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新區定下“三確保一力爭”年度目標
確保扶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近期,河源江東新區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加溫、再推進。該區黨委書記孔德勝在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必須打好打贏的硬仗。江東新區作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是河源發展提效破局的表率,對這兩項工作更要抓緊抓實,走在全市前列。
目前,江東新區還有75戶223人未脫貧,該區要求各級各部門采取超常規措施,補齊短板增強弱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專項解決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堅決完成硬任務——“確保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確保貧困村全面出列、確保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力爭扶貧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梯隊”。
因地制宜有效開展產業扶貧
脫貧攻堅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截至2018年底,江東新區實現569戶1309人脫貧,脫貧率85.4%,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扶貧政策有效落實、幫扶工作扎實推進,江東新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江東新區根據實際情況,推廣“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扶貧模式,采取上級補助資金、村(居)籌資入股新區產業園,建設標準工業廠房,以資產收益分紅的方式,給予貧困戶每人每年4000元補助,給予貧困村入股數15%的年收益率。2018年,該區共有貧困人員1047人次獲得補助419.8萬元,貧困戶依托產業發展實現穩定脫貧。
租用標準廠房的軒朗光學科技公司是新區產業扶貧項目的重要依托和載體,它既吸納了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又確保新區扶貧項目的鞏固和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江東新區還圍繞葡萄、荔枝、龍眼、甲魚、紅瓜等特色農產品,壯大優質農產品育種、安全蔬果種植、特色水產養殖。以東江葡萄園、臨江興仔記集團為基礎,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以產業“造血”增加貧困戶收入。
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方面,江東新區還努力推廣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培育一批集聚效應較強的多層次涉農電商平臺。如臨江鎮桂林村成立了農副產品微店孵化基地,并在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30萬元幫扶資金的支持下,啟動“互聯網+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扶貧項目,為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尋找互聯網銷售渠道,推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確保貧困戶和貧困村
年底全部脫貧
2019年是我市奮力推進“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之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為此,江東新區定下了“三確保一力爭”的年度目標:確保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確保貧困村全面出列、確保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力爭扶貧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梯隊。
針對仍未脫貧的75戶223人,江東新區要求各級各單位實施掛圖作戰,對標脫貧標準,精準發力。到今年底,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644戶1532人)全部實現脫貧;4個相對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省平均水平的60%以上(預計1.2萬元左右),公共服務水平與全省平均水平相當,達到新農村示范村標準,村集體經濟收入顯著增強。換句話說,到今年底,要確保貧困戶和貧困村全部脫貧。(本報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廖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