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進一步提高孤兒和殘疾人救助補助標準
全市近9萬人直接受益
■江東新區社會事務局工作人員、村干部、社工一同入戶走訪了解補貼發放基本情況。本報記者 周慧荷 攝
○本報訊 記者 周慧荷 我市將提高孤兒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的救助補助標準列入今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記者近日從市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該項任務已全面落實到位,全市近9萬人直接受益。
讓民生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厚度”。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底線民生工作,不斷加大對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根據部署,今年我市繼續提高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水平,把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949元,分散供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13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88元、252元。
家住江東新區臨江鎮塘排村的陳偉英(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30歲的陳偉英是村里的低保戶,也是三級智力殘疾患者。1994年,只有2歲的陳偉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智力殘疾,當地村干部了解情況后,幫助陳偉英申領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多次提標的“兩項補貼”,加上低保金,陳偉英每月都能領取到1046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說起這項補助政策,陳偉英的媽媽由衷地感到開心。
為全面落實該項民生實事,進一步做好孤兒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工作,今年以來,我市民政部門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各縣區工作人員、社工通過入戶走訪等方式送政策上門,不斷擴大政策宣傳范圍,提高群眾知曉率。同時,實行定期復核、動態管理,逐戶逐人了解補貼發放基本情況,做到應發盡發,確保民生政策“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孤兒282人(其中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54人,散居孤兒228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412人;我市在享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有24131人,在享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有57690人。今年1—7月,共發放孤兒生活費309.8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費2275.38萬元;共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合計1.3億元。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兒童福利科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督促各縣區每月按時足額通過社會化方式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以及殘疾人“兩項補貼”,讓困難群眾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