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出巧招 消夏有涼策
■高溫天氣,不少市民選擇去水上游樂園享受清涼。 肖斌 攝
■高溫天氣期間,市區工地為工人準備涼茶解暑。 馮曉銘 攝
“熱”力十足,防暑降溫很重要。近期,我市呈現高溫“超長待機”狀態,氣溫持續在35℃左右,酷熱難耐。由于今年汛期降水偏多,氣溫偏低,高溫日數偏少,突然炎熱的天氣讓市民很不適應。面對高溫天氣,如果長時間在室外工作,非常容易引起中暑,嚴重的會引發熱射病。對此,市民該如何防暑降溫,又有哪些防暑降溫的妙招?昨日,本報記者走訪醫院、街區、公交站點、建筑工地、農業企業等領域,向各行業專家請教,為市民獻上夏季避暑巧招“涼”策。
本周我市將維持高溫炎熱天氣
高溫天氣何時才能結束?記者昨日從市氣象局了解到,16日開始,全國正式進入入伏天氣,炎熱的夏天才剛剛開始。
據悉,“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屬于“加長版”,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歷時40天,防暑也將變成一場持久戰。預計,本周我市將維持高溫炎熱天氣,需經受住高溫熱浪帶來的“烤”驗。其中,前期多分散(雷)陣雨,后期以晴熱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在35℃至37℃之間。具體天氣預報為,今明兩天,多云到晴,局部有(雷)陣雨,氣溫24℃至35℃;21日,晴到多云,午后局部有(雷)陣雨,氣溫24℃至36℃。展望:22日至25日,晴間多云。
“今年我市氣溫相對往年同期略偏高,但屬于正常范圍內。”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說,由于汛期降水較多,溫度偏低,降水結束后,連續高溫天氣讓人的體感溫度升高會有些不適應。
昨日,受強對流云系影響,我市各地區出現雷雨天氣,并伴有雷暴、短時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該負責人表示,短時強降水將會降低日平均氣溫,起到緩解炎熱天氣的作用。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暑防曬,以及加強防溺水工作,同時需注意防御局地強降水、雷電和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及其引發的災害。
(本報記者 王亞嬌 通訊員 賀發勝)
高溫高濕天氣需警惕熱射病
過去一周,我市天氣“熱”情高漲,太陽“熱力四射”“火力全開”。同時,在社交媒體上頻頻曝出各地人員中暑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案例,“熱射病”一詞隨之走進大眾視野,廣受關注。昨日,記者采訪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易立勛。他提醒市民,高溫高濕天氣需要警惕熱射病,做到早預防、早處理、早就醫。
熱射病并非夏天“專利” 高溫高濕環境都有可能發生
“熱射病并非夏天‘專利’,夏季迎來高溫高濕天氣時,最容易導致熱射病發生,長時間處于太陽直射、悶熱不通風、室內(超過35℃)或室外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都有可能發生。除戶外球場、建筑工地、消防救援現場等場所外,桑拿房、溫泉池也一樣存在熱射病發生的風險。”易立勛說。
據介紹,正常情況下,人體大腦中有一個負責體溫調節的主要中樞在下丘腦,它可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控制產熱和散熱,使人體體溫處于動態平衡,維持在37℃左右。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它會通過開放毛孔、加快血流、排汗等方式增加散熱降低體溫;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它就通過肌肉收縮、激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肌產熱,以保持體溫。但是,如果外界溫度急劇升高,人體體溫也會急劇升高,超出大腦對體溫的調節控制能力,一旦失控,甚至會出現40℃以上超高熱,這個時候就很有可能發生熱射病。熱射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就在于外界高溫高濕的環境影響,使大腦對體溫的調節失控了。
根據發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熱射病還可分為勞力型熱射病和非勞力型熱射病(又稱經典型熱射病)。易立勛表示,前者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后者主要由于高溫高濕環境因素引發。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溫作業人員、戶外運動人群,部分兒童、老年人、患有基礎病人群等在室內也可能會因為處于悶熱、不通風的環境內而發生熱射病。
熱射病不是簡單的中暑 可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
熱射病是中暑繼續發展轉變為的嚴重中暑,是一種急癥,如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出現持續高熱(40℃以上)、意識障礙(譫妄、驚厥、昏迷)及心、腦、肝、腎等多臟器功能衰竭與肌肉分解(橫紋肌溶解),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中暑通常根據程度由輕到重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其中重癥中暑又包含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類,熱射病則是重癥中暑里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據易立勛介紹,先兆中暑主要癥狀為出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頭暈眼花,出現上述癥狀預兆有可能會發生中暑;輕癥中暑主要癥狀為面色潮紅、體熱超過38℃、大汗、心率快、血壓低;重癥中暑主要癥狀為持續高熱(40℃以上)、意識障礙(譫妄、驚厥、昏迷)及心、腦、肝、腎等多臟器功能衰竭與肌肉分解(橫紋肌溶解)。
因此,切不可將熱射病當作簡單的中暑來處理,要及早預防、早處理、早就醫。建議市民在室內要注意做好通風、散熱、降溫工作,注意飲食清淡降火,可服用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藥品預防中暑;若出現先兆中暑癥狀,應及時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電解質和及時降溫;一旦發現重癥中暑癥狀,則應立即就醫。
(本報記者 許競楠)
烈日驕陽下,防曬怎么做?
