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
深耕厚植謀發展 篤行致遠向未來
■為深入推進“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河源檢察機關主動問需于企、發現堵點,幫助解決問題。
■民生無小事,“檢護民生”有力度也有溫度。
■開學季,市檢察院檢察官拿著毒品模具和同學們互動,講解毒品的危害。
■“檢察院+保護區”助力植物界“大熊貓”大苞山茶野外回歸。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風正揚帆、征途如虹。近年來,河源檢察機關主動融入全省檢察工作和河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目標,扎實推進法治河源、平安河源建設,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進展。
積極推進“2+3”專項行動(“檢察護企”“檢護民生”、醉駕專項治理、盜竊專項治理、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辦理的案件先后入選全國檢察偵查案例庫、廣東民事檢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典型案例、全省檢察機關“十大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的案事例:河源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案例獲評全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事例,“河檢護源”品牌獲評2024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十佳文化品牌”、2024年度全省檢察機關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優秀事例、全省“雙十佳”檢察新媒體優秀作品獎。
河源“生態檢察”“服務營商環境”“檢察偵查”“監檢協作”等工作獲省檢察院肯定,相關經驗做法獲《法治日報》《檢察日報》《南方日報》等報道92篇次。
新征程揚帆,奮楫再出發。河源檢察機關將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著力維護民生民利,為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廣東檢察持續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扎實推進“檢察護企”
“檢護民生”專項行動
在縱深推進“檢察護企”“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中,河源檢察機關注重優化檢察“供給”,用心用情助力企業發展行穩致遠,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既面對面深入‘問診’,也點對點聽取訴求?!笔袡z察院把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與加強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開展“檢察護企·走進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系列活動,全市兩級院領導帶隊走訪園區、重點企業和商會41個,在園區設立檢察官聯絡站、重點企業設立聯絡員,建立“企業直通車”線上平臺等,精準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河源市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共受理涉企反映、投訴事項31件,有效幫助40余家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今年6月,《河源市檢察院創新設立“一站式”服務監督平臺 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提檔升級》項目獲評全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事例,這也是全省檢察機關首批五個典型案事例之一。
生產和管理是企業之兩翼,需并駕齊驅。在加強涉企案件辦理的同時,結合案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河源檢察機關積極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助力企業及員工提升法治意識,幫助企業堵住管理漏洞。
在鄭某、李某、鄧某等人盜竊案中,鄭某等人作為公司工作人員,合謀竊取公司財物,一審法院判決鄭某犯職務侵占罪,東源縣檢察院審查認為一審法院認定職務侵占罪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量刑畸輕,依法提出抗訴,后市中院改判盜竊罪,李某由有期徒刑2年6個月改為10年9個月,鄭某由有期徒刑5年改為11年,鄧某由有期徒刑7年9個月改為11年。
該案成功辦理充分體現河源檢察機關對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準確定性、依法懲處,依法維護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企業也從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強化監管,避免財物進一步損失。
市檢察院辦理的河源某科技公司與某高新材料公司及第三人租賃合同糾紛抗訴案入選廣東民事檢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63人,同比上升79.12%;起訴破壞公平競爭領域犯罪37人,同比上升76.19%。
圍繞民生領域“小切口”,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河源檢察機關緊盯群眾身邊的“小事”、緊貼社會治理難點堵點,運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溫度”,以更優法治“供給”,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今年4月,紫金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鄭某個人戶籍信息被注明為“無戶口”。鄭某為非婚生子女,因無出生證明,無法申請戶籍登記,這也成了鄭某自食其力路上最大的阻礙。經紫金縣檢察院推動,今年6月,鄭某成功落戶在其父親的戶口名下。
為有效推動類案問題的解決,紫金縣檢察院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加快推動無戶籍人員解決落戶問題。目前,已督促優先解決未成年人戶口登記問題13人。
全力守護“夕陽紅”,助推養老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河源檢察機關聯合民政、公安、衛健、應急、住建、消防等部門開展養老機構專項聯合檢查行動,共對全市47家養老機構進行調查,重點關注消防設施、食品安全、老年人日常護理、住養環境以及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招錄管理、健康體檢、入職查詢等情況,共排查線索42條,立案42件,發出檢察建議18份。
持續抓實司法救助工作,共辦理司法救助66件151人,發放司法救助金79萬元。
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傳銷、養老詐騙等犯罪308人,檢察環節追贓挽損99.51萬元,受理民事支持起訴案件11件;批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3件3人。
打造生態檢察品牌 助力河源綠色崛起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河源,河源檢察機關一直砥礪前行,從未懈怠。河源檢察機關以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為抓手,著力構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新格局,為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提供有力檢察保障。
