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古竹秀埔河畔的抗日烽火

戰斗一天兩夜,重挫南進日軍

2024-01-28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c79bd9fa70fce3d09fdecb124e7bd810_hyrbs0128001_002_01_s.jpg

■中共東江后方特別委員會五位主要領導人。組織部部長:鐘俊賢(左上);青年部部長卓揚(中);宣傳部部長黃中強(右上);特委書記梁威林(左前);武裝部部長鄭群(右前)。(1946年5月攝于香港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在今江東新區古竹鎮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其中,在后東特委、東江縱隊領導下,1945年6月12日,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全隊、東江人民抗日自衛總隊一部分以及國民黨河源守備大隊的數路武裝隊伍,在古竹東江河秀埔一帶激烈戰斗了一天兩夜,給日軍以重挫。

東縱戰略布局與后東抗戰力量匯聚

1938年10月12日,侵華日軍在惠陽大亞灣登陸,東江下游各縣及廣州相繼淪陷。在此前后,中共廣東省委及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根據中共中央關于要在日軍占領區開辟抗日游擊區的指示,派一批共產黨員到東莞、寶安、惠陽、增城等地組織抗日武裝。12月2日,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在惠陽周田村成立了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曾生任總隊長。12月下旬,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員會及寶安、增城黨組織領導的東莞模范壯丁隊等幾支武裝隊伍在東莞苦草洞進行整編,成立了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任大隊長。兩支武裝共200余人。

1939年9月,日軍再次在大亞灣登陸。至年底,兩支游擊隊共發展到700余人。1940年3月,兩支游擊隊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圍攻,被迫向海豐、陸豐轉移,途中被追擊堵截,損失嚴重,最后剩100余人。1941年底,日軍進攻香港九龍地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派出武工隊挺進港九敵后開展游擊戰。1942年2月,港九武工隊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為適應斗爭需要,1943年,中共中央指示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12月2日,東江縱隊在惠陽坪山正式宣布成立,曾生任司令員,林平(尹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主力大隊、5個地方大隊和1個護航大隊。

1944年下半年,廣東臨委認為日軍會再占惠州,進攻東江上游,省臨委書記尹林平指示后東特委逐步恢復組織活動,組織武工隊開展抗日宣傳和武裝斗爭。

1945年,東江縱隊為了加強開辟羅浮山抗日根據地的力量,第五支隊奉命派出1支小部隊深入到博羅、河源發動群眾,開辟新區,建立了古嶺大隊,并從第五支隊和獨立第二大隊各抽調1個中隊,組成獨立第一大隊,加強古嶺地區的斗爭。

為了幫助后東地區建立武裝,前東特委從東江特委抽調軍事人員前往協助工作。1941年就已被調到粵北省委統戰部工作的黎孟持,受梁威林之命,協助后東特委調查古竹地區的黨員有多少槍支彈藥,然后動員他們把槍支彈藥借出來,迅速建立抗日武工隊。

1945年春,黨組織恢復活動后,根據中共廣東省臨委、東江縱隊的指示,開辟東江上游抗日游擊基地。1945年春夏之間后東特委組建了4支抗日武裝。“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在紫金縣的古竹、義容、黃塘、白溪等地和河源縣的康禾、黃村等地及惠東縣的崗派等地活動。據黎孟持回憶,在古竹成立的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由陳果任大隊長,隊員由原來的10多人發展到70多人,在古竹、義容、青溪、烏禽嶂,以及紫河邊、紫惠邊、紫五邊、紫博邊一帶活動;“紫五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在紫金縣的中壩、敬梓等地和五華縣的長布、華陽、塘湖等地活動;“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新豐北部山區活動;“熱水鄉抗日自衛大隊”在和平縣西部山區活動。為統一指揮這4個大隊的行動,成立了“東江人民抗日武裝自衛總隊”(下稱“東總”)。

1945年5月,日軍向東江上游各縣推進,17日占領河源城,并打通了從河源經燈塔、忠信、和平至江西省贛州的通道。“東總”成立后,于6月12日,在紫金縣古竹對岸的秀埔伏擊沿東江河西岸向南開進的日軍。

