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推動320家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
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楊寶如 通訊員 鄒廣慧
“智改數轉”是近兩年制造業領域的一個高頻詞匯,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已成為各地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經濟新增長極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
近年來,我市全力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截至2022年,全市累計推動27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助力78家中小型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根據《河源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的目標任務,到2023年,我市要推動超過3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
數字化轉型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提起我市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西可通信技術設備(河源)有限公司“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應用”項目是一個成功的示范。
產能提升、成本控制是西可通信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需求。圍繞這兩個目標,市相關部門聯合各協會專家,在西可通信原有的數字化建設基礎上,助力企業開發完成MES系統升級與展示、360度全景/工位數據云化分析應用、云化人臉識別應用及基于5G網絡的AR遠程工位指導系統,搭建了4個“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等。
小投入帶來大回報。西可通信“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應用”項目實施后,帶動企業新增營業年收入1億元,年均稅后利潤新增2000萬元。該項目被評為我市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示范標桿。
西可通信的“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應用”項目是我市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中光電通訊科技、龍記金屬制品、華冠科技、廣東美晨通訊等一批本地重點企業也加入了數字化轉型隊伍,在數字化轉型中實現降本增效。
需求持續釋放
轉型不斷加速
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在同行業中彎道超車、加速“狂飆”提供了機會,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根據《河源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的目標任務,到2023年,我市要推動超過3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一批中小型工業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培育一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以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錨定目標,干字當頭。近期,我市相關部門聯合市數字經濟協會組織數字經濟領域專家團隊,密集開展全市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調研,走訪調研全市22家企業,向企業宣講數字化轉型政策,了解企業數字化轉型訴求,制定個性化轉型方案。
專家團隊上門輔導,企業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需求。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就提出了PLM研發設計、SRM供應鏈管理、中臺集成、辦公室流程自動化與數字化管理等轉型需求和轉型方向;富馬合金、霸王花、皓勤電子、航嘉源實業等一批企業也紛紛釋放出數字化轉型需求信號。
“我們將以清單制全力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工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精準對接,優先選擇數字化基礎好、轉型需求迫切、示范帶動作用顯著的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等,梳理數字化轉型需求,按照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一企一策”、中小型制造企業“一行一策”、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一園一策”、產業鏈供應鏈“一鏈一策”的轉型路徑,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明確轉型目標及推進步驟,推動數字化轉型任務清單加快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