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潤初心 砥礪奮進正當時
——河源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讓老舊小區變成居民點贊的幸福小區。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著眼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市委在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上下功夫,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制定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思路清晰的“1+10+N”總體工作部署,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扎實推進民生項目,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一年來,黨史學習教育如春風化雨,潤澤河源大地。一次次宣講,讓全市黨員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淬煉;一個個項目,推動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一件件實事,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讓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這一張張成績單是河源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的有力見證,也是河源以昂揚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高位推進 精心部署——吹響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沖鋒號”
“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我市第一時間組織謀劃。2021年3月2日,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明確目標任務,全面動員部署。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隨即成立,制定工作路線圖、責任書,指導全市穩妥有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感悟思想偉力、強化理論武裝,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任務之一。市委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中之重,精心制定學習方案,有序推進中心組學習;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列為黨委會(黨組會)、辦公會、“三會一課”的第一議題,各級領導干部堅持領學促學。
市委示范帶頭,上下同頻共振。全市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2276場;各級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講黨史專題黨課1046場次;市、縣(區)委宣講團、百姓宣講團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超2230場次,覆蓋超100萬人次;利用戶外大屏、公益廣告欄等滾動刊播黨史宣傳標語,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和近8000個“村村通廣播”大喇叭等平臺同頻共振,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
既有率先垂范,更有精準指導。我市邀請省委宣講團專家3次到河源作專題輔導報告,組建市委宣講團深入全市各縣區、市直和中央、省駐河源副處以上各單位圍繞百年黨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開展3輪巡回宣講,組建市委巡回指導組開展巡回指導工作,綜合運用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查看資料、隨機提問等多種形式,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基層一線了解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為全市上下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精準、有力的指導。
針對農村黨員、流動黨員,我市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服務管理,為外出和流入黨員安排聯絡員“幫學”,發放指定教材,贈送黨史學習“有聲筆記本”;推進“黨建為村”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流動黨員打造“云端”上的學黨史、辦實事平臺,確保不漏學、不缺課、不掉隊。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2021年9月13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開學典禮上,8239名新生許下對黨的錚錚諾言。“通過唱紅歌,我領悟到了先輩們不怕犧牲,堅忍不拔的精神。”河源的少年兒童,以唱紅歌、誦經典、參觀學習等方式,學習黨史,厚植愛國情懷。聚焦青少年群體,我市將黨史學習教育送進校園、融入思政課,統籌開展“六個一”“七賽”“千場黨課進校園”系列活動,對青少年群體“精準滴灌”,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
從城市到農村,從社區到學校,從線下到線上,一年來,我市黨史學習教育層層推進,步步深入、高潮迭起,為廣大黨員群眾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守正創新 豐富載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鄉親們,民強這次回鄉,就是受了農運領袖彭湃所托,組織兄弟姐妹們,建立我們自己的農會。”2021年7月13日晚,一部以本土紅色故事為藍本創作的大型現代花朝戲《血田英魂》成功首演。戲劇豐富的唱白、精深的思想和創新的藝術手段,以及糧倉烈火燃燒的舞臺效果,受到廣泛好評。
對于觀看演出的群眾來說,這是一堂生動、深刻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對于臺前幕后的演職人員來說,更是如此。作為我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文藝精品,《血田英魂》編創人員多次到我市各革命舊址進行采風、收集創作素材,幾乎翻遍了全部相關的革命歷史書籍,歷時半年創作,幾易其稿,于2020年年底將劇本定稿,籌劃和排演歷經一年多。
歷史書上的革命故事變得更加具體,群眾的內心也被深深震撼。用藝術為黨史學習教育添“韻味”,是我市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重要舉措。2021年,“百歌頌中華”歌詠大會、“共產黨·恩情長”群眾音樂歌會、“恰百年風華”詩文朗誦會等一系列文藝文化活動在河源盛大開展;8支“文藝輕騎兵”廣泛深入全市基層,開展文藝下鄉200余場,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原創文藝作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客家山歌劇《十萬挑夫上贛南》、報告文學《阮嘯仙傳》、連環畫《東江三杰》、電影文學劇本《阮嘯仙》《解放河源》及6集文獻微紀錄片《河源紅》深受群眾喜愛;紅色短視頻《百年前這些河源青年,干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幾位河源少年,就是我們要追的星!》《慶祝建黨100周年,河源街頭氣氛熱烈,風景如畫》刷爆朋友圈,播放量均超130萬……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讓黨史學習教育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河源是一塊紅色熱土。從蘇區鎮的紅色遺址群,到和平九連山下的“小延安”,我市匯聚了極具革命性和代表性的紅色地標近700處,其中43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推薦點,19處基地被打造成河源紅色資源“云展廳”,13處紅色革命舊(遺)址上線“打卡廣東紅”微信小程序,成為廣大黨員干部賡續紅色基因,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二課堂”。
