辦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宣傳河源本地優質農產品,切實推進河源農業產業化進程,共同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136場河源本地農產品直播帶貨活動,實現農村產品銷售5000萬元以上。
【實事五】深化政務服務改革為群眾解絆為企業松綁
今年,市人社局聚焦“著力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群眾解絆、為企業松綁、為市場騰位,積極開展為民服務“微改革”“提速辦”。
在創業擔保貸款辦理方面進一步簡化了流程,受理部門原定10個工作日報送一批貸款申報材料,更改為3天,審批部門在2個工作日完成復核審批工作,并積極跟合作銀行溝通協調,爭取在5個工作日內對貸款進行審批并放款。
【實事六】切實護住農民工“錢袋子”
今年5月,《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實施滿1周年。當月,市人社局在江東新區召開實施《條例》一周年集中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暨河源市江東新區建設領域工人工資支付現場會,以進一步規范工程項目勞動用工管理行為,保障農民工獲取工資報酬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建設領域工人工資被拖欠問題,讓工人安心、放心在河源務工,切實營造了河源關心、關愛、保護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條例》施行一周年來,河源通過不斷建立健全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長效機制,重點立足建設領域,全面實施工人工資支付保證金、勞動用工實名管理、工人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工程款支付擔保、維權信息告示牌等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制度,切實推動《條例》在河源落實落地。
“你具體在哪里干活?”“有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跟公司負責人有沒有進行協商?”……今年,市人社局還牽頭住建、公安、法院、司法、工會6部門開展集中接訪活動,集中現場受理勞動者舉報投訴,零距離、面對面傾聽來訪勞動者反映欠薪問題和困難,面對來訪勞動者,接訪領導都耐心詢問情況,了解來訪者具體訴求,作為后續分析、處理問題的基礎。據統計,全市共接訪勞動者28批112人,涉及金額342.62萬元。
【實事七】重拳出擊開展勞務中介專項整治行動
近日,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到位于河源高新區的河源市海之源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進行突擊檢查。
檢查中,聯合執法檢查組主要通過查看該公司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是否齊全,發布的招聘信息是否虛假或是否含有歧視性內容等。經檢查,該公司證照齊全,共有員工約800人,共與6家用工企業簽訂了《勞務派遣協議》,在臺賬管理方面,該公司存在員工花名冊不規范、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缺少部分必備內容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聯合執法檢查組要求該公司盡快整改,現該公司相關用工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據介紹,根據省人社廳的統一部署,針對當前河源勞務中介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年5月1日至8月31日,市、縣(區)兩級人社、公安、市場監督管理等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聯合開展勞務中介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我市已檢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3家、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60家,共下達《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10份、《勞動保障監察行政處罰決定書》3份、處罰金額2.5萬元。通過此次專項行動,將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打擊非法職業中介機構、懲治侵害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階段性高壓態勢,切實營造我市人力資源市場公平、規范、競爭有序的良好用工環境。
此外,市人社局積極開展信訪“三個一”活動,即黨組成員接訪來訪群眾一次、上門探訪慰問重點人員一名、包案處理重點信訪案件一宗,通過傾聽群眾信訪訴求,高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七一”前夕,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對局機關、定點聯系涉農鄉鎮、掛點幫扶村等55名老黨員、困難黨員、退役軍人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文:本報記者 曾俊霖 通訊員 程子躒
■圖:市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