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國家高新區“軟硬”兼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錨定發展新態勢 書寫時代新答卷




核心提示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從重“數量”到更重“質量”,從“看產值”到“看新質”……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堅持制造業當家”工作要求,根據市委大力打造“1+3”產業集群工作部署,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機械與模具產業“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零配件”的完整產業鏈,向“高”而攀,循“新”出發,高標準規劃建設深河國際模具城,吸引了一大批模具產業企業集聚落戶,不斷推動機械與模具產業聚集發展,繪就產業高質量發展壯麗畫卷。
數據顯示,河源國家高新區現有機械與模具企業53家,占園區企業數10.8%。今年1至11月,機械與模具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0.2億元,同比增長24.4%。
乘勢而上 打造項目落地“強磁場”
模具產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是制造行業的核心技術支撐,與之相輔相成的機械產業,同樣是現代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牙刷、小家電,到汽車、醫療設備,再到飛機、航天器……這些產品的生產制造,都離不開機械與模具。
河源市華益盛模具有限公司由深圳市華益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車模具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客戶有寶馬、奔馳、奧迪、保時捷、比亞迪等。該公司曾獲中國模具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是中國百強汽車模具企業。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一期于2021年年底竣工投產,二期于2023年12月底投產。項目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稅收5000萬元。據統計,2023年,該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4億元,同比增長628.9%;今年1至11月,實現工業總產值4.1億元,同比增長275.2%。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加速盤活現有經濟存量、注入發展新增量的“關鍵舉措”。
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不動搖,聚焦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機械與模具三大主導產業,緊盯各類“鏈主”企業及“補鏈、延鏈”配套企業,廣撒網、精對接、優服務、強落地,以高水平招商引資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持續攻堅引進主導產業龍頭及產業鏈配套項目,為全區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今年1至11月,新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5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2個;參加、組織(協辦)大型招商推介會、行業發展大會、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會等活動16場次。
河源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持續對接省工業園區協會和省產業協會,同時加強深河聯動招商機制建設,加大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南、華中、華東等地區的招商力度,持續擴大招商項目“朋友圈”。目前,高新區正積極創建廣東省機械與模具特色產業園。
應勢而動,乘勢而上。18日,河源國家高新區舉辦2024年第四季度經貿活動暨深河合作園區模具產業招商推介及供需對接會,百余名機械與模具行業企業家和商協會代表參加,這將進一步擴大高新區機械與模具產業項目落地“強磁場”。
聚沙成塔 延伸產業集群“發展鏈”
今年1月,河源金三維智造有限公司【下稱金三維(河源)】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記者近日走訪該企業基地時看到,數十臺機械在不同的廠房內運轉,工人們專心致志地對產品進行熱處理、精加工、表面處理等工序。據該公司副總經理白德雙介紹,金三維(河源)基地專注于汽車配件、智能家居、醫療設備等模具產品生產,每個月的產值約2000萬元,未來將成為金三維集團公司旗下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
金三維(河源)項目投產不僅是其母公司邁上新臺階、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河源國家高新區推動發展機械與模具產業結出的又一碩果。
龍記金屬是全球第三、亞洲最大的模胚龍頭企業,華益盛是國內汽車保險杠模具龍頭企業,喬豐科技是國內汽車導航中控面板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鵬準模具是國內汽車雙色模具領先企業……河源國家高新區強化“鏈式”思維,以“鏈式”招引聚動能、“鏈式”改造促升級、“鏈式”服務育沃土,加快推動機械與模具產業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方向延伸,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從高新區模具產業鏈條分布情況看,園區模具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模胚和模具配件制造方面,包括模胚、模具配件、沖壓模具、鑄造模具和模具后加工等企業,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化聚集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園區還借鑒東莞長安模具城的成功經驗,規劃建設河源國家高新區模具加工中心、檢測中心、試模中心、模具零配件集散中心等產業配套項目,為機械與模具產業多個重點生產環節提供平臺支撐和技術支持。