挖掘資源,培根鑄魂,讓紅色資源火起來、紅色人物亮起來。2021年3月1日,《河源市革命舊址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革命舊址的保護管理、開發利用工作有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用心用情 為民解憂——“我為
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現在排水排污設施改造之后,雨天積水就再沒出現過了,墻體重新粉刷了,弱電線路規整好了,防盜網、樓梯扶手、消防設施全部更新了,居住舒適度越來越高了。”家住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職工宿舍的葉石衛,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雙手點贊。該職工宿舍已有近30年歷史,年久失修。經改造,過去破破爛爛的小區成了眾多居民點贊的幸福小區。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我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2021年,市委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緊緊圍繞“五個著力”目標任務,精心開展調研,明確10項重點民生項目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及責任分工,做到責任到領導、到單位,確保了10項重點民生項目如期實現100%完成目標。
為群眾辦實事,必須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最難解決的問題。從2021年10月起,市委書記和市長輪流每月安排半天時間,聚焦一個主題與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現場傾聽群眾代表“吐槽”“看病難”“飲水難”“上學難”“出行難”問題,直擊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難點痛點,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黨員干部帶頭干,積極響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號召,俯下身子,擼起袖子,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解決困難事、煩心事。龍川縣從“十萬挑夫上贛南”歷史中賡續紅色精神血脈,實施“十萬黨員返鄉”行動,發動黨員利用周末時間回鄉,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密切聯系服務群眾開展志愿服務,在田間地頭學黨史辦實事,19萬余人次開展活動5000余場次。源城區新江街道推出“紅色訂單”黨員服務平臺,推行“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為民服務新格局,精準對接居民“急難愁盼”,有效聯系服務群眾1000多人次,群眾滿意度測評達100%。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市各縣區各單位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研究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民生項目共計276項,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直達基層、落地見效。
擔當實干 勇毅前行——
譜寫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黨史學習教育號角嘹亮,激發奮進之力。一年多以來,廣大黨員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進一步鼓足干勁,攻堅克難,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新動力。
回眸2021年,“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動人篇章躍然紙上,我市用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成果來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經濟運行穩中提質——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1273.99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81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463.15億元,同比增長11.1%,兩年平均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657.02億元,同比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2.9%。
五大產業生機迸發——投資超50億元的卓翼科技項目成功投產,為河源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注入強大動力;農夫山泉(三期)、華潤怡寶、碧優選等一批水經濟產業項目落地建設;“一晚兩天”“兩晚三天”旅游線路推向市場,龍川、和平入選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生態旅游業奏響發展樂章;與省農業農村廳簽訂燈塔盆地共建協議,全國首家農業醫院即將建成,禽畜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落戶燈塔盆地,現代高效農業舞動綠色經濟;推動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硬質合金特色產業園建設,加快晟源永磁材料、鉑科新材等項目建設投產,正朝著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的目標奮勇前進。
民生事業繁榮向好——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設成效明顯,正朝著“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的總目標闊步前進;“貼地飛行”的贛深高鐵將河源帶入了“高鐵時代”,深河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正式開業,全域全面“融灣”“融深”如箭離弦;農民人均收入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文明城市創建如火如荼,一座“天藍水清地綠人和”的文明之城日漸顯現。
百年黨史悟初心,萬里征程譜新篇。步入發展新紀元的河源,必將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更開闊的視野,擔當實干,勇毅前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歷史自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譜寫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壯麗篇章,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文/本報記者 劉永菲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