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3.6%,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1.1%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制造業發展提速
○本報訊 記者 楊寶如 市統計局近日發布《2023年一季度河源市經濟運行簡況》。據統計,一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大幅增長43.6%,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1.1%。其中,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62.0%。今年全市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制造業提速發展。
項目建設“加速跑”
拼項目就是拼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在25日舉行的河源市2023年電子信息產業系列經貿活動上,26個項目簽約落戶。這是我市“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生動縮影。
開年以來,我市召開多場招商推介會、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會,舉辦各類產業經貿活動,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目前,全市在建工業投資項目115個,總投資484.33億元。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運行的“生命線”,是穩投資、增后勁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圍繞項目所急所需,開動腦筋、創新思路,成立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實行市、縣區領導掛鉤聯系服務項目制度,推行首席服務員制度。市工信局組建領導班子項目調研工作組,精準落實各項要素保障,協調解決了項目引進建設問題,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為項目提供從簽約到竣工投產全過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快落地、快推進、快達產、快見效。
制造業提速發展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季度,我市制造業投資增長41.1%,其中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62.0%。這組數據,是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產業興市行動,主動承接“雙區”產業轉移,全力打造“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目前,我市制造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市共有規上工業企業637家,其中制造業規上企業587家。在全市規上制造業企業中,產值超20億元企業11家、超50億元企業6家。全市實現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84.2億元,同比增長3.7%,占制造業比重達60.6%。
制造業是未來經濟繁榮的關鍵。我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不斷強化制造業當家領導工作機制,制定出臺發展“1+3”支柱產業若干政策措施,著力從用地、用能、融資等方面加強要素保障,從投資獎勵等方面實施企業獎補及加快傳統制造業產業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園區承載力提升
近年來,我市聚焦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集群,產業平臺建設成效初顯,園區集聚態勢凸顯。2022年,全市工業園區共有規上工業企業50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95.91億元,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81.4%。園區經濟已成為工業經濟發展主引擎。
產業園區是發展平臺建設的關鍵一環。我市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一號工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通過大型招商推介會、項目動工活動,推動一批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食品飲料及水經濟、機械與模具產業項目落戶河源,加快培育壯大“1+3”支柱產業,成功爭取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省首期注入資本金2.4億元。同時,深入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解決園區部分產業用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抵效即可提升”問題,不斷提升產業園區承載力。
接下來,我市將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大平臺”提級賦能行動、“大項目”擴容增量行動、“大企業”培優增效行動、“大環境”優化行動,通過實施產業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協調對接、搶抓省支持縣域園區發展政策機遇、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建立完善領導體制等方式方法,全面壯大支柱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增強工業發展后勁,營造發展良好氛圍,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