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母親河 共創美好生活
■河源人民用心守護母親河,東江變得更加清澈、更加美麗。
■東江濕地吸引了美麗的白鷺,它們與現代城市景觀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
■執法人員在禁漁期清理違規漁具,保障東江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維護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
■“河小青”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通過實際行動守護東江,展現了青春活力和擔當。
■東江邊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市民熱衷在此露營、野餐、騎行和放風箏。
■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白鷺島足球場。為滿足市民健身需求,我市沿東江建設了公園帶和運動場所,并完善了照明設施。
■東江邊的污水處理廠,促進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由于水質持續改善,東江深受游泳愛好者青睞。
作為河源的母親河,東江不僅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貴財富,更是全市人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水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優良,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不僅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源,更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漫步在東江邊的公園,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市民在這里盡情享受清新的空氣與和煦的陽光:孩子們歡快玩耍,老人悠閑打太極,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不遠處的江面上,白鷺嬉戲,潔白身姿如精靈般舞動,時而展翅高飛,時而低頭覓食。這些美麗的鳥兒選擇在此棲息,無疑是東江生態環境良好的最佳體現。
每年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是保護東江生態的重要舉措。執法部門加強漁船管控,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確保魚類得以繁衍。這一舉措既尊重了自然規律,也保障了可持續發展。同時,東江邊的污水處理廠如同忠誠衛士,將污水凈化后達標排放,有效改善了水質。
在東江邊,一群可愛的“河小青”護河志愿者活躍其中。他們手持垃圾袋,認真清理垃圾,勸導市民愛護環境,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對母親河的熱愛,帶動更多人保護東江生態環境。
保護東江,共同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怡、人和”的美麗河源,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鄧宇權 ■文/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