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棲居
——李曼畫作欣賞
■李曼,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源日報書畫院特聘書畫家。
■擬香光居士圖式
■擬云林先生圖式
■擬香光居士法
■擬清人法
■擬古小品(一)
■擬古小品(二)
■擬古小品(三)
傳說釋迦牟尼靈山講法,手拈一花,一語不發。眾面面相覷,唯摩柯迦葉會心一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也。此乃禪宗對自然之理解。杜甫有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傳統國畫意境對人有潛移默化之影響。于畫家而言,這種意境是畫家心境和眼界獨到發現,乃創作原動力,更是畫家本人躬身實踐和學術修養修煉之過程。
觀李曼畫作,總有一種奇幻神采在其中,直覺畫家心靈在畫面上浮動。籬外草木葳蕤,山間如磐巨石,南國木棉青松,河塘靜穆如水……都仿如超然脫塵,猶如詩意的棲居。大千世界,李曼靜心攝取,心存萬物,升華為纖塵不染一靈空世界。每次作畫,他必凝全神于心胸,聚全力于筆端,任思緒之飛揚。
自古以來,藝術之道乃寂寞之道。李曼藝術之路也是如此。青燈紙硯,朝夕研磨,他只身樂在其中。作為一種國粹藝術,傳統國畫崇尚靜、慢、淡,最高境界乃情感自然之流露。好的國畫注重內美,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初看平常無奇,然久看不厭,回味悠長。
傳統國畫與中國哲學一樣內省,講究行云流水、綿里藏針、以柔克剛。靜、慢、淡更是一種狀態,猶如太極拳的起式,靜、慢、淡是創造內美的基礎,靜是關鍵,難就難在把一顆心靜下來,靜下來方能得到中國畫藝術殿堂的入門券。當今大世,紛繁復雜,近觀一些所謂畫家,爭座次、論等級、拼價位、求虛名,浮躁之態顯露無遺。李曼摒棄塵囂擾亂,得以諦聽天籟,明察秋毫,使自己的心智情感與造物融合,天人合一,才凝聚成獨樹一幟的藝術品。
清靜在行筆之中,淡泊在暈色之中,無為在落筆卻幾乎不見筆之中,凈空在著色卻幾乎不見色之中。此乃李曼作畫追求之目標。曼,庫區東源回龍王京人氏,生肖屬羊,秉羊之天性溫順,亦有羊堅韌不拔之氣質,這正是作畫所必需的。曼,素懷俠義之風,喜交業界各路好手,南北兼之,相互切磋,收益頗多。
(本文作者:張濤,湖北襄陽人,系河源晚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