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
——專訪市國資委黨委書記陳志才
■盛源大廈項目建設現場
今年市國資委工作目標
國資企業是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征程上,市國資委將如何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動力,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國資國企貢獻?
近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陳志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市國資系統將錨定“五大產業”“七大行動”的目標任務,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國資監管體制,提升監管服務企業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堅定不移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市屬企業承擔重點項目16個
2022年度計劃投資額約31億
記者:今年,市國資委在抓重點工作、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有哪些謀劃和舉措?
陳志才: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市屬企業承擔的重點項目16個,本年度計劃投資額約31億元 。盛源大廈、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市醫療廢物處置、深河花園等項目今年竣工驗收或投入運營。以盛源大廈項目為例,該項目位于市區主干道越王大道與永安路交會處,項目用地面積為12014.3平方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為76080.67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5.9億元。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市民提供透明、高效、便捷的現代化行政服務場所。
二是借力外部優質資源。加大與央企、省企對接力度,力爭在旅游、建筑、環保、水利等產業及農批中心項目等方面培育高質量的合作成果,借勢借力推動市屬國有企業發展。
三是加快盤活閑置資產。加快推進國有土地資源的盤活工作,爭取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支持,解決風光片區征地拆遷遺留問題,推進石龍場工業村、白嶺頭老虎坑“三舊改造”。
力爭直接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340億以上
記者: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市國資委將如何乘勢而上,讓國資國企改革不斷邁出有力步伐?
陳志才:為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任務,市國資委將深化改革,不斷提升企業活力、效率和競爭力。今年,我們力爭直接監管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9%,達340億元以上。
一是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按照資產類型、所處行業,將相關經營性國有資產整合注入歸口的5大企業板塊,發揮國有資本的活力、影響力、帶動力。
二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把黨的領導更好融入公司治理,加強董事會建設,保障經理層依法履職。健全市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深化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和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推進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改革。
三是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督促市國資公司加快推進保安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推動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不斷提升企業活力、效率和競爭力。
四是深入實施“瘦身健體”。加快剝離非主業資產和非優勢資產,有效清退低效資產和無效資產,真正做到聚焦主責主業。督促企業精簡機構、消除冗員。
提升國資監管效率和國企發展活力
記者:圍繞市委提出的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戰略定位,市國資委將如何發揮部門職能作用,提升國資監管效率,為全市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貢獻力量?
陳志才:一是提升國資監管效率,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加強企業內控機制建設,實行事前控制、事中約束、事后整改相結合的財務監管制度,健全系統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科學管控水平。
二是推動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優化監管方式手段,注重通過公司章程、法人治理結構履職盡責,對不同企業實行差異化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強化監督協同、嚴格責任追究,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
三是加大授權放權力度。突出“管資本”要求,厘清權責界面,做到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授權鏈條,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四是加快構建全市國資監管大格局。樹立全市國資監管“一盤棋”思想,加強對各縣區國資監管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搭建溝通協作平臺,全面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
五是加強日常監管。注重發揮綜合監督領導小組及企業紀委書記、監事會主席、外部董事、財務總監作用,著力打造事前制度規范、事中跟蹤監控、事后監督問責的完整工作鏈條,全面提高監管效能和監管水平。
六是深化對各類風險的評估研判。進一步開展風險排查、強化監測預警、完善長效機制,督促企業切實防范和應對可能出現的企業債務、項目投資、安全穩定、法律糾紛和黨風廉政“五類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促進國資國企穩健發展。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楊建平
■采寫統籌:趙鋒 董偉偉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采寫:本報記者 雷宇爍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制圖: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