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揭牌開通運營,打通龍川鐵路集裝箱接駁鹽田港“最后一公里”
海鐵聯運按下龍川發展“快進鍵”
■海鐵聯運“龍川—深圳鹽田”專列首發。
■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揭牌。
■蓬勃發展的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
5月10日,一個值得寫進龍川發展歷史的日子。這一天,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揭牌開通運營,滿載著龍川生產制造的貨物專列首發,標志著龍川縣進出口企業單一公路運輸成為歷史,鐵路集裝箱接駁鹽田港的新的現代業物流運輸時代到來。
港通四海,陸聯八方。龍川港正式成為鹽田國際內陸港,讓龍川融入全球遠洋航運“大家庭”。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的建立,架起了聯通粵東北原中央蘇區與深圳特區的橋梁,為龍川加快發展注入了新血液、新動力,按下了龍川“融灣”“融深”發展“快進鍵”。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黃銀葵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丘文敏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實習生 鄧宇權
成功“牽手”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 打通接駁出口出海貨物大通道
微風吹過高大的起重吊車,陽光灑在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嗚——”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5月10日,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專列滿載著龍川制造的貨物緩緩駛出,奔赴國際大港口深圳鹽田港。
深圳是改革開放和創新創業的高地,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集裝箱港口,目前鹽田國際每周有超百條航線通達全球,其中超六成是歐美航線。廣東省超1/3的外貿進出口、全國對美貿易1/4的貨量經過鹽田,2021年完成集裝箱1416萬標箱,是全國外貿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居前列的港口。龍川是原中央蘇區縣,地處粵東北山區。蘇區牽手特區,曾經的開放末梢擠上了開放前沿的國際港口快車。
龍川內陸港作為鹽田國際第七個掛牌的內陸港,貨場面積近2.2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千個集裝箱,可實現碼頭閘口功能及港口服務外延。貨走龍川,客戶將享受到靈活、高效、優質的提還柜、堆存等物流服務,龍川內陸港是粵北地區貨源出海的便捷接口。
有多便捷高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蔡鑫在參加揭牌儀式上的講話為之作了注解。在未設龍川內陸港之前,龍川進出口企業之前都是通過單一的公路運輸,即先到鹽田碼頭提空柜回龍川,工廠裝完柜之后,再運到鹽田碼頭交柜,耗時長、成本高。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建成開通后,企業可直接從內陸港提空柜回工廠裝貨,再通過鐵路運到鹽田碼頭,企業在河源就可以完成出口前的全部手續流程,節約了物流時間和成本。
這次有貨物搭乘專列的丹尼玩具(龍川)有限公司就是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建成開通后受益企業之一。該公司船務部主任陳玉英說:“以前貨物到深圳港口,要深圳龍川兩地跑,現在在河源就能辦理相關業務,在報關和時效方面有提升、也更有保障。”
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的開通,對龍川的發展意義深遠。隨著交通、物流和口岸等配套設施和功能的完善,龍川內陸港可以為本地及周邊地區企業提供全流程集成化的優質服務,物流成本降低、時間節省;可以更有效地發揮龍川的地理位置優勢,進一步強化路鐵交通樞紐地位,提升承載集散“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能力,提升縣域競爭力;可有效帶動龍川乃至河源穩定和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為全市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貢獻力量。
龍川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廣東省“3+2”(深莞惠+河汕)經濟圈發展的重要物流節點。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不僅使龍川本地企業充分享受“內陸港+海鐵聯運+國際大港”帶來的運輸便利,還可以吸引梅州、江西贛州等河源周邊區域企業進出口貨物。貨物匯聚龍川,經由龍川鐵路集裝箱貨場無縫接駁深圳鹽田港,快速轉銷海內外,推動粵北及周邊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公轉鐵”大趨勢,豐富進出口貨物通道,共同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活做大做強海鐵聯運 為產業發展提供現代高效物流通道
創新思維,敢想敢試,老區在開放中蝶變,新機在發展中萌芽。
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的開通運營,是龍川、深圳兩地強化物流及經貿合作的新起點。龍川縣委書記、縣長劉力表示,接下來,龍川將進一步深化與鹽田國際港密切合作,加大進出口貨源組織,大力引進相關物流、企業、貨運公司入駐龍川內陸港,進一步降低外向型企業物流成本,努力把龍川內陸港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新平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事實上,龍川有著把龍川—深圳“海鐵聯運”做活做大做強的支撐與底氣。從區位優勢來看,龍川是內接珠三角城市群、外連贛閩湘皖蘇的重要出省通道。從交通建設方面看,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在龍川“十”字交會,境內有贛深高鐵、梅河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高鐵、高速,龍川火車站是京九鐵路華南地區最大的編組站,梅龍高鐵、龍尋高速正在建設中,龍川將會成為直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經濟體的樞紐節點。從產業上看,龍川已初步構建以電子信息、空氣能、建筑工業化三大主導產業的產業格局,并提出大力培育“3303”產業集群的產業發展思路,將為現代化物流產業提供充足的運量支撐。
