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供銷系統全力構建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織密“供銷一張網” 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東源縣冷鏈物流產業園
■粵供優選農產品展示中心
核心提示
抓好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今年以來,我市供銷系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構建“供銷一張網”為重點,聚焦糧食“產、購、儲、加、銷”等核心環節,打造“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推動糧食全產業鏈服務網與上、中、下游農資農技服務網、冷鏈物流骨干網、農產品直供配送網“三張網”融合發展,深入聯農帶農助農,致力將河源打造成為廣東供銷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市,助力“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
在上游第一產業,我市供銷系統著力打造覆蓋“耕、種、管、收、售”等農業生產全程、綜合配套、運行高效的供銷公共型農資農技服務網,發揮全程化服務優勢,抓好農資保供穩價。在中游第二產業,著力構建覆蓋全市特色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突出補齊農產品冷鏈短板,致力解決生鮮農產品保鮮問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在下游第三產業,著力構建直接連接田間與餐桌、全程標準化、可溯源的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突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致力于解決農產品“難賣”“賣不到好價錢”問題。經過全市供銷系統不懈努力,今年,全市在織密農資農技服務網、構建一體化冷鏈物流骨干網、拓寬農產品直供配送網、構建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及推進“社村”(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供銷系統織密“供銷一張網”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構建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深入聯農帶農助農
為了激活農業“春水”,今年以來,全市供銷系統圍繞“耕、種、管、收、儲、加、銷”各環節,逐步構建“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糧食全產業鏈,深入聯農擴面,全面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廣東供銷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市,走上全鏈條躍升之路。
和平縣是全省第一批12個縣(市、區)開展“社村”合作試點縣之一,當地供銷社合作社主動作為,試點發展“供銷農服公司+村委”“供銷農服公司+縣國資中心”合作模式,以生產、供銷、信用綜合合作為紐帶,以拓展公共型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重點,以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為核心等方式,推進撂荒耕地整治及生產托管業務,帶動和平縣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推動供銷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撂荒耕地多位于山嶺旁、河床邊,土質松軟、地力不良,且開發難度高,如果沒有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撐,難以復耕復種。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成立后,這一道難題就有了“最優解”。對此,我市供銷系統在5個縣建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業務輻射全市46個鄉鎮,已累計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約10萬畝次,各服務站技術服務人員為農戶、專業合作社以及村集體提供更廣泛、更靈活、更便捷的全鏈條社會化服務。
農產品綜合服務站建成運營進一步促進農戶生產經營的合作化、規范化、專業化,既可以提供統一“耕、種、管、收、售”等“一條龍”收成保底式托管服務,也可以根據農戶生產實際需要提供單一環節“點單式”作業服務。農產品綜合服務站的建成使用,更好地帶動周邊農戶、專業合作社以及村集體等發展農業生產。
“我們的服務中心自今年7月份運營以來,共收購糧食約6000噸,烘干糧食1000多噸,解決了當地農戶的收儲難題。” 河源天潤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鵬說,該服務中心總投資5000萬元,于2024年1月動工建設,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烘干中心及樓房倉的投入使用,能為散戶、小農戶等群體提供清理、干燥、儲存、加工等服務,有效減少糧食損失。該項目投入運營以來,共收購糧食約6000噸,烘干糧食1000多噸。
該中心的投入運營,是我市供銷系統推動廣東新供銷天潤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加快融入河源市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建設及公共型冷鏈糧食倉儲加工配送項目建設的舉措之一。目前,我市供銷系統正加快推動公共型冷鏈糧食倉儲加工配送項目落地,在和平縣冷鏈物流產業園已建成廣東供銷天業(和平)倉儲項目,成為原糧接收、烘干車間以及樓房倉和一站式服務中心。
織密農資農技服務網
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
當前,不少農村地區面臨“打工顧不上種地、種地耽誤掙錢”和“年輕人不愿在家種地”等矛盾。基于此,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多環節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在我市不斷涌現。全市供銷系統各家農服公司升級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由建設為主轉向全鏈融合、全程服務,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幫助農戶增產增收。如今,隨著托管服務的大面積鋪開,更多“90后”“00后”“田管家”駐進村里,當起職業新農人。他們在農田裝上“智慧大腦”,幫助老農從“看天吃飯”變成“看屏種田”,種地越來越有科技范。
自落戶河源以來,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河源農服公司(下稱河源供銷農服)已成立了5家縣域供銷農服公司,聯動農業服務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共32家,充分發揮專業植保業務優勢,不僅把植保專業課程送到鎮村,還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進行宣傳。河源供銷農服負責人李志洋介紹,該公司今年在全市共開展農業社會服務14萬畝,病蟲害統防統治4萬畝、農業生產托管7萬畝,水稻植保方案1.4萬畝,單一統防統治飛防業務1.6萬畝。
河源農服助農事例只是我市織密農資農技服務網,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據介紹,近年來,市供銷社積極開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依托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在東源、和平、龍川、紫金、連平建成5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提供“生產、供銷、信用”公共型社會化服務,進一步促進小農戶生產經營的合作化、專業化、規模化,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據了解,今年以來各縣域農服公司全力推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等生產托管服務,進一步夯實農業產業基礎,保障糧食安全,累計完成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6.07萬畝次,其中撂荒耕地托管服務面積2.7萬畝次,開展培訓2605人次,服務帶動周邊小農戶13115戶。
