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司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2年全市法院工作綜述
■市法檢“兩長”同庭履職,開庭審理一起涉嫌強奸、故意殺人案,落實院庭長帶頭辦案。
■“我為黨旗添光彩”河源法院英模事跡首場巡回報告會在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激勵廣大干警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社區開展防范養老詐騙普法宣傳,教育引導老年人警惕“養老陷阱”,守好“養老錢”。
■紫金縣人民法院開通網上巡回法庭在線審理案件,讓群眾通過“一線一屏”足不出戶享受司法服務。
■源城區人民法院積極開展“南粵執行風暴”“根治欠薪”等專項行動,為勞動者追回“血汗錢”,“紙上權益”變為“真金白銀”。
核心提示
2022年,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全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以高質量司法服務護航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砥礪耕耘,春華秋實。全市法院新收案件42789件,審結42343件,同比分別上升11.2%和20.9%,結收案比99.2%,法官人均結案294件。涌現全國“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紫金縣人民法院、“全國優秀法官”黃莉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全市法院堅持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擦亮公平正義底色,反映審判執行質效的核心指標持續向好,一站式建設質效提升至全省中院第5名,人民法庭“一庭一品”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找準司法為民小切口,做好為民服務大文章。全市法院以推進“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為抓手,推出便民利民措施73項,為民辦實事231件,努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今年,全市法院將繼續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目標,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奮勇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法院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努力繪就更加亮麗的河源法院新篇章。
公正司法保平安 強化司法擔當
平安,是民生所盼,亦是發展之基。2022年,全市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282件,在深化平安河源建設中展現司法擔當。
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犯罪。深入開展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依法嚴懲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線的犯罪,審結涉槍涉爆、故意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212件。持續對毒品等犯罪保持嚴打震懾態勢,審結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犯罪案件282件,審結非法侵入控制計算機等網絡黑灰產業鏈犯罪案件90件。
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審結涉黑惡案件20件,一批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受到嚴懲。推進“黑財清底”,執行到位總金額1.1億元。推進“打傘破網”,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22件。緊盯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發出司法建議16份,鞏固整治“村霸”“市霸”“行霸”成果。
守好老年人“養老錢”。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審結養老詐騙案件5件5人,判決退賠損失505萬元,總結出養老詐騙犯罪線索“五式”排查法,編制養老詐騙典型案例和宣傳手冊,創作反詐短視頻5個,發布宣傳推文136篇次,紫金縣人民法院養老詐騙案例在《人民日報》等5家中央媒體報道。全力追贓挽損,執結率居全省法院第2名。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等犯罪案件118件,對罪行惡劣的被告人依法判處重刑直至死刑。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依法對56名未成年被告人適用從寬情節,封存犯罪記錄120份。構建“法院+N”協同幫教體系,積極參與防治校園欺凌等專項行動,幫助27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園。開展助學專項執行,為117名學生執行到位撫養費186.4萬元。
能動司法護發展 展現司法作為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市法院責無旁貸、重任在肩。2022年,全市法院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24336件,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有紓難解困的政策呵護,有溫度的司法服務,讓更多企業在發展道路上更加堅定、更有保障。
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工商聯聯合開展企業家學法活動,完善司法惠民惠企政策,引導企業規范內部治理。妥善審結因疫情引發的勞資用工、購銷合同、商鋪租賃等糾紛1650件,幫助企業減負紓困。聚焦金融、房地產等重點領域,聯合簽訂合作備忘錄,妥善審結涉房地產、金融機構等案件5136件,助力穩住經濟大盤。開展涉農合機構、涉知識產權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執行到位金額1.7億元。
為各類市場主體恢復活力注入“強心劑”,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加速度”。
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審結涉各類市場主體合同、公司、證券等案件8714件,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落實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機制,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96件,益禾堂、小米、OPPO等知名品牌受到法律保護。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出臺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指引,妥善處置漢能薄膜公司遺留危化氣體,合力解決龍川御龍樺府樓盤歷史遺留問題。
服務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聯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增設環境資源巡回法庭、萬綠湖旅游巡回法庭,指導轄區法院與相鄰法院加強東江流域環境資源司法協作。出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14條措施,服務燈塔盆地爭創國家農高區。紫金縣人民法院開展無訟鄉村(社區)、無訟園區示范點創建,經驗做法在“學習強國”APP刊載。
