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源城蹄疾步穩勇攀登

夯實產業發展根基,推動鎮域經濟提速推進位,開創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2023-12-19 11:45:39 來源:河源日報

d1c8fabf50e088376af88659a85b9b27_hyrbs1219004_001_01_s.jpg

■源城喜換新顏

3919ca6168c61e101eea16dd035de619_hyrbs1219004_001_02_s.jpg

■位于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的省級蔬菜產業園

57ddf5f5e0e08311d29201faf9a8f821_hyrbs1219004_001_03_s.jpg

■廣晟源成生產車間一角

239ecd53946cd72ed7014d635f1dfc30_hyrbs1219004_001_04_s.jpg

■采訪團成員到源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參觀

f4d42707a1a19e1627d9d7cdf340aa1a_hyrbs1219004_001_05_s.jpg

■制圖:吳丹

be5e8b9c8118c554d49438878498ace5_hyrbs1219004_001_06_s.jpg

調研行 視頻二維碼

99d4235bb77f160a3a4600f39b7595ef_hyrbs1219004_001_07_s.jpg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 源河客戶端

核心提示

滔滔東江,穿城而過;河源大地,一派生機。

初冬之際,走進源城區,最深刻的感受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喜人變化——漫步大街小巷,一個個提升改造工程讓老城區喜換新顏,百姓臉上寫滿幸福;走過農村公路,一處處鄉村振興項目帶來高質量發展生機,村強民富產業興旺;來到工業園區,一片片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場面讓人目不暇接,工業發展足音鏗鏘……目之所及,盡是一幅幅和諧美好、欣欣向榮的景象。

12月7日至12月8日,“河源高質量發展·綠色崛起調研行”大型采訪活動走進源城區,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企業車間、項目現場等地,全媒體、多角度記錄源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具體實踐等方面的亮點舉措和成效經驗,探尋源城推動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密碼”。

壯大產業集群 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走進源城區航嘉工業園,“全員奮戰100天,力爭質量100分”的標語顯得分外醒目。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流水線高速轉動,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有序忙碌著,一輛輛運輸車往來穿梭,滿載產品駛出廠區……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航嘉工業園是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化的綜合性項目,主要生產電腦電源、機箱、排插、小家電等電子產品,是源城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工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今年以來,源城區堅持制造業當家、產業興區,全面對接市“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和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統籌抓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等“五大提升行動”,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園、低碳產業園等重大平臺建設。截至目前,源城區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逐步形成了一批百億級、十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打好以商招商、以鏈引商、鄉情招商等招商引資‘組合拳’,2021年以來引進優質工業項目69個,合同投資總額102.63億元?!痹闯菂^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制造業當家”,該區不斷強化主導產業的支柱作用,聚焦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等領域,引導鼓勵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項目落戶集聚,先后引進航嘉、京東方精電、聯騰實業、凱航自動化、華潤怡寶、佳鴻玩具等優質項目。

除了做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源城區還通過強化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供給等抓好要素保障。據介紹,該區用好“科技金融風險貸”,推動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2950萬元;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提質擴容,2021年以來實現擴園2176.5畝,累計整治提升園區用地1152.27畝;積極優化人力資源服務工作,龍嶺創業孵化基地獲評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與此同時,源城區還對標珠三角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出臺首席服務員工作機制,由31名區領導擔任首席服務員,為掛鉤企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10個一”行動,推動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園區,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源城區通過首席服務員制度累計收集企業訴求共107宗,成功解決企業訴求50宗;幫助16家企業招聘員工320余人,幫助61名企業員工子女就近入學;企業服務中心累計受理辦結各類業務78件次,滿意率100%。

堅持分類施策 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走進源南鎮白田村,整潔的村容村貌讓人耳目一新。近幾年,該村積極發展高品質生態旅游,依托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提檔升級七寨湖旅游發展及環境維護建設,打造成集茶文化、生態環保教育、農耕文化于一體的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鄉村旅游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鎮域經濟發展是“百千萬工程”的主要抓手之一。近年來,源城區在構建“三區兩帶”發展格局的基礎上精準發力,把握好鎮街發展的協同性和差異性,推進7個鎮街“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全面提升鎮域綜合競爭力。

埔前鎮在服務河源國家高新區、源城區工業園發展中借勢借力,積極搶抓產業資源,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推動重點工業企業增資擴產;立足春沐源、客天下、巴伐利亞三大旅游景區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民宿、采摘、研學觀光等旅游業態,2022年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坪圍村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評比機制和“紅旗村組”評比制度為抓手,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清潔行動,打造干凈、整潔、宜居鄉村。