有一組數據可以反映龍川的運量支撐:龍川鐵路集裝箱貨場2019至2021年的3年間,集裝箱鐵路物流共裝車21999車139.32萬噸,卸車18619車,極大地緩解了龍川企業大宗貨物進出難的發展“瓶頸”問題。
有支撐有規劃,更有行動。立足“融灣”“融深”,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的樞紐節點,龍川發力于深圳鹽田國際龍川內陸港正式開通運營,依托華南地區最大編組站龍川火車站及高鐵、高速公路等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攜手深圳鹽田國際,把龍川港建設成為便捷、高效、有競爭力的內陸口岸,實現與鹽田港的同頻共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同時,龍川結合縣域的產業特色、企業物流需求及城市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龍川鐵路綜合物流園建設,有效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助力龍川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戰略腹地,將龍川打造成為“北貨南下”和“廣貨北上”物流節點城市。
不斷完善硬支撐。持續強化立體交通體系建設,發揮地處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位置的優勢,深化與深圳鹽田港的戰略合作,加快物流中心、物流園區、商業網點、專業市場、綜合保稅區等物流節點建設,強化完善公路集運分撥中心、多式聯運中心、冷鏈物流設施、電商物流設施等物流功能設施和臨港產業的生產制造、商貿展示功能設施,進一步優化內陸港基礎設施,推動開放型經濟要素加快集聚。
提升服務軟實力。龍川將逐步建立健全服務保障聯席機制,強化與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溝通聯系,及時協調解決內陸港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嚴格落實口岸提效降費優服措施,提升通關報稅便利化水平,降低企業進出口貿易通關成本。
同頻共振,培育新藍海經濟支撐點。龍川縣將充分利用內陸港“虹吸”效應,進一步完善龍川內陸港的各項建設和服務功能,更好地與深圳鹽田港同頻共振,全力把龍川內陸港打造成為粵東地區重要的物流運輸樞紐,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流通網絡、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交會點貢獻龍川力量。
海鐵聯運助推“3303”產業建設 進出口企業迎來現代物流新時代
海鐵聯運是進出口貨物由鐵路運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運出,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個運輸過程的一種運輸方式,適合長距離運輸,具有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運輸過程較安全、不易受環境影響、環保程度高等優勢。
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的開通使用,為當地進出口企業提供了“門到港”的海鐵聯動這一通道,穩定、高效、低碳的鐵路運輸,讓龍川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為企業架起與世界各地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黃金通道”。
“公司的業務有七成是歐美市場,經深圳港口海運外銷;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的啟用,讓公司的物流工作更便捷、高效和節省成本。”落戶龍川工業園的丹尼玩具(龍川)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塑膠玩具手辦、電子玩具和毛絨玩具及動漫科技玩具的生產制造商,該公司船務部主任陳玉英表示,之前都是承包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但貨到港口后,會產生較大的堆場費用,如今在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貨場裝箱后經鐵路到鹽田港口,就省了這一筆錢。
龍川興萊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鞋業制造公司,有18條線生產成品鞋,2021年,產值達11.61億元。作為一家外貿企業,國際物流一直是一項重要工作。黃麗花是該公司的業務經理,負責接單到出貨整個物流工作,她表示,當前受全球疫情影響,商品運輸周轉過程長增加了企業成本,到貨時間具有不確定性。深圳鹽田國際內陸港(龍川)掛牌運營后,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而且就在“企業門口”,非常方便快捷且有運輸保障,接下來將把鐵路物流納入公司的物流業務內,讓報關、運輸等工作更高效、更有保障。
產業興縣,振興發展。近年來,龍川縣外貿進出口工業得到較好發展,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外貿產品涉及建筑新材料、鞋業、玩具、電子電器、運動用品等。2021年,龍川22家重點外貿型企業產值近60億元。
今年,龍川縣聚焦產業興縣行動,進一步促進增量升級。實施“3303”產業培育工程,聚力打造100億級電子信息、現代建筑產業、現代農業和10億級空氣能、新材料、水產業,將幸福新城、高鐵新城、寶龍新城“三大平臺”培育成3個消費聚集區,不斷夯實龍川產業基礎。
龍川成功“牽手”深圳鹽田,成為鹽田國際內陸港,實現鐵路海運無縫銜接,按下龍川“融灣”“融深”的“快進鍵”,同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海鐵聯運新模式,必將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本地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