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源科技產業園項目:
當好“產業興市”行動主力軍 加快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
——專訪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駱世文
■河源國家高新區濱水公園
高新區2022年 發展目標
市第八次黨代會在培育“五大產業”、實施“產業興市”行動、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等方面對河源國家高新區(下稱高新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駱世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新區將按照省、市部署安排,深入開展產業集群打造攻堅年、產業空間拓展突破年、管理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推動園區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為“示范區”“排頭兵”和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聚力聚焦攻堅打造三大主導產業集群
記者:高新區將如何開展產業集群打造攻堅年活動,全力推動產業能級提升、增量提質?
駱世文:高新區將圍繞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百億級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百億級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力爭全年新簽約超億元項目35個以上,超10億元項目4個以上,新動工項目30個以上,新投產項目25個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
一是大力發展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聚焦頭部企業建設,發揮大型骨干企業提升、老企業煥發新活力等政策激勵作用,加快中興通訊、卓翼科技等企業增資擴產;推動優利德、星系源等項目加快投產;推動華冠(三期)、微浦技術(二期)等項目加快開工建設;重點對接全球手機ODM龍頭企業華勤技術等頭部企業,吸引華勤、涂鴉等以通訊終端為主的電子信息上下游產業企業入駐園區,推動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通過這些頭部企業的帶動,今年,高新區力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比上年增加70億元以上、年產值超420億元,增長20%以上,智能通訊終端產品產量超億臺,引進電子信息上下游企業20家以上。
二是大力發展百億級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加快水經濟產業園一期建設,加快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積極創建全國食品飲料產業發展示范區。集中精力抓項目,力促農夫山泉、今麥郎面品等項目增資擴產;推動農夫山泉三期、今麥郎飲品、百家鮮二期等項目建設;建立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招商地圖和招商目標企業庫,重點對接達利園、維他奶、紅牛、紫泉等知名企業,盡快在項目引進上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高新區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產值比上年增加10億元以上、年產值超60億元,增長20%以上,爭取引進行業知名企業5家以上。
三是大力發展百億級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今年,高新區機械與模具產業的目標已經明確,力爭產值比上年增加5億元以上、年產值超50億元,增長10%以上。為此,將重點推動投資超10億元的喬豐科技加快建設,投資超5億元的華益盛、金三維、昌碩項目投產,推動深河國際模具城提質增效,模具企業新增上規5家以上。
四是圍繞三大產業精準招商引資。一方面加強專業招商隊伍建設,成立招商發展公司,打造多支招商突擊隊,上半年努力在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重大項目引進上要實現突破。另一方面建立主導產業招商地圖和目標企業庫,大力開展精準招商,深入開展“龍頭配套協同招商”“以商引商”,招引一批前景好、效益優、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上半年重點推動主板上市公司禾望電氣、京泉華、農夫山泉四期等意向項目盡快落戶。
空間融合和產業融合同步發力
記者:市委、市政府明確了推動跨江融合發展這一重大發展戰略。高新區將如何開展產業空間拓展突破年活動,加快跨江融合發展,不斷破解制約園區發展的產業空間問題?
駱世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新區工作,站在促進全市產業協同聯動發展高度,立足高新區未來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實際,系統作出推動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的重要部署。目前,工作方案已經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高新區將以開展產業空間拓展突破年活動為抓手,按照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和工作方案要求,把跨江融合發展作為主攻點,空間融合和產業融合同步發力,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一是有力有序推進空間融合發展。緊密對接江東新區和市直有關單位,盡快落實工作方案各項安排部署,做足做細做實前期工作,想方設法籌措開發建設資金,理順園區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規劃建設相關工作,提前謀劃招商引資。
二是積極探索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本著共建共贏理念,大力推進“高新區現有產業用地、可提升用地、產業空間及江東新區現有產業用地”等四類地協同招商、多點發展,快速有效推動產業集聚,打造產業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共同體。今年落實好2750畝可整治提升用地用于項目引進。
三是全力挖掘存量、拓展增量。盡快完成水經濟產業園、深河產業城B區二期土地房屋征收掃尾工作,推進綜合保稅區起步區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爭取新增產業用地1000畝以上。大力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全面梳理出園區現有工業物業企業清單,實行“一企一策”管理,逐一盤活提升,今年騰出10萬平方米以上產業空間。
打造宜業宜居的高質量產業家園
記者:高新區將如何開展管理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全面提升管理服務質量?