古竹的紅色根基與民眾抗日自衛隊的壯大

古竹很早就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武裝基礎。

早在1938年夏,古竹就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裝隊伍。當時他們就與黎慕堂、黎伯友、黎雨樓、賴文等人召開鄉紳會議,以抗敵后援會的名義組建了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黎伯樞擔任大隊長,許梅階為副大隊長,黎慕堂為秘書,黎明為副官。大隊以下按自然村根據武裝人數多少,分為4個中隊、1個獨立小隊。水東、樓嶺中隊由陳果任中隊長、葉漢民為副中隊長,湖沙中隊由許紹增任中隊長,榴洞孔布中隊由賴德彰任中隊長。新圍中隊由黎春濃任中隊長,蓼坑設小隊由黎士奇任小隊長,全大隊共400多人。后來由鄧耐香負責發展毗鄰的博羅藍田、河源秀埔,通過致公黨員葉少梅,取得國民黨河源縣縣長馬克珊的同意,組建了抗日第三常備大隊,葉少梅任大隊長、葉丙南任副大隊長,在秀埔為常備中隊,葉濃青任中隊長;藍田組建了以朱必達為中隊長的常備中隊。共有480多人,并通過抗敵后援會,取得國民黨政府承認,使各地自衛隊成為“合法化”的抗日武裝。

惠州淪陷后,國民黨第四戰區第三游擊縱隊司令駱鳳翔撤到古竹,為擴充實力,表示團結抗日,制定了《鄉村民眾抗敵自衛協會組織大綱》和《鄉村鎮民眾抗敵自衛協會工作實施要領》,將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編為該縱隊第六大隊,黎伯樞任警備區主任。為了提高自衛大隊的政治、軍事素質,征得駱鳳翔的同意,舉辦軍事集訓班,學政治、學軍事,提高戰斗力。在紫博邊、紫河邊、紫惠邊偵緝漢奸、追捕土匪、監視有關對象、防敵空襲、維持治安,保護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機關的安全。

抗日戰爭時期,古竹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很早就在古竹建立了領導機關。1939年1月,中共紫金縣臨時工作委員會在古竹成立,為加強黨對東江地區革命運動的領導,決定成立東江特委。同年2月,中國共產黨東江流域黨員代表大會在古竹鎮召開,東江沿岸各縣領導都參加了會議。

1945年2月,后東特委黃村會議后,梁威林、鄭群在古竹組建了人民抗日武裝隊伍,黎孟持、陳果等人籌集了駁殼槍2支、步槍10多支,又組建了武工隊,發展到70多人。后來擴編為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陳果任大隊長,負責防奸防敵和保衛后東特委、中共紫金縣委的安全。6月,后東特委又在古竹蓼坑成立東江抗日自衛總隊,梁威林任總隊隊長兼政委、鄭群兼副總隊長,黃中強抓政治工作,在古竹、義容、青溪、白溪、烏禽嶂和惠紫邊、紫博邊打開了抗日鋤奸的新局面。

據張杰的《抗日的堅強堡壘 支前的可靠后方——淺談紫金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作用》(載《紫金文史》第10輯)一文中介紹,河源泥金鄉黃行可是國民黨惠淡指揮部指揮官宋士臺的秘書,橫行鄉里,魚肉人民,破壞抗日,紫河大隊趁其回家之機,化裝進村,將他除掉。

國民黨梁桂平司令部和惠州銀行淪陷后,也遷到了古竹。為控制古竹地區,派遣特務到各村搜集共產黨的情報,實行“白色恐怖”。于是武裝隊伍則晚上出擊,實行各種奇襲,時而刺殺其哨兵,時而襲擊其薄弱環節,聲東擊西,攻打惠州銀行,奇襲鹽警隊,智打保衛團,搞得梁部坐臥不安,梁桂平無可奈何,只好將司令部轉移。

秀埔河邊的激戰與日軍的挫敗

梁桂平司令部撤走后不久,1945年5月,侵占惠州的日軍,時不時由東江溯江而上,進犯博羅、河源。

1945年6月,梁威林、鄭群接到密報,日軍船隊將運送軍用物資從河源開往惠州,便商定在東江河古竹至秀埔一帶伏擊日軍船隊。以紫河人民抗日自衛大隊全隊為主,抽調東江人民抗日自衛總隊的一部分,組成300多人的主力部隊,開赴古竹待命。

