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野用一生踐行的承諾——
“一輩子聽黨的話”
■“七一勛章”獲得者、表演藝術家藍天野。
■話劇《家》劇照
■藍天野飾演1990版《封神榜》中姜子牙
藍天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藝術委員會委員。1944年開始從事話劇事業。幾十年來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館》中的秦仲義,《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韓邪單于等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還在《欽差大臣》《羅密歐與朱麗葉》《小市民》等外國名著中擔任過主要角色,還曾在電視劇《封神榜》中飾演過姜子牙,在《渴望》中飾演王滬生的父親。導演過《針鋒相對》《貴婦還鄉》等。先后榮獲“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德藝雙馨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藍天野“七一勛章”。2022年6月8日,藍天野因病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歲。
■本報綜合新華社、《環球網》等報道
8日下午,“七一勛章”獲得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因病在北京離世,享年95歲。
藍天野說:“我們黨從1921年走到新中國成立,再走到今天,這是一條曲折的道路,充滿探索的道路。歷史證明,只要永遠葆有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違背這個宗旨,心里總是裝著人民,永遠被人民信任,我們的黨必然會壯大,國家也會強大。”
“入黨的日子就像
生日一樣不會忘記”
藍天野原名王潤森,曾是地下黨員。1948年秋天,從北平轉移到解放區的路上,為了安全組織上臨時要求改名字,他就從原名王潤森改名為藍天野,并一直用了下來,走上職業演員的路也是聽了黨的安排。
據此前報道,藍天野生前大概是國內年紀最大的還在演出、導戲的演員和導演,走在后臺的他腳步雖然遲緩,但身板兒卻挺得直直的。“老爺子只要在劇院、在排戲,精神頭兒比我們都要好。”身邊的年輕人總是這么敬佩地說。
戲劇是藍天野一生鐘愛的事業,一件件作品,一個個角色為他的生命賦予光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最愛的是繪畫,走上戲劇這一行其實是為了做好黨的工作。“我這一輩子都聽黨的話。”藍天野說起自己的經歷常常會這么說,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他用70多年黨齡扎扎實實踐行的一句話。
1945年,藍天野在國立北平藝專學習繪畫。6年前離家出走的三姐石梅忽然從解放區回來,為了迎接抗戰勝利而回到北平,在中共華北局晉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務是在大城市發展地下黨的力量。藍天野家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一個聯絡點,三姐是個特別有凝聚力的人,藍天野也喜歡圍在她身邊。
藍天野在姐姐身邊接觸到革命思想,在姐姐的影響和帶領下開始參加革命工作。“那時候我還太年輕,什么也做不了。”藍天野說,當時18歲的他做不了太多工作。那時,姐姐用短波收音機收聽解放區電臺的信息并記錄,藍天野則負責油印宣傳資料,姐姐再拿去散發。除了進行抗日宣傳工作,藍天野還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交通員。他經常會騎著自行車,從西直門出發一直騎到西山,把淪陷區的物資和文件送給解放區的同志,又從那里拿回給北平地下黨工作人員的各種物資。旁人聽來都是高風險的工作,可在藍天野的回憶中那都不是什么大事,當時真沒有想過危險不危險,讓他遺憾的是那時候自己還年輕,不能為黨做太多的工作。
因為從小生活在淪陷區,藍天野經歷過日本帝國主義軍國統治下老百姓的悲慘生活。“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就在官園附近,那時的官園還是一個土丘,經常就能看到餓死的人。我家住的胡同里,三九天早晨起來,不知道誰家的門洞里就會出現凍死的人。”他說,那時很多人吃不上飯,凍餓而死的人很常見。正是這樣的經歷和姐姐對解放區的介紹讓他更愿意接受革命思想,愿意為黨工作。
早期,藍天野幫助石梅進行黨的宣傳工作,上級黨組織交給她一部短波收音機,可以收聽解放區電臺。每天晚上到了固定時間,她便將短波收音機組裝起來,將電臺里的內容記錄下來,由藍天野刻成蠟版,進行油印,再由姐姐出去散發。那一時期,藍天野受姐姐石梅的影響,接觸到了很多時事社論和文件,這其中就包括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論》《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進步書籍與評論。
看到他逐漸成熟起來,姐姐開始讓他做更多黨的宣傳工作,并介紹他入黨。雖然沒有儀式,沒有宣誓,但藍天野至今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1945年9月23日,“就像人會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
抗戰勝利后,北平成為國統區,國民黨統治下的這座城市,百姓生活依然是水深火熱。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民主運動在地下展開,藍天野一邊在劇團演出,一邊從事革命工作秘密發展黨員。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在戲劇戰線的工作,北平地下黨成立了北平劇聯黨支部,藍天野正是黨支部的一員。按照黨的工作安排,后來他沒再繼續從事美術學習,而是走上了職業演員的道路,“組織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藍天野無怨無悔地開始了自己的戲劇人生。
扎根人民 體驗生活