源南鎮持續強化以工補農、以工促農,推動產城融合,全力打造工業強鎮和全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服務支持區工業園擴園工作,完成電子信息等產業園擴園310畝,推動風光電商營運中心、配送中心等鏈主企業入軌經營;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鞏固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果,梯次培育5處森林景觀點,串珠恐龍遺跡公園、橋北公園,形成源南特色林木景觀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完善村級道路、排水排污設施,推進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9家黨群服務中心、4家服務驛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十分鐘服務圈基本構建。

圍繞“做富做旺城區鎮”目標任務,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持續提升街道功能品質,更好地服務中心城區發展,統籌推進上城街道、新江街道組團內涵式發展,加強對傳統建筑、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建設老城歷史文化活力區;推進東埔街道、源西街道提檔升級城市功能和業態,打造北部城市功能核心區。

增進民生福祉 答好高質量發展“民生卷”

12月7日中午12時許,盡管已是下班時間,源城區政務服務中心依然有不少市民前來辦理業務,各個服務區域和窗口秩序井然。

“為了方便群眾辦證,我們提供錯時延時服務,工作日中午12時至下午2時30分時段開放辦公。”源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媛介紹,錯時、延時服務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尤其對上班族來說,延時服務讓他們在下班時間就能“進得來、辦得成”,非常方便。除此之外,該中心還推出了“導辦服務”“雙郵寄服務”“視頻辦公坐席”“幫辦代辦服務”等服務,最大限度減少了企業和群眾跑腿次數,有效地提高了辦事效率。

近年來,源城區政務服務中心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審批服務便民化措施,設置了“跨域通辦”“一件事”主題服務、“辦不成事”反映、視頻坐席、政策兌現等5個特色服務窗口,進一步提升了政務服務水平。2022年,該中心成為全省15個縣(區)級標桿政務服務中心之一,也是河源市目前唯一一個縣(區)級標桿政務服務中心。

走進源城區東城幼兒園,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廊道、各具特色的活動教室、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型、寓教于樂的游樂設施,每個角落都洋溢著溫馨和童趣。東城幼兒園是一所新建的幼兒園,可提供735個學前學位,今年9月開始招生,本學期已招收476名幼兒。

“我區通過新建東城幼兒園、新江街道中心幼兒園,接收保利林語小區、中洲體育新城小區配套幼兒園,新增了54個班1890個公辦學位。”源城區教育局副局長林飛平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已投入8595.61萬元,通過新建公辦幼兒園和購買公辦學位的方式,有效緩解了學前教育學位不足的問題。他還透露,總投入8963.36萬元的中山路幼兒園和二輕幼兒園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即將竣工驗收。屆時,兩所幼兒園可新增33個班1155個公辦學位。

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和幼兒園建設,只是源城區千方百計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縮影。源城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夯實民生基石,紓解民生難題。近年來,該區先后完成6所幼兒園、5所中小學校建設,累計新增公辦學位9465個;完成區人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項目建設,區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新建和提質改造農村公路70.47公里,完成農貿市場升級改造12家,創建綠色社區13個,新建5G基站535座、公共充電樁279座,城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項工程”,累計培訓10680人次,促進就業8602人……這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有效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現場探訪

廣晟源成:技術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河源市廣晟源成建筑節能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廣晟源成),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內,自動機械手來回運作,機器轟鳴聲、鋼材切割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了大干快上的最強音。

廣晟源成位于源城區工業園,總投資約為3.8億元,項目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該公司經營范圍廣泛,涵蓋了技術進出口、門窗制造加工、建筑用金屬配件制造和銷售、建筑裝飾、建筑用金屬制品制造、新型建筑材料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和銷售、五金產品制造、節能管理服務等多個領域。

“我們去年6月開始建設,預計明年2月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睋V晟源成總經理劉文介紹,該公司通過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及倉儲設備,應用工業4.0技術,運用MES生產管理系統、智能立體倉儲系統、自動化生產線,逐步實現從設計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無紙化管理,從“人工找貨”轉變成“導向定位取貨”,全過程自動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加工、物流管理效率,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品損耗和人工成本。項目竣工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億元。

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廣晟源成還不斷強化創新、質量、品牌等三個重要支撐,加強戰略規劃和發展布局,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目前,該公司在建筑門窗、幕墻等領域擁有多項先進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商業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各個領域,并獲得了廣大客戶和行業的認可和贊譽。

