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連平縣首個黨組織成立前后

2021-08-08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制表:阿平

■連平縣首位黨員吳泓生 (資料圖片)

■1940年6月,連平第一個黨支部在大湖寨湖東小學成立。 (資料圖片)

相對于河源市現轄各縣區,連平縣第一個黨組織建立時間是最遲的一個。

1940年4月,連平大塘小學校長吳泓生入黨。這是連平縣最早發展的一名黨員。

同年6月,中共船塘區委書記張其初到大湖發展黨組織,在湖東小學成立了黨小組,小組長曾卓華,黨員有吳泓生、黃慕平。這是連平縣最早的一個黨小組。

同年9月,在中共東江特委青委書記饒璜湘的指導下,在大湖寨湖東小學成立了黨支部,成員有支部書記張仁安、組織兼統戰委員曾卓華、宣傳兼青年委員黃華明。這是連平縣最早的一個黨支部,隸屬龍川中心縣委領導。

1941年2月,成立中共連平縣工作委員會,張仁安任書記。11月,撤銷連平縣工作委員會組織機構,實行特派員制,余進文、劉春乾、鄧基等先后任中共特派員。

連平成立黨組織前的基礎

雖然連平成立黨組織的時間較晚,但連平大湖、忠信一帶在此前就有一定的基礎。

早在1926年,五華進步青年丘漢雄、和平進步人士張覺青,分別進入連平縣大湖湖東小學、弘毅小學開辦平民夜校,進行進步思想宣傳活動,積極宣傳革命精神,對連平人民的思想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與了連平黨組織籌建工作的曾卓華(又名曾方如,當時是忠信區的小學教師),在1985年撰文回憶當時的建黨基本條件,認為主要有二個:一是大湖鄉(包括現在的繡緞)農民、農會的基礎。抗戰伊始,該地區一些新興地主趁機奪田加租,使用大秤大斗增加農民負擔,因此,1938年4月,大湖地區爆發了一場農民斗爭運動,成立了農會,一致行動起來抗交租稅。這場運動有張覺青(當時在大湖弘毅小學任教)指導,也得到了社會人士和進步人士的支持,迫使國民黨縣政府布告全鄉實行二五減租,禁止地主使用大秤大斗,這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二是大湖、三角、忠信青年組織“青年抗敵后援會”,開展抗日宣傳、募捐、暑假培訓班等。“青年抗敵后援會”會員達200余人,為該地區建立地下黨組織奠定了思想基礎。

1940年1月底,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下稱東團)龍和隊20余人在顏碩民、黃敏(又名黃德明)的帶領下,進入忠信、大湖等地進行抗日宣傳活動,同時秘密發展地下黨員,為連平縣發展黨組織打下了基礎。

張其初連平“開荒”

大湖、忠信地處連平、和平、河源三縣交界,是進入九連山區的門戶,在軍事上有重要地位。

1940年3月,中共和平縣工委派來共產黨員周寶時(又名周惠敏)通過黃驚白、曾源與曾卓華的關系,到湖東小學從事黨的秘密活動。

與此同時,龍川中共黨員張其初也奉特委饒彰風的指示,到船塘、大湖、忠信一帶“開荒”(即發展黨員、建立黨的據點,開辟新區)。

張其初先在船塘老圍小學任中共河源縣船塘區委書記,張其初派共產黨員陳學源進入大湖湖東小學,與周寶時一起開展活動。

此時,大塘小學校長吳泓生在東團龍和隊的培養教育下,思想進步很快,由鐘義、許惠然二人介紹,經龍川中心縣委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連平縣最早的黨員。吳泓生是油溪鎮大塘村人,后任大塘小學黨支部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連平縣工商科副科長、公安局秘書股股長等職,1976年病故。

在周寶時、陳學源的幫助下,小學教師曾卓華思想進步飛快,入黨條件日趨成熟。5月,張其初來到湖東小學了解黨的活動情況,由周、陳二人介紹,張監誓,曾卓華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六七月間,張其初派出共產黨員黃慕平(又名黃金粦,龍川人)到湖東小學任教,黃敏通過張其初的關系,將吳泓生的組織關系轉入湖東小學,從此,吳泓生、曾卓華、黃慕平組成一個黨小組,組長曾卓華,屬河源縣船塘區委直接領導。曾卓華便經常往來于大湖、船塘之間,在張其初的領導下開展活動。