服務更高水平法治河源建設。依法支持監督行政機關執法,受理土地出讓、強制拆遷等各類行政糾紛368件,實質性化解陳某被冒名婚姻登記等糾紛,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上升至77.2%。成立“法小青”志愿普法隊,創新菜單式普法,開展法律赴圩、“六進”普法活動168場,4項普法項目入選全省法院“百場精品普法”,市中級人民法院“法潤河源”獲評全省“誰執法誰普法”優秀項目。播出“以案說法”電視節目43期,刊發典型案例92例,多期原創“漫談法律”被中國普法網等媒體轉載。連平縣人民法院客家話禁毒宣傳片獲廣東法治文化節優秀獎。
心系群眾解民憂 傳遞司法溫度
堅持以人民呼聲為第一信號,在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中傳遞司法溫度。全市法院以推進“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為抓手,推出便民利民措施73項,為民辦實事231件,努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加強民生司法保障,讓司法溫暖普惠民生。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審結涉及教育、住房等案件2867件,一攬子批量解決勞動爭議案件270件。全面貫徹家庭教育促進法,審結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2683件,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8份,源城區人民法院發出我市首份家庭教育指導令,和平縣人民法院殘疾人監護權案入選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紙上權益”變為“真金白銀”,持續攻堅切實解決執行難。推動出臺《關于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方案》,執結案件16089件,執行到位金額15.8億元。開展“南粵執行風暴”“根治欠薪”等專項行動,執結涉民生案件488件6507.3萬元。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發布失信名單6395人次,限制消費10277人次,促使2240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創新推出法拍貸服務,促成司法拍賣445件,成交額6.7億元。
司法為民不停歇,訴訟服務不打烊。深入開展“一站式建設提升年”活動,辦理網上立案22331件,網上調解4534次,網上開庭1965次,電子送達13.3萬次,實現全流程掌上辦理。落實司法救助制度,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331.8萬元,發放救助金161.2萬元。推進全鏈條訴源治理,聯合建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金融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訴前成功調解案件7913件。
守正創新勇突破 提升司法公信
乘風破浪,向著公平正義砥礪奮進。2022年,全市法院堅持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切實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法院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持續擦亮公平正義底色。
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出臺落實院庭長辦案工作實施辦法,院庭長辦結案件23937件,同比上升31.7%。推行要素式、令狀式、表格式審理方式,快速審結銀行卡、物業等領域糾紛3895件。指導源城區人民法院推進全鏈條適老型訴訟服務改革,經驗做法得到上級肯定。
全面完善審判制約監督機制。制定“四類案件”監督管理實施細則、長期未結案件監督管理辦法,完善“三同步”“四個一”工作機制,扎緊審判權、執行權運行的制度籠子。常態化開展案件評查,健全違法辦案線索發現和倒查機制,推動違法審判懲戒制度實質化運行。
全面推進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一審民事和行政案件級別管轄標準,完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推動設立東源縣行政爭議和解中心,促使更多一審民事和行政糾紛化解在基層。
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優化人民法庭布局,服務保障河源國家高新區、江東新區和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加快發展。全市法院在我市鎮村、社區新設8個網上巡回法庭,在線對接84個基層自治組織,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訴訟服務6663人次。總結推廣客家擂茶調解、饒讓調解等新時代河源“楓橋經驗”,人民法庭“一庭一品”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黨旗引領鑄忠誠 夯牢司法信仰
黨旗引領,培根鑄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鍛造法院鐵軍。2022年,全市法院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化全面從嚴管黨治警,3個集體、21名個人獲市級以上表彰。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扎實推進“兩個確立”主題教育,筑牢政治忠誠。實施新一輪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聯合開展“五共建五提升”活動,創新黨建“五學五用”模式,深入開展“我為黨旗添光彩”先進典型巡回宣講報告等活動。
加強隊伍專業化建設。組織各類培訓446場、培訓3200人次,開展業務技能競賽和崗位能手評比,評選全市法院“十佳調解能手”。組建破產、知識產權等24個專業審判團隊,高標準遴選法官19名。健全青年干部學習教育培養機制,探索上下級法院雙向掛職鍛煉,指導基層法院試行新提拔干部和新錄用公務員到人民法庭任職鍛煉。
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反腐。出臺教育整頓后半篇文章20條措施,常態化排查整治頑瘴痼疾。嚴格執行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等鐵規禁令,健全法官懲戒與紀檢監察程序銜接機制,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干警。
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及時辦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7件,舉行法院開放日10場,走訪和邀請各界代表參加座談、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活動170人次。支持配合監察機關對法院工作人員進行監督,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制度。推送審判流程信息28381條,公開裁判文書11315份,直播庭審2900場,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955件。
■文/圖: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李振華 沙巧 李文慧 陳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