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廣晟源成以創新、創造、智贏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產品研發投入的主要手段,以綠色環保產品作為企業新型產品的研究方向,正加快在光伏幕墻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創新步伐,形成更多標準、專利。劉文表示,將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致力于打造幕墻建筑光伏一體化的雙碳、新能源科技型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埔前鎮陂角村:綠美生態激活文旅產業

冬日,走在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的鄉道上,空氣清新沁人,柏油路干凈整潔,美麗庭院推門見綠、起步聞香,田野如詩如畫……不管是駕車行駛在旅游大道上,還是漫步于鄉間的小徑里,來過陂角村的人都會被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

“我們立足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堅持生態立村、生態興業、生態富民,積極探索農林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產業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的發展道路,被授予‘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榮譽稱號?!壁榻谴宕妩h支部副書記李明康介紹,該村立足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謀定“綠富雙贏”產業發展思路,以打造“靜謐山水·蔬香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契機,鋪就村莊產業發展的生態底色,全面完善村內道路、文化場地、綠化亮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開展“五邊四旁”綠化改造,成功打造“四小園”31個、改造“美麗庭院”44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每逢周末,陂角村人流如織。沐浴在冬日暖陽中的蔬香園景點熱鬧非凡,孩子們在田野中、花海中、秋千上、獨輪車上、滑梯上、小火車上盡情歡笑,景區內歡聲笑語、人聲鼎沸。

“周末來陂角村蔬香園的游客有幾千人,村里還修建了停車場,項目年收益達200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40萬元?!崩蠲骺嫡f。

蔬香園位于陂角村黃泥潭片區,項目由村民合作社負責運營,占地50多畝,原本是大片撂荒地,村里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企業經營,并且吸引了周邊10個村小組的村民入股,打造了集賞景采摘和親子游玩等功能于一體的蔬香園,吸引了大量“周末游”“周邊游”游客。今年,陂角村還打造了夢幻田園燈光秀,五一期間,該村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成功點亮鄉村旅游夜經濟。在陂角村鄉村休閑旅游“熱”的影響下,村民們積極創業,不少外出鄉賢返鄉投資,涌現了楊家小院、白云墅、云山溫泉小院等一大批優質民宿和沈家土菜館、欖樹下等一批具有客家風味的特色農家樂,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良好的生態吸引了不少項目入駐: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充分利用陂角村的山水風光,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投入30億元建設咖啡廳、溫泉酒店、禾悅莊、龍骨樂園、心型稻田等網紅打卡點,每年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游客超20萬人,引領全村發展鄉村旅游新業態;智慧蔬果夢工廠以櫻桃番茄(“粵字號”特色產品)為主導產業,先后投入18億元,引進了先進的水肥營養控制系統、灌溉設備及溫室設施,實現綠色無污染標準化種植,每年收益達1億元。

李明康表示,陂角村將繼續搶抓“百千萬工程”機遇,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鼓勵鄉賢返鄉創業、村民自主創業,持續復制推廣村企合作共贏模式,依托富鎮強村公司等平臺大力發展集體產業,進一步打開整村全域旅游新局面,譜寫陂角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線故事

湘妹子劉晨暉與航嘉共成長

為邁向百億產值新征程繼續奉獻

在航嘉工業園三期工程項目建設現場,一座座嶄新的標準化廠房迎風矗立,一條條寬闊的大道向外延伸,這讓劉晨暉回憶起剛來航嘉工業園的情景?!皠倎砗郊喂I園的時候,門口還是一片黃土,人煙寥寥,交通不便,想去最近的飯店吃飯都要開車十幾分鐘。”劉晨暉說。

2009年,剛畢業的劉晨暉從湖南來到河源,進入航嘉工業園,成為了產品研發部門的一名普通員工,主要負責臺式機箱的研發。經驗不足的她,一開始總是碰壁,但她毫不氣餒、邊干邊學,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專業課程培訓,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為自己“充電”。工作忙碌之余,劉晨暉也不曾停止學習的腳步,她根據工作需求上網課、找老師,向前輩、同事們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剛開始,我什么都不懂,經常向前輩和同事請教,他們也很照顧我,耐心地教我?!眲⒊繒熣f。

14年來,劉晨暉見證了航嘉工業園從小到大,直至如今三期即將竣工的歷程。她也從一個小小的產品研發員,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商務經理。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航嘉工業園一定能邁入百億產值新征程,并實現上市的目標。