7月,東團龍和隊撤離連平。8月,根據張其初指示,曾卓華在湖東小學舉辦“升中補習班”,參加學習的有來自忠信、大湖、三角青年學生約30人。學習班由張其初安排學習內容,并作了學習動員,名義上是為升中學的輔導,實際上是黨的理論講座學習。由曾卓華授課,課程除升學考試內容外,還學習馬列主義有關著作,宣講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主張、方針政策,講解時事形勢,介紹陜北公學、延安抗大的學習、生活,鼓勵青年走向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后來,一些在中學念書的學生如曾蔭存等進步青年也來參加了學習。補習期間,曾卓華秘密吸收了曾蔭存入黨。接著,又由曾蔭存介紹了曾輝寰入黨。至此,大湖本地的共產黨員已有曾卓華、吳泓生、曾蔭存、曾輝寰4人。這期補習班,為黨組織的發展,在思想上、組織上打下了基礎。

8月下旬,在秋季即將開學之際,龍川縣共產黨員、東團博羅隊副隊長張漫天(張仁安、張民憲),在張其初的介紹下進入湖東小學。接著,和平縣工委又派出共產黨員黃華明進入湖東小學,他們以教書為掩護,與當地黨員曾卓華等一起,秘密開展活動。

連平縣第一個黨組織誕生

1940年9月,中共東江特委書記饒璜湘,受特委指派到湖東小學檢查黨的工作。其間,他組織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饒璜湘、張仁安、曾卓華、黃華明、吳泓生、黃慕平、曾蔭存、曾輝寰等人。

饒璜湘代表中共東江特委批準宣布在湖東小學成立黨支部,組成了支部委員會,支部書記張仁安,組織兼統戰委員曾卓華,宣傳兼青年委員黃華明。支部名字為中共湖東小學支部,隸屬龍川中心縣委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連平縣成立的第一個支部。

同月,忠信鎮私立初級中學(即今忠信中學)創辦,曾卓華以湖東小學校長身份參加了該校董事會,曾以董事身份到外地聘請教師,秘密與東江特委聯系,派遣地下黨員到該校任教。鄒建、張育民、魏治平等中共黨員受東江特委派遣分別到湖東小學、忠信中學、三角何新屋小學任教。他們通過教學,在學生中宣傳革命理論,又大辦民眾夜校,在貧苦農民中灌輸革命思想。

10月,外地黨員陳景文(五華人)、李新民(又名林志成,梅縣人)受東江特委指示,先后到弘毅小學開展黨的活動。在弘毅小學,李新民負責書報刻印,曾油印出版過《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黨的知識》等有關黨員教材。在黨內傳閱,對黨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陳景文主要負責各縣工業合作社的工作,經常來往于連平大湖、和平、忠信之間,與地下黨聯系工作。

在湖東小學,黨支部先后舉辦了3期黨訓班,以黨小組為單位,秘密組織討論,談對黨的認識,入黨后個人的打算,并將個人的心得體會寫在小紙條上,貼在手帕里當學習生活小報,秘密傳閱交流,統一了黨員的思想和行動,增強了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

經過嚴格考察、積極發展,1940年秋冬間,在湖東、弘毅兩校吸收了一批進步教師、學生入黨,先后入黨的有:曾獻章、曾慈泰、曾宗、曾簡生、曾文如、曾坤如、曾光奎、曾坤廷、曾文、曾石旺等人。

同年冬,曾卓華、曾獻章組織五果村駱形屋的民眾,奪回了地主曾錦隆長期強占的駱形屋公有書田60石地租的管理權。

成立中共連平縣工委

1941年2月,新成立的后東特委為加強連平縣黨組織的聯系,通過忠信、大湖兩地溝通粵北的地下交通線,秘密在大湖鎮迥龍庵小學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交通站的聯絡員是曾獻章,其公開身份是教師。

