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堅持“快”字當頭“穩”字為基 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主力軍

——專訪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

2022-02-28 09:13:04 來源:河源日報

10f6265555e46050d01d1ab974f5ad73_p1_s.jpg

■東源縣產業轉移工業園目前擁有入園企業252家,2021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約145.97億元,同比增長13.2%。

66737252bc2367d8cb2ca06be45bf861_p2_s.jpg

東源縣2022年 產業發展目標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東源縣將堅持“快”字當頭、“穩”字為基,把大發展、快發展、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前日,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源縣將把市委提出的“七大行動”與東源制定的“八大重點任務”(民生品質提升、工業倍增升級、“兩山”轉化增效、環境優化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組團協調共進、科技創新賦能、社會和諧穩定)有機結合,掛圖作戰,奮力推動東源實現一年一變樣、五年大跨越,奮力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

科學謀劃 精準布局

加快培育“五大產業”,擴增量優存量穩增長

記者:在推動實現“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過程中,東源縣如何實現“又快又穩發展”?又有哪些新思路與新舉措?

秦衛民:今年,東源將堅持“穩、緊、實”的工作總基調,圍繞全年GDP增長7.5%左右的目標,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擴投資、促消費,大力開展“工業倍增升級攻堅年”“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年”和“干部能力提升建設年”行動,全力確保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雙過半”、三季度“功九成”、四季度“滿堂紅”,持續為全市穩增長多作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記者:東源縣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培育“五大產業”?

秦衛民:今年東源縣把“五大產業”作為主攻方向,結合縣打造“3+2+N”產業集群的目標,積極鍛長板、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促進產業經濟擴增量、優存量、穩增長。

一是做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力爭年內引進電子信息產業項目7個,力爭一訊達科技、鑫義恒數碼科技、晶金電子、鑫達紅外熱像儀等4個項目上半年動工建設,萬利科技、德同興電子、集品科技、凱祥源科技等項目年內竣工投產,其中3個項目實現年內上規,力爭全年產值超20億元。

二是做強先進材料產業,力爭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4個以上,推動金合刀具、金豐利刃具等項目4月竣工投產、年內上規,推動旗濱、富馬等龍頭企業年內投入技改資金超1.6億元,力爭晟源永磁項目一期年內建成試產,加快打造以硬質合金為主的先進材料特色產業園,推動全年產值超60億元。

三是做實水經濟及預制菜產業,在徐洞工業園謀劃打造水經濟及預制菜產業園,力爭引進水經濟產業項目2個以上、預制菜項目2個以上;推動正能量山泉項目二期年內完成建設,建成年產能25萬噸的飲用天然水產地,全年實現水經濟產業產值超1.5億元。

四是做優生態旅游業,推動萬綠湖風景區創5A在上半年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打造“萬綠人家”品牌民宿,打造更多“一晚兩天”“兩晚三天”旅游經典線路,力爭旅游總收入上半年實現5.4億元、全年實現10.8億元。

五是做精現代高效農業,推動省級茶葉產業園、東瑞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基地等項目上半年竣工投產,力爭培育縣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2家以上,推動全年農業總產值實現52億元以上。

提高站位 強力推進 

培育形成現代產業鏈和產業生態

記者:東源圍繞實施園區主導產業培育提升計劃和園區產值倍增計劃,在推動工業園區提檔升級方面有何具體措施?

秦衛民:東源縣產業轉移工業園2021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家“十四五”重點支持的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目前擁有入園企業252家,2021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約145.97億元,同比增長13.2%。

2022年,東源縣將以更高的站位和格局謀劃園區發展,大力實施“六個強化”措施,全面加快30個續建項目建設進度,預計全年竣工投產項目可達27個,力爭園區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76億元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以上,為奮戰“工業倍增升級”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支撐。

一是強化挖潛獎勵,大力挖掘和培育一批行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推動更多企業“小升規”,通過獎補等各類措施支持鼓勵企業擴大產能、提質增效,力爭全年新投產企業27家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6家以上,園區規上企業達84家。

二是強化服務保障,持續深入實施“首席服務員”制度,為企業提供“店小二”“一站式”服務,全力加快30個續建項目和24個擬新動工項目建設,確保早動工、早投產、早達效。

三是強化園區配套,完善商業廣場、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設施,重點加快謀劃園區至濱江新城區萬達廣場等公交線路,全面推動園區建設從2.0版本升級到3.0版本,即從“生產”到“生產+城市配套”邁進,打造宜業宜居園區環境。