近年來,航嘉工業園附近開發了巴伐利亞莊園、春沐源小鎮等景區,各種農莊、網紅夜市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前來游玩的市民及游客絡繹不絕,贛深高鐵的開通更是讓劉晨暉深切感受到河源的宜居和便捷。最終,她選擇在這里成家立業,扎下根來。

說到未來的規劃,劉晨暉表示,將努力精進專業能力,不斷向前,與航嘉工業園共同成長,為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觀察有感

貼心為民辦事 建設幸福源城

市政協委員黃芬梅:

第一站來到了河源市唯一的縣(區)級標桿行政服務中心——源城區政務服務中心,雖然大廳里擠滿了人,但秩序井然。工作人員熱情主動,考慮到了為民辦事的方方面面。比如,有免費的復印窗口、“辦不成事”的反映窗口,還有異地辦理、網上辦理等便民服務。這讓我深切感受到源城區在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我相信,源城區建設宜居、宜商、宜游的幸福源城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河源市惠到萬家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石文:

這次采訪,參觀了源南鎮白田村和埔前鎮陂角村,這兩個村莊有各自的特色產業。比如農業、旅游業等,這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帶動了整個村莊的發展。作為農業企業管理者和自媒體人,我不禁想把這些美好的變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振興的魅力。同時,我也希望當地政府部門繼續深化改革,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王嘉豪:

近年來,埔前鎮陂角村在農旅結合的發展道路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無論是蔬香園,還是春沐源小鎮,我都能感受到它們的生機與活力。在發展農文旅結合的過程中,陂角村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打造宜居鄉村,把自身“變美”的同時,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同時,依托自身優勢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為河源其他鄉鎮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希望陂角村在保持原有鄉村風貌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吸引力,打造成為一個都市郊野度假勝地。

《羊城晚報》記者吳奕鎮:

此次調研,采訪團走進現場、聽取介紹、了解情況,近距離感受到源城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新變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東城幼兒園。作為一所投入使用不久的公辦幼兒園,該園不僅有齊全的教育設施配套,還能夠將新的教育理念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實屬不易。見微知著,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充分了解了源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民生實事等多方面的成效,感受到了源城推動各項工作“表”與“里”的匹配、“內”與“外”的發力、“上”與“下”的共振,更感受到了源城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責任與擔當。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邱權亮:

當前,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不足、幼兒入公辦園難的問題成為許多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新建成的公立幼兒園,源城區東城幼兒園有效緩解了源城區學前教育學位不足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良好的學校環境、完善先進的教育設施設備、豐富多樣的課程設置,能夠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記者評說

順“市”而為 大有可為

一批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項目,反映出源城高質量項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日益顯著。作為河源的中心城區,源城區與市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市區一體”是源城區最大的特點、最大的區情,也是最大的優勢。順“市”而上,打開產業發展空間,源城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

如何順“市”?應不止在地理位置上,還在于“產城融合”的腳步中,按照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理念,強化城市功能,完善交通、用水、用電、燃氣、通信等基礎性生產要素配套,加快教育、醫療、文體、公交等公共服務生活配套,促進人口集聚、產城融合,提高產業園區承載力和土地價值,才能吸引優質企業、優質項目落戶。采訪中,不少企業亦表示,落戶源城,除了看中源城工業園區位、配套資源等明顯優勢外,還看重源城的居住生活環境。

冬日暖陽下,漫步田野間,這真是一種美美的享受。當下,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群渴望通過休閑度假來緩解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诖?,源城區因“市”利導,立足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全力打造“靜謐山水·蔬香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每逢周末,數千名“周末游”“周邊游”游客涌入春沐源小鎮、疏香園等景點,不僅為當地帶來了人氣,更帶來了實打實的經濟收益。

行走在源城,最大的感受是腳下這片熱土,正迸發出不竭的發展動能,涌現出令人驚嘆的爭先勢頭。采訪中,“最好”“最優”“引領”等聲音不時出現在耳畔,并且這種“優秀”仿佛成了一種自然,這也許是對源城人民勇擔千鈞重任的最好注腳。吸引人才、集聚產業、集群發展……敢于爭先,勇立潮頭,源城正以空前的干事創業熱情,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總策劃:曾淑梅

■總統籌/總執行:楊建平

■采寫統籌:范建國 趙鋒

■編輯統籌:李天鴻 劉遠朋

■本版稿件采寫:本報記者 譚紹丁

陳思芬 陳星 李建華 廖司弦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林科

■本版稿件統籌:譚紹丁

    上一篇:同飲一江水 共筑深河情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