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我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擦亮生態底色 描繪綠色畫卷

2022-05-20 09:44:37 來源:河源日報

75daadfb67e035a1da5967c5840e74fd_0520002_001_01_s.jpg

■市區東江沿岸風光如畫。近年來,我市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屏障持續鞏固,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

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國考、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省前列;河源國家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

綠色是河源最亮的底色,生態是河源最大的優勢。5年來,我市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屏障持續鞏固,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綠色答卷”。

如今,漫步河源,遍地綠水青山,滿目藍天白云,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畫卷舒展開來。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夯實美麗河源根基

“新豐江水庫內一共布設了10個水質監控斷面,每月上旬,采樣人員會進行一次采樣監測,以掌握水質情況。”東源縣環境監測站負責人林紅娜說,對采集的水樣按規范要求進行固定,隨后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化驗,為東源縣乃至全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優戰提供科學依據。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眼睛”。“環境監測站切實發揮‘頂梁柱’‘生命線’作用,為我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近年來,我市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要的民生任務抓緊抓實,各級各部門立足“大環保”格局,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優戰、藍天保衛戰、凈土防御戰、農村污染治理戰以及森林保衛戰,積小勝為大勝,為群眾留住最稀缺的環境資源、守住最寶貴的生態財富。

——出臺《關于打好碧水保優戰的命令》等文件,緊盯斷面達標攻堅、黑臭水體治理、全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補償試點、飲用水水源保護等重點工作,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全市水環境更美、水生態更優。

——推動地方性法規《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制定和實施,為“河源藍”撐起法律護盾;開展“降塵、管車、治污、禁燒、控放”等專項整治行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排名全省前列。

——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強化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監管,持續推進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一條條剛性政策,一項項硬核舉措,帶來的是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鞏固提升: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排名全省前列;全市酸雨頻率為零,未出現酸沉降;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國前列,且排名逐年上升,地表水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第一,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新豐江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Ⅰ類,東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以上……

高位推進中央生態

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河源作為我省的重要生態屏障,嚴格執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逐條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措施、整改目標和完成時限,落實“清單式+項目化+責任制”管理,建立市領導包案負責、掛案督辦、專案盯辦機制,強力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確保督察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不留死角盲區,嚴防表面整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去年,連平縣在收到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某石場環評造假、無三同時、未驗收、違法開采、許可證不合法、破壞文物古跡、未繳納環保稅”信訪件后,立即開展調查處理,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其中,針對“未繳納環保稅”這一屬實問題,連平縣稅務局內莞稅務分局及時下發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該石場于2021年9月23日完成了環保稅補繳。“當時調查結果出來以后,就有工作人員來到我的桃園,把相關調查情況告訴了我們,及時回應我們關心的問題,我們感到很放心、很滿意。”連平縣上坪鎮中村村村民謝文東說。

群眾反映的問題在哪里,整改落實工作就開展到哪里。“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正全力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以及交辦信訪件辦理,推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盡快全部辦結、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全部銷號,系統治理生態環境領域沉疴頑疾,確保整改成效經得起上級檢查、群眾監督和歷史檢驗。

生態賦能添動力 綠色發展展風采

藍天碧水,已成為河源對外推介、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圍繞我市優質的水環境,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培育百億級水經濟產業。2021年11月,占地8.3平方公里的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規劃出臺,并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深河產業城A區啟動項目建設,吸引了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等水經濟產業龍頭企業。截至去年底,我市水經濟產業規上企業已有12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7.5億元,增速達21%,河源的“一湖好水”經濟價值凸顯。

水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河源生態賦能、發展添彩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釋放出生態環境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印發實施《河源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行動方案》等,出臺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全面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取締“地條鋼”和污染減排等任務,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助力復工復產,落實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河源國家高新區榮獲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東源縣獲評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文:本報記者 陳鵬 通訊員 賴志剛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