接著,又在連、和、河三縣交界處的五果村小學建立了地下交通站,聯絡人是劉瑞廷,公開身份也是教師。

根據后東特委指示,2月下旬,在大湖湖西迥龍庵小學山背召開會議,成立中共連平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張仁安,隸屬后東特委領導。

四五月間,張仁安調至新豐縣工委任書記,由張育民接任連平縣工委書記。

在此期間,一些外地黨員也被派遣到連平工作,充實了連平縣黨組織力量。2月,共產黨員魏洪濤、梁瑜夫婦受黨組織派遣,到弘毅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活動。鄒建、戴秀文進入湖東小學,張育民、鐘應時、駱柱石進入忠信鎮私立初級中學任教。此時,連平建立了黃巖黨支部,書記李新民,委員為魏洪濤、梁瑜二人,隨后發展了一批黨員。

弘毅、湖東、忠中等學校已有了不少的共產黨員和進步教師,他們在學生中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晚上還帶領高年級學生到各村莊去大辦夜校,宣傳革命思想。夜校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遍及盤石、湖西、湖東一帶,僅湖東一片,夜校就有18間,人數達幾百人,因此,這一帶鄉民思想進步,熱衷于民族解放事業的思想高漲。

4月,后東特委領導人饒璜湘、鐘俊賢、鄭群、方定、黃中強等先后到大湖傳達上級指示,檢查黨的各項工作,指派張迅為往返于老隆與大湖的交通員,傳遞黨的情報。

為全面占領忠信、大湖的教育陣地,發展黨的力量,為開辟九連山根據地打下基礎,上級黨組織又陸續選派了一些精干黨員,以教師身份先后進入各學校如湖東小學、弘毅小學、柘陂華南小學、小溪作才小學、大塘小學、小柘宏中小學、新下培養小學等,開展黨的工作。

在忠信中學,后東特委還派遣了鐘應時進入該校擔任教導主任,開展黨的統戰工作,團結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力量,打擊頑固勢力。

根據后東特委的指示和當時連平黨組織發展情況,張育民于1941年秋一個周日,在湖東小學召開忠信、大湖兩地黨組織領導人會議,決定劃分為兩個區委,即忠信、大湖區委,大湖區委書記曾卓華,忠信區委書記張育民(兼)。

1941年11月,撤銷連平縣工作委員會組織機構,實行特派員制,余進文、劉春乾、鄧基等先后任中共特派員。

1942年上學期,一批本地教師也占領了各地學校的教育陣地,開展體育運動會,組織爬山活動和話劇表演,同時開展黨的活動。

2月,后東特委派遣余進文(余文成)為連平縣特派員,到忠信川龍圍小學以教書為掩護,負責連平黨的領導工作。

本文參考資料:《大湖、忠信地區黨組織建立前后的活動概況(1938.3—1945.6)》(作者:曾卓華)《中共連平縣黨史大事記(民主革命時期)》《連平縣志》《中國共產黨廣東省連平縣組織史資料(1940.5—1949.9)》等

延伸閱讀

“鄭風事件”余波震蕩

1942年5月,在忠信鎮私立初級中學教書的地下黨員鄭風,由于其原校五華萃文中學特務告密說他是“異黨分子”,忠信區公所奉國民黨連平縣政府之令,將鄭風逮捕入獄。

余進文、何信源等積極組織學生黨員為骨干,以童子軍的名義,帶領200余名學生到區公所去慰問和抗議。趁著混亂之時,鄭風換上童子軍服裝逃了出來。后經余進文、韋因生的轉移,在曾卓華、劉瑞廷的護送下,鄭風經大湖安全到達老隆。

7月,省教育廳廳長黃麟書帶部下到連平追查“鄭風事件”。在忠信鎮私立初級中學黨組織的巧妙安排下,由校長黃伯強以縣參議員的名義出面擔保才將此事瞞了過去。但“鄭風事件”仍引發了余波,國民黨連平當局大肆搜捕革命人士。余進文經請示后東特委領導梁威林同意,于暑假前夕離開川龍圍小學,同校的葉春、陳華亦同時撤走。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