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針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共審查逮捕31件52人,審查起訴45件94人,辦理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13件,發出檢察建議53份,督促修復、治理被損毀污染的林地、耕地、水域4.4萬余畝,處理生活垃圾、固體廢物1.71萬余噸,起訴17件,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7593.315萬元,獲得法院支持7200.33萬元,挽回被非法開采的礦產資源總案值5831萬元。
今年,河源檢察機關繼續深化“河檢護源”生態檢察品牌建設,深入開展珠江流域公益訴訟檢察,辦理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公益訴訟案件27件,實現兩級檢察機關立案全覆蓋。深化“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先后在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東江國家濕地公園等地設立生態修復實踐示范點。依托公益訴訟專項資金,在示范點開展“大苞山茶野外回歸”、異地補植復綠、增殖流放等活動,經驗做法獲《檢察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關注和報道。
“河檢護源”品牌獲評2024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十佳文化品牌”、2023年度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檢察藍”繪就法治化新畫卷
河源檢察機關積極參與“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使問題在起始狀態得到有效識別和處理,不斷提升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水平。
選派75名檢察官進駐101個鎮街綜治中心,實現綜治中心“吹哨”事項有效承接、及時辦結。充分發揮檢察服務中心、派駐鎮(街)檢察室作用,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風險排查,今年以來,已對406件信訪案件全部做到“件件有回復”。
河源檢察機關持續深入貫徹落實“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要求,堅持“四大檢察”協同發力,積極探索多元化調處矛盾糾紛新路徑,制定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工作的意見》,共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31份,同比增長44.4%,努力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堅持懲治和預防相結合、治理與治罪并重,積極參與酒駕醉駕綜合治理。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醉駕案件618件619人,同比分別下降48.33%、48.24%。多次與公安、法院對接,落實醉駕新司法解釋,深入貫徹快速辦理機制,適用率為74.6%,排在全省第二名。
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用足用好捕訴職能,加大對職業慣犯、團伙作案、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等嚴重盜竊犯罪的懲治力度,形成高壓懲治態勢。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盜竊案件261件326人,同比上升27.27%;追贓挽損52萬元。
共繪“同心圓” 守護“少年的你”
河源檢察機關秉持為民初心,立足檢察職能,以辦案為切入點和著力點,積極主動攜手相關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社會力量、家庭力量,共同構筑未成年人保護“同心圓”,以更加有為的檢察履職凝聚更多未成年人保護共識。
市檢察院專門成立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實施方案》,開展“護苗成長”十大行動,用心用情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強化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今年1月—8月共批捕159人、起訴151人。與市紀委等10個單位聯簽《河源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實施辦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將電競酒店、劇本殺等非傳統行業納入強制報告主體范圍予以規范,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堵塞監管漏洞。
在9月份開學季,舉行系列普法宣傳活動,送上開學季“法治大餐”,給中小學師生精心定制《“新少年”河源檢察課堂專版》,贈送給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生16萬余份。全市檢察機關的法治副校長先后到學校給師生上法治課,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深入開展“深耕未檢沃土 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將法治宣傳資源向偏遠鄉鎮傾斜,共開展法治宣傳活動97場,普及師生、家長3.9萬人次。
完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的銜接機制,用“綜合救助”取代“單一型”扶助,以精準施策助推司法資源利用最大化。如東源縣檢察院辦理的潘某鵬、吳某軒被搶劫案,案件造成一名被害人顱腦損傷處于半昏迷狀態、另一名可能面臨終身殘疾的嚴重后果,市、縣兩級檢察院及時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報告,以聯合救助的形式,向被害人發放救助金超30萬元,切實解決其燃眉之急。
8月27日,我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項報告獲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
堅持為法治擔當 把高質效辦案抓得更優
河源檢察機關緊緊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基本價值追求,全力提升案件質效。
做優刑事檢察。深入開展刑事訴訟法律監督辦案質效提升專項活動,常態化開展對派出所巡回監督,發出偵查活動監督通知書 386件次。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在“兩法銜接”平臺共錄入案件337件,移送偵查機關21件。加強刑事執行檢察監督,深化開展對全市看守所、社區矯正的巡回檢察,核查糾正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32人。
做強民事行政檢察。共受理民事檢察監督案件140件,針對民事審判程序與執行程序中存在違法情形的案件提出個案檢察建議39份、類案檢察建議4份(涵蓋串案36件),促進審判機關依法履職。做實行政檢察穿透監督,辦理行刑反向銜接案件282件,共發出84份檢察意見,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做好檢察公益訴訟。與市婦聯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公益訴訟工作協作機制的意見》。在去年辦理全省首例非法販賣恐龍蛋化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基礎上,成功促成將“檢察公益訴訟”條款寫入《河源市恐龍地質保護條例》地方性法規。
持續深化紀委監委向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線索移送機制,加強對移送線索的調查核實,對存在違法情形的民事案件立案34件,發出類案檢察建議3份、個案檢察建議7份。
■本版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賴勇生 鄧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