駱世文:高新區將以開展管理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圍繞產業所需、企業所急、員工所盼,全面系統提升涉企服務、項目管理、科技創新及招用工等方面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宜業宜居的高質量產業家園。
一方面,成立凈地交付專班、水電氣專班、報批報建專班,對省、市重點項目落實“三個一”制度(班子成員、責任部門、負責人員),開辟審批“綠色通道”,推動“拿地即開工”實現突破。另一方面,全覆蓋落實網格化管理服務制度,組建“五個一”(一個網格掛鉤領導、一個網格負責人、一個網格服務專班、一個聯絡員、一支隊伍)服務企業機制,形成“網格主動收集問題、部門快速響應落實、專班聯動破解難題、設立服務跟蹤專員、主動送政策上門、定期反饋通報”閉環服務體系,系統全面解決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存在的各類問題難題。其次,縱深推進數字政府、“放管服”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爭取更多市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下放,推動涉企政務服務“一站式”“免證辦”“營商通”,提供快捷便利高效政務服務。
此外,科技創新是園區發展的“硬實力”。高新區還將發揮產學研平臺作用,推進鵬城實驗室河源節點項目、廣技師河源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建立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國高企培育庫,完善扶持激勵政策,力爭高企存量10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40家以上,加快創建省級“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
大力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記者:在產城融合發展方面,高新區今年有怎樣的目標和謀劃?
駱世文:高新區一方面圍繞服務產業發展,今年著重實現深河產業城A區、深河產業城B區、模具城片區等新近開發區域“七通一平”和市政基礎及服務配套全覆蓋,確保開發建設到哪里、配套設施就覆蓋到哪里。另一方面,堅持產業所需、科學有序、適度超前原則,逐步提升產城配套水平,有序有度有力推進中央活力區建設。目前,商務會議中心已逐漸邁向商業化運營,模具城鄰里中心將于本月投入使用,圖書館、體育綜合體預計下半年建成開放,濱水公園、江灘公園、白鷺島、活力區景觀成為市民網紅打卡點,進一步提升了園區宜業宜居水平和對外形象。
現場直擊
按下“快進鍵” 跑出“加速度”
近日,星系源科技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放眼望去,塔吊林立,多棟主體建筑物拔地而起,近百名工人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有的在綁鋼筋、釘模板,有的在搭設腳手架、澆筑混凝土,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
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星系源科技產業園項目,規劃建設12個現代自動化生產車間,預計投資6億元,主要研發生產銷售智能自動化設備、物聯網設備、新能源鋰電池及鈉電池、消費電子等產品。“去年8月份正式開工建設,目前建設的3棟廠房,其中1棟去年底已經封頂了。”該項目施工方負責人康紅平告訴記者,剩下的兩棟將于今年4月、6月封頂。
據了解,星系源科技產業園項目是廣東星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河源市欣南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及全部物業,經過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協調招商引進的高科技項目。“目前,部分生產線已經動了起來。”廣東星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興祎告訴記者,星系源科技產業園內已有的生產車間在去年底就開始陸續裝配啟動,主要生產銷售新能源鋰電池等,將會按照工序、品質達到行業以上標準要求,開足馬力,加快生產,早出效益。
“產業園二期約2.4萬平方米,預計后年開始籌建,作為公司運營總部。”段興祎表示,高新區“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堅定了企業發展信心,企業將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步伐,加大已生產項目的投入力度,待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楊建平
■采寫統籌:范建國 趙鋒 董偉偉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采寫:本報記者 陳鵬 鄧燕琴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楊堅
■制圖: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