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藍天野所在的中戲話劇團轉入北京人藝,他成為這里的第一批演員。在這之前,藍天野參演了《民主青年進行曲》。
“當年我們到解放區后進入華北大學文工二團,沒多久,為迎接平津解放,我們又返回京城。先是在良鄉待了一個多月,因為北京和平解放正在談判。發給我們每人5斤面,讓烙成餅做干糧。后來我們又往前走,住在石景山發電廠。這期間我們還到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將那些名教授接出來。后來,談判成功,我們是第一批進城的人。當時從西直門進來,站崗的一排是解放軍,一排是傅作義的國民黨兵。解放后,文工二團轉入中戲話劇團,排的第一個臺戲就是《民主青年進行曲》。后來我們還參加了開國大典。”
在北京人藝,最讓藍天野難忘的是1958年《茶館》的排演。當老舍先生念完劇本后,不少演員躍躍欲試,主動申請演劇中角色。藍天野覺得沒有適合自己演的角色,就沒有去申請。但導演焦菊隱卻讓他演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剛開始,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爺”這位新興資本家該是什么樣的。
排戲前,焦菊隱帶領演員下去體驗生活,并且要每位演員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編一個體現人物性格的生活片段。藍天野就與演龐太監的童超一起,編了個《斗鵪鶉》的小品:兩人爭買一只名貴的鳥,最后秦二爺買到手了,滿不在乎地把鳥送給了龐太監,丟了面子的龐太監一怒之下,吩咐廚房把這只價格不菲的鳥炸了。
小品中,藍天野與童超的此番“斗氣”,讓藍天野逐漸接近了“秦二爺”。
“我們當時體驗生活的時間都超過了排戲的時間。演了這么多年,我還從來沒有碰到過一臺戲,要在熟悉生活、體驗生活上下那么大的功夫。”
功夫不負有心人,《茶館》成了北京人藝的經典保留劇目,藍天野也演了300多場的“秦二爺”,并隨著《茶館》首次走出國門。
1992年7月18日晚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40周年,第一版《茶館》的原班人馬在首都劇場演出。
演出時,劇場內氣氛熱烈,通常只有主角出場才會聽到掌聲,可是這次演出,每位演員出場都贏得了熱烈的呼應。扮演“老掌柜”的于是之演出中忘了詞,觀眾卻予以諒解,于是之萬分感謝觀眾的寬容。謝幕時,藍天野發現臺下有好大一片白色,仔細看,才發現那是身穿白色圓領T恤,上面印著“茶館1992”字樣的鐵桿“茶館迷”。其間幾個小伙子突然躥上舞臺,拉出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戲魂國粹”,向舞臺上的老藝術家們致敬。
“只要黨需要我
觀眾需要我
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1963年,藍天野由演員轉為導演。但導演們卻仍惦記著他。
1979年,《茶館》復排,藍天野仍演“秦二爺”。同時,曹禺的新戲《王昭君》也準備建組投排。一天中午,在史家胡同人藝宿舍的樓道里,藍天野與《王昭君》的導演之一梅阡走了個碰頭。他隨口問道:“怎么樣?”
“難。”梅阡眉頭緊鎖。
“不會吧?這是曹禺院長的新作,全院遴選演員,聽說他還提供了一個演員參考名單。”
梅阡仍是搖頭,反問藍天野:“你說這呼韓邪大單于讓誰演?”
“我呀!”藍天野開玩笑地指著自己說。
沒想到梅阡卻當了真,他上前一步,打量了一下藍天野,說:“就這么定了!”
藍天野沒有料到自己的一句笑言卻攬來了這樣一個與自己的形象相去甚遠的角色。那時藍天野十分清瘦,一米八的大個子,卻只有60公斤。更重要的是,藍天野當時還在《茶館》劇組中排戲。《王昭君》排到第二幕了,他才加入進來。“現在把我換下還來得及。”他對梅阡說。
但梅阡認準了他。他只好背水一戰。他閱讀匈奴史,到歷史博物館看過所有這一時期的出土實物,想象、摸索著這一歷史人物。同時在化妝上作彌補,盡量讓自己顯得彪悍、粗壯。
藍天野成功了。《王昭君》1980年赴香港演出,香港觀眾驚嘆主角在臺下那么瘦弱,在臺上卻是那么孔武有力。香港媒體盛贊藍天野,演技“流露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令人拍案叫絕”。
2011年,北京人藝排演紀念建黨90周年重點劇目《家》,84歲高齡的藍天野重返舞臺。他依舊保持著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只要有演出,下午4點多就到后臺;演出結束后,慢慢卸妝,因此他總是來得最早、離開得最晚。
在一次排練中,他不慎摔倒、手指骨折,起身后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他又早早來到排練廳帶傷排練,一刻也不肯耽擱。
本著藝術為黨、為人民的初心,藍天野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人擔心藍天野的身體,他卻說:“這是我的本分,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只要黨需要我、觀眾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他的敬業精神不斷敲擊著年輕演員的心靈
身教重于言傳。2015年,88歲高齡的藍天野執導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代表作《貴婦還鄉》,他對每位演員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仔細推敲,認真講解。一次,因為年輕演員的肢體動作始終不到位,站在一旁的他突然甩掉手里的拐棍兒,倒地進行示范。
“只要他在排練廳,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嚴肅治戲的敬業精神就不斷敲擊著年輕演員的心靈。排戲時,老爺子的精神頭兒比我們都好。”一提起藍天野,身邊的年輕人總是充滿敬佩。
他的摯友、北京人藝原導演蘇民曾感慨,藍天野身上擁有一種難得的高貴氣質。如果不懂得什么叫作獻身,什么是忠誠于自己的信仰,也就不懂得什么叫作崇高,也就不會擁有生命的激情與創造力,不會成就高貴的品格。
“一輩子聽黨的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藍天野用一生踐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