如今,占地2.3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左右,主要建設包括6棟廠房的高新區模具加工中心項目即將建成,該項目將聚集模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推動機械與模具制造向附加值高、產值大的下游零部件生產環節延伸,促進園區機械與模具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同時,高新區模具城配套及模具交易市場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中,該項目建成后,將為符合園區產業發展方向的優質項目提供配套齊全的住宅、公寓以及配套商業出租服務,為落戶模具城片區的企業創造更便利的生產生活條件,從而加速推動高新區機械與模具產業集聚發展。
此外,河源國家高新區搶抓深圳發展“飛地經濟”政策機遇,按照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開發運營深河合作園區,總規劃面積11.61平方公里,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為基礎,謀劃推進深河產業轉移合作落地落實。
精雕細琢 深耕園區經濟“責任田”
10月11日,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與交通銀行河源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為企業暢通融資對接渠道提供資金“及時雨”。
11月8日,河源國家高新區華南理工大學“人才飛地”揭牌,這是高新區大力引進人才,促進產業發展的又一創新舉措,將進一步推動高新區資源優勢與高校人才、科研技術優勢相結合,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新機制,為政產學研互助發展搭建平臺,助推高新區科技創新與人才協同發展。
11月23日,《河源國家高新區人才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園區認定的持卡人可在政務服務、商事登記、稅務服務、人才入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候鳥”交通補貼、住宿服務、醫療衛生服務、休閑娛樂服務等十一項內容中享受相關政策待遇,持續提升園區人才服務水平,營造優質、開放、高效、便捷的人才發展環境……項目、企業之所以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離不開當地政策、金融、服務等支持和保障。
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此破解科研機構專利轉化難等問題,推進“小升高”以及高企培育工作。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強與源城、東源的溝通協作,統籌協調主平臺的各項工作,加快推進完善主平臺聯席會議制度、主平臺資金產業投資基金部分分配方案和管理方案,加快推動主平臺項目建設。通過設立“一會三專班”,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落戶、動工、竣工、投產,助力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拓展發展訂單、貫通產業鏈條。推動資本招商精準施策,繼續完善和用好已成立的產業引導母基金,創新“產業基金引項目”模式,打造“基金+項目+產業載體”的一體化生態鏈。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肥水。河源國家高新區打出要素保障“組合拳”,將園區劃分為14個網格,服務園區480多家企業,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讓企業舒心抓生產、安心謀發展。
共建共享 合力構筑幸福“生態圈”
近日,河源國家高新區“兩館一中心”在前期試運行的基礎上,正式對外開放。開放前三日,進館人數就達1.1萬人次,成了園區居民新晉“打卡地”。
經濟發展為文化繁榮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創新則推動經濟發展。河源國家高新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解決各種難題,涵養現代城市文明,合力構筑幸福“生態圈”。
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推動市人民醫院深河門診部增設急診科,進一步滿足高新區企業員工及周邊鎮村群眾的就醫需求,保障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時高效的醫療救治;啟動模具城南片區興工路、新陂路、祥和路、和諧路等四條道路的配套升級工程,完善交通路網;全力推進集團化辦學,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發展環境;改善社區民生、解決群眾難題,不斷提升園區居民幸福生活品質。
在推動綠美生態建設中,河源國家高新區印發《河源市高新區綠美生態建設活動工作方案》,以“廣泛播綠”“見縫插綠”為主線,全面開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營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園區綠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區完成143家企業綠色升級項目。園區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園區”,3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步履鏗鏘,一往無前。河源國家高新區正以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的姿態,持續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打造攻堅年等“四個年”活動,縱深推進招商引資等“八大攻堅戰”,全力以赴推動主導產業發展、主平臺建設、跨江融合發展、省級水飲料及食品特色產業園創建、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和食品深加工產業園建設,推動園區內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爭做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中勇挑大梁、勇當標兵。
■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李曉 聶燕民 張立 通訊員 謝彥 藍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