近日,伴隨著炎熱的天氣,市區“蒙面人”隨處可見。記者昨日走訪看到,大街上的市民都全副“捂”裝,“無死角”防曬,不少市民頭戴防曬帽、墨鏡、防曬口罩,身穿長款防曬衣,還舉著遮陽傘,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防曬不足易引發皮膚病
紫外線雖然能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但是強烈的紫外線也會破壞皮膚的細胞。
“防曬是一定要做的,如果防曬沒有做好,長時間被紫外線照射,可能誘發皮膚病甚至皮膚癌。”市中醫院皮膚科醫生徐海東表示,成年人一天日曬5至8分鐘即能滿足日常所需日曬量,嬰幼兒進行適當日曬有助于促進鈣吸收。但成年人光老化、皮膚癌等相關疾病的發生跟紫外線有直接關聯,因此需要格外注重防曬。
據徐海東介紹,物理防曬霜需要涂夠一元錢硬幣的厚度才能有效阻擋紫外線,化學防曬劑的防曬功能則因人、因產品而異。“建議大家按紫外線指數進行防曬。”徐海東告訴記者,目前的紫外線指數為1至15級。紫外線指數為1至2級時不需要做防曬,紫外線指數為3—4級時建議戴個墨鏡或者帽子,4至5級紫外線指數則建議戴帽子或撐遮陽傘,若要正午時間出門,可以適當添加物理防曬劑,6至7級紫外線指數建議增加物理防曬劑,紫外線指數為7級以上時,不建議出門。
保護皮膚更需科學防曬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某大型護膚品專賣店發現,防曬專區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防曬霜,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防曬霜的售賣量大幅上漲,自帶美白功能的防曬霜備受顧客歡迎。“帶美白功能的防曬霜非常方便,不僅能有效防曬,而且涂上后可以不用再涂抹隔離霜之類的產品。”該工作人員表示,除防曬霜外,防曬帽、防曬傘近期銷量同樣有所上漲。
款式多樣、功能各異的防曬用品讓人難以抉擇,那么,應如何選擇正確的防曬用品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全面防護,要選擇既能防護UVB(中波紫外線)又能防護UVA(長波紫外線)的防曬化妝品,即產品標簽標識有SPF值和PA等級或廣譜防曬的產品。但需注意不能過度使用,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防曬化妝品。除了面部外,其他裸露部位如脖子、耳朵、胳膊、小腿處等最好也要涂抹防曬用品。還要注意的是,即使涂抹了防曬化妝品,也不要過度暴曬。
此外,在使用新品種的防曬化妝品前,應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尤其是敏感皮膚人群或者有防曬霜過敏史的人,最好在手臂內側或耳根處試涂一下,72小時后皮膚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紅、腫、痛、癢等現象)后,再正常使用。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將涂抹處清洗干凈,如果癥狀嚴重或者清洗后未能得到緩解,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時建議攜帶防曬產品及外包裝,便于醫生診斷。
(本報記者 陳思芬)
游泳必須充分熱身
隨著暑假的到來,孩子成了游泳場館的“主力軍”。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各家游泳場所發現,前來游泳的市民很多,游泳池的安全和衛生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
“自從天氣熱了以后,周末我都會來游泳館游泳。”正在市區一家游泳場游泳的市民王先生表示,這段時間,游泳的人比前兩個月翻了一倍。除了“大朋友們”喜歡游泳,不少小朋友們也是泳池里的“健將”。在湛藍的水面上,泳池中的小朋友們手拿浮板、撲騰著雙腿,有模有樣地練著自由泳。
記者在市區另一家游泳健身俱樂部看到,幾名小朋友在教練的指導下正在練習游泳,場館外還有不少人陸續進場。原來,游泳館內多數是剛放暑假的學生。對于家長和孩子們來說,游泳不僅能消暑降溫,還是一項鍛煉身體、磨煉意志的運動。
“人一多,特別是學生一多,安全問題就格外受大家關注。”該場館的相關負責人說,場館內配備了救生員和教練員,隨時觀察水中人員的安全情況,并進行游泳池巡場。
“游泳是夏季一項十分有益的體育運動,不僅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而且可以起到消暑納涼、愉悅身心的作用。夏季游泳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該場館的一名救生員告訴記者,游泳者應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并根據自身情況準備好必要的設備,如泳鏡、救生圈等。
相關從業人員表示,市民要游泳一定要選擇有救生員、有正規資質的環境以及設施良好的游泳場所,小朋友要在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去游泳,還要注意深水區和淺水區的標志,不要盲目地跳下水,不熟悉水性的要帶好救生圈,并按照救生員的指引安全游泳、科學游泳、健康游泳。
(本報記者 雷宇爍)
專家把脈支招 保障農業生產
連日來,我市連續高溫天氣,為保障農業生產,農業部門、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養殖戶等農業主體,積極應對天氣變化。
