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立體交通網 暢通快速發展路
■江東新區古竹鎮郭屋村贛深高鐵東江特大橋
■建設中的國道205線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中的重點控制性工程——臨埔東江特大橋。
■國道236線(原省道242線紫金縣城段)。
■龍川縣麻布崗鎮上溪村的“四好農村路”。截至2021年,全市建制村公路實現100%硬底化。
■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沿河觀光路,該村正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示范村。
■市區永康大道與越王大道交會處。隨著市區交通網絡的完善,廣大市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段)梅花樞紐立交互通,實現了河惠莞高速公路與梅河高速公路之間的交通轉換,進一步完善了高速公路網之間的連接。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源緊緊抓住“雙區”建設的機遇,積極謀劃建立“融灣”“融深”高快速通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設熱潮。
10年間,河源高速公路由少到多。自2015年起,大廣高速公路連平段、汕昆高速公路龍連段、武深高速公路連平段、河惠莞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至2021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12公里,形成“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此外,我市普通國省道已建成23條2270公里,全省排名第四,國道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也在加緊推進當中,河源的路面通行條件正在發生質的飛躍。
10年間,軌道交通的發展也重新定義了河源崛起的脈絡。2021年末,贛深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河源邁進“高鐵時代”。梅龍高鐵正如火如荼建設,計劃于2024年建成通車;廣河、深河、廈(汕)昆等一批鐵路新通道也陸續被畫上藍圖,慢慢走向現實。河源的區位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產業要素聚集。
10年間,河源“四好農村路”建設扎實推進,至2021年,全市建制村實現100%通硬底化路,7585個100人以上自然村、255 個省定貧困村實現村道硬底化。一條條農村公路通村達戶,讓鄉村振興升騰起了新的希望。
如今,河源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鐵路為主骨架,國省道為干線,農村公路為支線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7363公里,公路密度達111.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公路橋梁4440座,河源境內鐵路運營里程達393.5公里、通航水域共345公里……縱橫交錯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覆蓋了每個角落,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
(文/梁驅遠 圖/馮曉銘 黃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