當時在秀埔駐有國民黨河源守備大隊200多人,大隊長為葉少梅。葉少梅在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華南黨支部秘書長。1902年出生于廣東梅縣畬江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勤奮好學。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接受惠(陽)寶(安)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鄭天保(鄭晉)的邀請,前往惠陽坪山參加抗日游擊工作,后因該隊改編在東江古竹、觀音閣等地從事匪情調查。在駐古竹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分團長黎孟持的幫助下,偵悉桂山土匪的情況,上報后肅清了桂山匪患。隨后被委任為河(源)、博(羅)、紫(金)三縣聯防主任,維持社會治安和水陸交通安全,后又應邀到香港籌辦運輸行任經理,搶運汽油、棉紗、布匹等物資支援抗日后方。香港淪陷后,于1942年春攜眷返回河源秀埔,邊經營生意,邊宣傳民主抗日。1944年在河源警備區大隊第三大隊任隊長,利用這一合法地位掩護抗日民主活動,與東縱在古竹活動的聯絡員聯系,互通情報。

為確保伏擊的勝利,梁威林讓早就與葉少梅有聯系往來的黎孟持及葉漢生2人前往與之談判。

經過談判,葉少梅完全支持聯合作戰的主張,要求派1個中隊進駐秀埔,以增加守備大隊的力量,并且同意這次聯合作戰由東江人民抗日自衛總隊總隊長兼政委梁威林指揮。

6月12日,抗日總隊100多人在鄭群和梁威林的指揮下,與葉少梅帶領的100人隊伍一起,在藍田河口設伏。此外,還有毗鄰秀埔的古竹潮沙村的50多名群眾武裝,在該村黨支部書記的率領下,帶著土槍土炮從側面配合作戰。當日軍進入伏擊地點秀埔老鼠石時,各路人馬同時發起猛攻,日軍遭到埋伏,一時措手不及。日軍軍械精良,雖人數處于劣勢,仍負隅頑抗。鏖戰到白熱化時,鄭群、梁威林便握著駁殼槍沖鋒在前,指揮部隊向日軍射擊。由于是第一次帶兵打仗,鄭群在戰前有一點緊張,但待戰斗打響后,反而愈戰愈勇,對擦臉而過的子彈毫不在意,只知緊握駁殼槍在隊伍最前面猛沖猛打。葉少梅在戰斗中亦身先士卒,并光榮負傷,后受到表彰。

整個戰斗過程異常艱苦,持續了一天兩夜,打得日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是日軍進攻東江上游以來從未遭到的重挫。這一戰,擊毀日軍全部船隊,斃敵6人,繳獲機槍、沖鋒槍、步槍、手榴彈及被服等一批和橡皮艇1艘。

古竹東縱革命遺址群的規劃與保護

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在古竹留下了一片革命遺址群。據2019年6月17日河源市人民政府在回復《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243號代表建議答復的函》中介紹,江東新區古竹鎮抗日戰爭時期遺址遺跡資源豐富,有榕豐村農會舊址、東江人民抗日自衛總隊舊址、榕豐革命子弟學校舊址、榕豐兵工廠舊址、中共東江特委指揮所舊址、冬坑兵工廠舊址、黃沙坑東江特委干部培訓學校舊址、水東抗日戰場遺址、湖洋窩抗日戰地醫院舊址、革命烈士紀念碑、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部舊址(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紫金分團團部舊址)、中共東江特委第一次黨代會舊址、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中共東江后方特委舊址、水東抗日井、王全福烈士故居、王超沾烈士故居共17處。

據悉,江東新區已制定了革命紅色遺址保護利用規劃,計劃建設完善江東新區古竹鎮革命舊遺址群,做好舊遺址群保護利用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建設工作順利進行、如期完成、發揮效益。

■本報記者 凌麗

本文主要依據資料:《紫金文史》第10輯、《鄭群戎馬歲月憶述集》《黎孟持》等

    上一篇:河源曬雪 不遜爾濱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