四是強化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鹽東物流園、先進材料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徐洞發展區建設,大力推進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建設,力爭今年底園區建成區面積達11平方公里,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和產業集聚力。

五是強化土地整治,進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嚴格約定項目用地容積率要求,以“畝產論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強力盤活閑置低效用地,力爭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增園區用地整治提升1250畝以上、全年完成1400畝以上。

六是強化特色發展,探索“產業園區+主題產業園”建設發展模式,以“園中園”等形式在園區內建設和運營主題產業園,推動主題產業園聚焦各自重點領域,培育形成現代產業鏈和產業生態。

求真務實 創新發展 

以“三個年”行動推動東源又快又穩發展

記者:東源開展工業倍增升級攻堅年、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年、干部能力提升建設年“三個年”行動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要達到怎樣的成效?

秦衛民:今年,我們將圍繞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三個年”行動,著力推動東源經濟社會保持又快又穩發展,奮力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

一是實施“工業倍增升級攻堅年”行動。圍繞打造現代產業平臺、培育主導產業、強化招商選資、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科技賦能產業等方面齊努力,推動鹽東物流園3月完成建設,新材料產業園7月底完成征拆、年底前交付土地,縣工業園三期年底前基本完成1平方公里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推動全縣新上規企業22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37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59億元;圍繞水經濟、預制菜、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主題,力爭全年組織4次經貿活動、引進億元以上優質工業項目20個以上,推動15家以上企業開展技改、10家以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年”行動。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全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排資金用于支持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維護,確保全縣全年糧食種植面積不少于38.1萬畝,全年糧食生產能力達16.2萬噸以上、菜籃子基地面積達5300畝以上。全力打造“東江畫廊”示范帶,升級順天“詩畫田園”示范帶,推進7個特色示范鄉鎮、14個示范村創建工作,讓鄉村振興示范帶既是風貌帶,又是產業帶、經濟帶。全面實施村莊干凈整潔提升行動,為鄉村振興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設夯實基礎。以東瑞食品、廣東融和、河源丹仙湖等重點企業為龍頭,做實“十企幫十鎮”“百企興百村”行動,力爭在全年打造20 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打造一批年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重點村,切實增強鎮村“造血”能力。

三是實施“干部能力提升建設年”行動。圍繞政治過硬和本領高強,深入實施干部能力提升計劃,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全面開展大學習提能、大培訓蓄能、大調研聚能、大練兵賦能、大比武增能、大督查激能等六方面行動,注重在基層一線和重大任務中歷練干部,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專業、創新、高效、廉潔”的干部隊伍。

現場直擊

鹽東物流園:已引進工業項目27個

進入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下稱鹽東物流園)內,鹽田大道兩旁的項目工地,多個項目正在緊張作業。

“我們去年8月開始施工建設,目前項目主體建筑已封頂,正在進行室內砌筑和裝修。”凱祥源科技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賴慶林說。

凱祥源科技項目由凱祥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投資,總建筑面積36690平方米,主要經營范圍為研發、生產及銷售中高端移動存儲、桌面硬盤存儲以及各式電腦周邊產品。該項目預計今年6月交付使用,10月試投產。

記者了解到,與凱祥源科技項目相鄰的高峰科技項目和鐵甲科技項目也已進入室內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內陸續投產。

在開蒙醫療科技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平整土地,準備澆筑地坪。“目前該項目的地基已全部建好,準備進行主體建設。”施工現場負責人江裕清說。開蒙醫療科技項目由河源市開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主要研發、生產及銷售呼吸機、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尿檢儀、紅外額溫計、人體成分測試儀及其他智能快速檢測設備等電子醫療產品,預計投產時間為今年12月。

目前,鹽東物流園已引進林安物流、中拓環保、威特晟電子、富源冷鏈、利恩電子及力升總部等27個工業項目,總投資額90億元。現投產企業2家、在建項目18家、擬新動工項目7家,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稅收約4億元。

鹽東物流園是深圳市鹽田區政府和東源縣政府共同建設經營的園區。園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1805畝,投資約7.5億元,其中深圳鹽田區幫扶資金2.3億元。該園區致力于打造服務粵贛的物流集散地、河源市的工業產品展銷中心、東源縣的企業孵化基地、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服務中心,成為服務河源市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的功能區和粵北贛南地區的物流中心樞紐。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楊建平

■采寫統籌:范建國 趙鋒 董偉偉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采寫:本報記者 王亞嬌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制圖:吳丹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