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船塘鎮: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激活鄉村發展動能
■每年板栗成熟季節,船塘鎮的板栗園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馮曉銘 攝
■船塘鎮小水村環保車挨家挨戶上門收集垃圾
■高標準建設的東源縣第二人民醫院
■位于昆汕高速公路邊的東源縣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園,各個入園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船塘鎮“紅色村”老圍村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金秋時節,板栗飄香。近日,東源縣船塘鎮第七屆板栗文化節暨“栗香滿船塘·融合促振興”活動在東源縣板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品嘗板栗美味、體驗采摘樂趣。
舉行此次活動是船塘鎮推進“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創建的創新舉措與生動實踐,目的是打響“東源板栗”特色品牌,充分發揮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龍頭作用”,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培育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園區與農業產業化集聚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東源船塘板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板栗之鄉品牌,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產業融合。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發揮特色產業集群優勢
船塘鎮是革命老區鎮、省級中心鎮和廣東省唯一的板栗專業鎮,是一個地肥、山綠、水美的傳統農業大鎮,坐擁極為豐富的山地、土地、農業、水利資源,商業貿易輻射東源及周邊龍川、和平、連平4縣18鎮,具有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與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船塘鎮按照市、縣的部署要求,以獲評“國家級板栗標準化示范區”“全國一鎮一品示范村鎮”“廣東省2018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鎮”“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為新起點,抓住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政策機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與優勢產業,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大提升、三年取得顯著成效”的總體安排,以板栗文化為載體,把紅色旅游、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等元素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板栗這個品牌打造特色農業生態旅游圈,加大東瑞現代農業綜合體、東和食品、東順鴿業、廣東綠健、立華家禽、東源板栗公司等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基本形成以板栗產業園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構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板栗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與經營體系,完善農業產業鏈條,帶動了船塘鎮板栗、藍莓、禽畜養殖等產業綜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相得益彰之路,綠色產業成為船塘最有潛力、最有前景的強鎮富民產業。
目前,全鎮已建成板栗、水晶梨、藍莓、柑橘、枇杷、油茶、水稻、蔬菜等30多個特色農產品基地,被譽為“河源市水果之鄉”和“廣東省板栗之鄉”,打造出了“富萬家板栗”“東和滿姨面”“望郎回板栗”“茂青藍莓”“萬綠稻香米”“鮮綠態水晶梨”“七鮮匯秀珍菇”等一批農字號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發展格局,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和河源市區、粵港澳大灣區群眾的“果盤子”“菜籃子”“米袋子”,激活了鄉村發展動能,有力推動了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發展,
打造紅色旅游景點 拓寬生態農業旅游線路
走進船塘鎮老圍村,紅色元素和鄉村振興相得益彰,一幅“組織振興紅色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吸引了四方客人前來參觀,接受紅色革命教育,成為東源聲名鵲起的紅色打卡網紅點。
紅色是老圍村最亮眼的底色和最大的品牌。近年來,船塘鎮以老圍村獲評“省級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被中組部列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鄉村試點村”為契機,依托良好的生態、文化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大力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提升、紅色村組織振興等16個項目建設,蘿溪書院黨史陳列館、宣誓廣場、黨建主題公園、革命紀念公園、“七一五”保衛戰廣場等項目建設已完工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底蘊、擦亮“紅色老圍”招牌,使之成為示范帶動組織振興和紅色鄉村旅游的一張新名片,形成了環境因鄉村旅游更美麗、產業因鄉村旅游更興旺、百姓因鄉村旅游更富裕的振興發展新態勢。
船塘鎮依托“紅色老圍”旅游景點,拓寬生態農業旅游線路,利用現有墾造水田項目,實行土地流轉,積極引進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長期承包,開發民宿、農家樂等項目,打造了多條“春季觀賞花、夏秋采摘果、四季徒步游、全年農家樂”生態農業旅游線路,并對每條線路都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列出了游玩亮點和餐飲特色,方便游客自由選擇,讓游客玩得開心、住得舒心。
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全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行走在船塘鎮小水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凈整潔,阡陌縱橫的村道兩旁幾乎看不到垃圾,小公園內綠樹成蔭、各色花兒爭相怒放,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
作為全縣最早實行上門收集垃圾制度的村,小水村是遠近聞名的干凈整潔村、生態文明村,目前村里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環境衛生工作制度,愛護環境衛生觀念已深入人心。
小水村的變化是船塘鎮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美麗鄉村與美麗圩鎮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成果體現。
船塘鎮結合“城鄉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強統籌謀劃,加快補齊民生短板,高標準建設東源縣第二人民醫院,全面推進鎮域醫共體建設,逐步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提升了鄉鎮醫療衛生水平;持續完善自來水廠設施設備,在增加供水量的同時,改造過濾凈化消毒設施,確保飲用水水質100%達標;科學推進美麗圩鎮規劃建設,完成圩鎮道路新建及改建工程、汕昆高速船塘東出口至船塘中心城鎮主干線道路擴寬工程,進一步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與出行條件;多措并舉整治環境,大力實施村莊干凈整潔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推進“廁所革命”(改造老舊公共廁所和提高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完善村莊保潔和垃圾處理長效機制,鄉村整體風貌持續提升,一個個干凈整潔、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村莊已形成。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蘇培怡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程定軍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