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學多形式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厚植師生家國情懷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通過課堂的滲透,讓學生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文/圖:本報記者 謝少娜
專題學習、思政課、黑板報、國旗下演講、學術研討……河源中學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做好思想引領,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學校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豐富載體靈活學 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走向心走”
“早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學校就開展了‘喜迎黨的二十大’黑板報活動,那時候通過班級黑板報,就對黨的二十大有了初步了解。”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河源中學高一(7)班學生賴一嘉特別關注時事,校園里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傳欄前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的教育方針上,為實現教育強市、教育強國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在河源中學召開的黨委擴大會議上,河源中學校長吳佑寬對學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部署。隨后,一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在校園掀起。
賴一嘉告訴記者,在校園雖然沒有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接觸網絡,但對黨的二十大精神一點都不陌生,學校的LED屏、“青年大學習”平臺、每周日晚休的《新聞周刊》時間、國旗下的講話以及班會課、課堂上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相關視頻和老師的講解,都讓他感受到了濃濃的學習宣傳氛圍,也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于這一點,河源中學高一(5)班學生鐘秋香深有感受。她說,學校組織師生參與“獻禮黨的二十大”“談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有感”等活動,讓師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使其入腦入心。
據了解,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河源中學不僅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組織各支部黨小組集中學習,還不斷創新、豐富學習載體,通過開展“學習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主題教育活動、印發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學習資料等,多形式引導廣大師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增強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感悟,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向心里走。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該校學生紛紛寫下心得:“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我們這一輩人正好青春年少,努力學習,為祖國建設接力!”賴一嘉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鐘秋香則表示,青年是新時代的主力軍,自己將學好本領,朝著農業科研方向前進,爭取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增強師生政治認同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黨的二十大也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我市基礎教育的領頭羊,河源中學肩負著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全面準確、系統深入地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增強師生對黨的創新理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的重要形式。”河源中學副校長曾翠容說,有些學生認為黨的二十大精神離自己很遙遠、與自身關系不大,為此,該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滲透到課堂中,讓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高度融合,從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園落地生根。
曾翠容表示,只有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學生才會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為此,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特別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上,學校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通過精心備課,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跟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內容聯系起來,通過課堂的滲透,讓學生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真正在課堂上落實立德樹人,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如通過精心備課,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講解與高一年級必修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與此同時,河源中學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相關要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為新時代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奮進新征程,學習正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河源中學將進一步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通過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分層分類做好理論宣講,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機融入教育教學,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抓住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重要機遇,堅持科技、人才、創新有機結合,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讓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在學校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