“天氣炎熱會影響動物采食、機體不適應以及滋生疫病等。”廣東省農科院動物研究所孫敏華博士說,如果養殖環境內氣溫較高,動物可能會出現熱死亡,食用的飼料也可能出現變質等現象。孫敏華建議,首先要改善動物生活環境,對于集約化、工業化養殖,要合理建設降溫設備,增加抽風機或者空調等設施,讓動物生活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對于半開放式的養殖,要定期為養殖棚噴水降溫或在棚頂增加夾層;對于林下養殖,要搭建遮陽棚,并保持棚內通風透氣。其次要做好動物防疫和環境消殺工作,要有針對性的藥物預防和治療。對于要給動物食用的飼料和水,要放置在干燥陰涼處,以免太陽暴曬后滋生細菌,引發疾病。
記者在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豬舍的環境常年在25℃至26℃左右。“豬舍配備有空調,公司可通過監控設備查看生豬生長情況。”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龍川縣田心鎮松林村養雞場,工作人員通過抽風機給雞舍降溫。
近日,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養豬行業協會啟動全市動物防疫“大清洗、大消毒”行動,重點圍繞畜禽和生豬飼養、販運及屠宰加工等環節主要交通干道、交叉路口等關鍵場點進行全面徹底消毒,為期3個月。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做好本輪“大清洗、大消毒”專項行動,該局制訂了《河源市動物防疫“大清洗、大消毒”行動方案》,下撥了一批消毒藥物,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凈化區域養殖環境,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保障畜禽產品安全供應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眼下正值“雙搶”農忙的關鍵時期,“雙搶”直接關系到全年糧食豐產。我市各縣區正全力以赴,確保早稻安全成熟、豐收到手,雙季晚稻適期栽種、栽足栽滿。
“高溫對水稻收割沒有太大影響,要注意的是收獲后的稻谷及時干燥入倉。”國家航天育種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院長郭濤說,對于高溫播種,要注意秧地的水分調節,保持秧地持續濕潤,如果秧地干旱,會導致無法出苗。
(本報記者 王亞嬌)
炎炎夏日送清涼 濃濃關愛沁人心
持續的高溫天氣,讓堅守在一線的勞動者備受“烤”驗。我市各行各業紛紛開展送清涼活動,為烈日下依舊辛勤工作的勞動者送上一絲清涼,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安全、健康、清涼的夏季。
情系公交車司機
為應對高溫天氣給運輸生產帶來的影響,幫助駕駛員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河源市粵運綠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下稱綠都公交公司)入夏以來在市區各公交調度點,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為駕駛員送上“愛心糖水”,以解酷暑帶給他們的疲勞。
“入夏以來,明顯感覺氣溫升高,盡管車里有空調,陽光照到身上還是感覺很熱,但是每當到調度點休息時,喝上公司為我們準備好的冰糖水,頓時感覺十分清爽,工作干勁一下子又提上來了。”綠都公交公司駕駛員徐朝忠說。
“綠都公交公司每周二、周四下午都會在河源客運總站、河源火車站、河源文化廣場等7個公交調度點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為一線駕駛員送上綠豆沙、銀耳蓮子等糖水,為他們送‘清涼’。”綠都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每年6月至10月,綠都公交公司都會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讓駕駛員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切實保障行車安全。
情系環衛工
炎炎夏日,氣溫不斷攀升。作為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人們每天頂著高溫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清運垃圾、灑水凈街,用辛勤的汗水“擦亮”城市的“容顏”。為了有效應對炎熱天氣給環衛作業帶來的影響,我市各大保潔公司紛紛開展“送清涼”活動,給一線作業人員送“清涼”。
深圳劍峰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東埔北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避免環衛工人在高溫一線作業時出現中暑現象,自入夏以來,該公司定時給東埔北片區200多名環衛工人派發草帽和毛巾等物資,每天發放盒裝涼茶或熬制草藥涼茶作為防暑藥品供環衛工人飲用。“除發放相關防暑物資外,我們還會根據天氣情況合理安排一線工人作息時間,人工清掃作業采取錯時工作制,在有效避開高溫作業時段的同時,保障環衛工作正常運行。”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該公司還以30名環衛工人為一個小組,輪流開展防暑安全專題教育和夏季安全作業培訓,增強一線環衛工人防暑降溫安全知識和預防中暑的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在環衛工人休息室配備風扇、座椅等設備以及醫藥箱等應急用品,為一線環衛工人提供遮陽、休憩、應急求助等便利條件。(本報記者 鐘文俊 梁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