接下來,我市供銷系統將在全市范圍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逐步推動農資農技全程社會化服務網絡在我市全面鋪開,全面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進一步完善農資農技服務網,促進糧食種植專業化、規模化。
一體化冷鏈物流骨干網 建設駛入“快車道”
在快速發展冷鏈物流領域,我市供銷系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決心,加速推進一體化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逐步成為覆蓋全市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一體化農產品冷鏈物流保障體系,為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供銷冷鏈、助農優鮮。紫金縣冷鏈物流產業園依托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骨干網突出公共型定位和基礎設施作用,面向農業農村,為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服務提供基礎設施保障,重點針對農產品季節性、分散性、易損性等特點,通過冷鏈服務,降低腐損率,為廣大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冷藏冷凍、流通加工、冷藏運輸等服務,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據了解,該產業園的投入運營,將進一步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帶動當地的藍塘土豬、三黃雞、春甜桔、絲苗米等優質土特產“出圈”,拉動當地預制菜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助力紫金加快建設農業強縣。
紫金縣一農業公司是直接受益企業之一。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之前只能到周邊市縣租凍庫存放貨物,不僅成本高,也制約發展。自從有了紫金縣冷鏈物流產業園,鮮果、茶葉等農產品都可以在本地冷鏈存儲并直接配送,“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紫金縣冷鏈物流產業園投入使用,是供銷合作社補齊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公共型冷鏈物流短板的有力舉措。據介紹,供銷合作社依托廣東新供銷天業冷鏈集團有限公司,建設一體化冷鏈物流骨干網,全市規劃冷鏈庫容10萬噸,已建成8.5萬噸、在建1.5萬噸。其中,東源縣、紫金縣冷鏈物流產業園已與全省冷鏈物流骨干網組網運營,和平縣冷鏈物流產業園正在招商運營,冷鏈物流服務縣域全覆蓋的規劃目標逐步實現。
此外,我市供銷系統結合自身實際,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連平縣鷹嘴蜜桃為切入點,探索開展冷鏈物流補助試點工作。通過省、市、縣供銷合作社及社有企業多方協作,打通鷹嘴蜜桃流通壁壘,提升農戶利潤空間和品牌美譽度,取得農戶增產增收、農業提質增效可喜成效。據統計,試點工作助銷鷹嘴蜜桃1002噸,與超過200家種植戶達成交易額共1303萬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次,打造供銷冷鏈助力河源特色優質農產品流通的新模式。
廣東新供銷天業冷鏈集團有限公司河源地區負責人鐘揚帆表示,“從田頭到餐桌”的公共型農產品冷鏈供應鏈服務體系正助力全市越來越多的特色優勢產業形成集群,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搭乘“供銷冷鏈 助農優鮮”直通快車走得更遠。
拓寬農產品直供配送網 助力農產品“出山入灣”
在和平縣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服務中心,從出庫、分揀到裝車、運輸,每天凌晨3時至上午10時,占地約2100平方米的配送服務中心都是一片繁忙景象。該中心負責人介紹,該中心為全縣54家個體戶、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配送蔬菜、糧油等產品,食材都做到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溯源。
據了解,為做好這一項工作,該中心率先搭建統一收集、統一檢測、統一配送的“和平子平臺”服務網絡,進一步整合前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生產主體和后端機團配送、電商平臺等資源,引導各類農產品種養經營主體發展標準化、訂單化農產品直供配送模式,構建直接連接田間與餐桌、全程標準化、可溯源的放心農產品配送網絡,確保食品安全。
和平縣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服務中心的快速發展,是我市穩步拓寬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建設,助力農產品“出山入灣”的生動寫照。市供銷社圍繞“以城帶鄉、以銷促產、扶農助農、產業興旺”目標,著力打造河源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中心和直供基地,實現產銷無縫對接。目前,源城區、和平縣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服務中心及河源粵供優選供應鏈有限公司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其中,源城區配送服務中心重點開展市區機關單位、學校食堂食材配送,目前服務19個客戶,年營業額近2000萬元。河源粵供優選供應鏈有限公司整合發掘河源本地特色優勢農產品,聚焦河源區域及周邊城市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業務,提供農產品供應鏈全鏈條服務,從銷售端推動供應鏈各環節各要素融合發展,年營業額達3200多萬元。
同時,全市供銷系統著力推進“社村”合作,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今年8月,和平縣正式被列入省級“社村”合作試點縣。當前,市供銷社在和平縣同步謀劃、一體推進“社村”合作省級試點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改革試點任務,在2026年實現“縣域運營公司年營收達億元以上;新發展4個鎮級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服務站年營收2000萬元以上;創建33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典型村);發展培育40個‘供銷農場’;帶動參與‘社村’合作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達到50萬元以上”的目標,讓供銷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三社”形成融合發展機制,把小農戶與外部市場有效對接,更好服務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著力構建“供銷農場生產服務中心—糧食綜合服務中心—儲備加工配送中心—品牌及數字化運營中心”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市供銷社黨組書記吳志鴻表示,接下來,全市供銷系統將致力建設“供銷農場生產服務中心、糧食綜合服務中心、區域儲備加工配送中心、品牌及數字化運營中心”等多層次服務體系,形成集種子種苗、種植服務、烘干加工、倉儲物流、配送零售、品牌運營于一體的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在縣、鎮、村全覆蓋,力促全市糧食自給率穩步提升。
■文/圖:本報記者 肖斌 通訊員 周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