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黃樹森追憶恩師蕭殷——
重倫理為民解憂 善開放鼓勵論戰(zhàn)
在蕭殷逝世40周年之際,蕭殷的學生、文學評論家黃樹森日前在廣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追憶恩師蕭殷在嶺南時期與之交集的“那些事兒”。
黃樹森細述了3個“段子”,從中可看出蕭殷的人生觀、個性及文學追求。
1959年8月,黃樹森從中山大學畢業(yè),進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現(xiàn)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月刊《作品》雜志社。當時的《作品》主編,正是從北京《文藝報》南歸的蕭殷。1983年蕭殷先生逝世后,黃樹森接手了由恩師創(chuàng)刊的中國第一份評論月刊《當代文壇報》。
“蕭殷畢其一生,做的都是編輯、理論、扶掖新人的工作。”黃樹森正是在蕭殷的培養(yǎng)和鼓勵下成長、成熟,并在其影響下成就自身的文學事業(yè)。他認為,當下河源蕭殷文學館對先生的紀念,即是對他正直正派、率真坦蕩、勇敢作為精神進行弘揚與傳承。
掙脫與幸免:
求真求善做文學
客觀批評接“刁活”
1965年1月,中南區(qū)(新中國成立后大區(qū)劃分之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在廣州召開,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推選的50多臺劇目、3000多名與會人員,在廣州輪番上演,長達一個半月時間。彼時,黃樹森已從省作家協(xié)會調(diào)至省委宣傳部文藝室任職,被指派跟隨時任中南局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的蕭殷觀展評戲。
于是,每天晚上,黃樹森都陪著蕭殷到展演現(xiàn)場看劇,蕭殷給黃樹森布置的“作業(yè)”是:每次散戲后都要撰寫審看報告。“那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項辛苦的任務。”黃樹森說,因為當時選送上來的50多臺戲劇里,有傳統(tǒng)的地方戲曲,也有新創(chuàng)編的現(xiàn)代戲劇,有才子佳人的古代故事,也有歌頌英雄的當代事跡,而且都是各省精選推薦而來,“如何客觀地評價這些戲劇作品,兼顧到各省的推舉意愿,又不至于激起文藝圈的爭論,這真是一件‘刁活’。”他說。
此次演出大會結(jié)束后,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形成了一篇總結(jié)報告(此后又公開發(fā)表),其中很大篇幅引用了蕭殷等人的審看報告內(nèi)容,這說明陶鑄對蕭殷的文學批評的認可和信任。
倫理與邏輯:
惜才愛生幫解憂
貼近百姓聽心聲
1979年,來自汕頭饒平的農(nóng)民作家王杏元的長篇小說《綠竹村風云》出版,這正是在蕭殷的支持下投入寫作、由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培養(yǎng)起來的年輕作家之典型。當時這部小說賣得很好,王杏元也得到了一筆稿費。但當時正處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他這筆辛苦得來的稿費被全村人“盯”上了。一些生活困難、缺衣少吃的村民紛紛找到王家,尋求幫補,哪怕是家里新添的熱水瓶都跑來“報銷”。王杏元為此很是困惑,無奈將這一情況反映到廣東省作協(xié)。
收到“投訴”的蕭殷帶著黃樹森,以代表省作協(xié)的名義遠赴饒平“出差”(當時交通不便,從廣州到饒平約需1天時間),出差的項目即是“如何處理王杏元稿費問題”。“那是我第一次去那么遠的地方出差。別說現(xiàn)在的人不理解,當時我也有疑問:就為了稿費這么小的事情特地到那么遠的地方去出差?”這次出差讓黃樹森進一步認識到了蕭殷惜才愛生的精神。
其間,蕭殷與黃樹森走訪普寧、汕頭、饒平、海豐等多地,對當?shù)孛耧L進行了深入了解;走進村里挨家挨戶傾聽老百姓的心聲;還與當?shù)卣藛T交換意見、討論解決方案……最終大家達成共識:此前王家?guī)脱a村民已用掉的稿費,就作為王杏元對鄰里鄉(xiāng)親的幫扶,當作是一種慈善做法,也不再追回;目前還未使用的稿費則留下來還給王家,不再拿出來幫補鄉(xiāng)鄰。
開放與喧嘩:
開放包容新事物
鼓勵論戰(zhàn)掀思潮
1980年9月,蕭殷帶領廣東的一批理論批評家訪問深圳。此次出訪的目的,起因于1980年6月有媒體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香港電視”及其他》,將香港電視視為毒草,欲除之而后快,引起軒然大波。黃樹森建議以“香港電視”現(xiàn)象為契機,對當時文化乃至社會的一些思潮進行評論,在蕭殷的首肯下,便有了這次深圳之行。
來到改革開放“先鋒”的深圳,訪問團一行觀看香港電視,并親身體驗喝力生啤酒、吃嘉頓餅干、購買玻璃絲襪等,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變化和文化影響有了進一步理解。大家都有意對此前那篇文章予以回應和爭鳴。對于培養(yǎng)后輩的論戰(zhàn)能力,蕭殷一向很執(zhí)著且熱忱,于是他鼓勵大家:“我看可以討論。”
在蕭殷的鼓舞與支持下,黃樹森先后在《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發(fā)表了《“香港電視”是非談》《且慢“且慢”恭喜》等文章,論戰(zhàn)觀點之犀利、文章邏輯之嚴謹,得到了老百姓和讀者們的“拍手稱快”。當時正處改革開放之初,人們開始摒棄舊觀念,接觸到更多驚異與好奇的事物,心靈也渴望掙脫封閉的狀態(tài),釋放自由與激情。
(本報記者 鄒茹玉 黃贊福 林科)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