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
一季度企穩向好 二季度發力推進
和平縣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 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本報記者 方新苗 郝曉楠 鄧宇權
昨日,市委經濟工作現場會在和平縣召開,市四套班子領導以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基層一線、親臨項目現場,現場“頭腦風暴”,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
“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形穩勢升,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一季度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09億元,同比增長3.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52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08.64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164.93億元,增長3.7%。
一季度經濟形穩勢升
今年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呈現農業增長“穩”、工業增速“升”、固投增長“高”、消費市場“暖”的良好態勢。今年以來,我市抓住有利農時,緊跟春種節奏,促生產、保收成。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6%,增速排名生態發展區第1位,其中種植業增長3.8%、牧業增長4.1%、漁業增長5.3%、林業增長19.9%,農業基礎支撐作用愈加明顯。
除了農業,強勁的工業生產增勢也是一季度經濟的亮點之一。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高于全國(3.0%)全省(1.4%)平均水平,比1—2月加快2.8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12位,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38.9%、增長5.6%,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51.8%、增長5.2%,工業“壓艙石”作用充分展現。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高于全國(5.1%)全省(7.4%)平均水平,比1—2月加快5.3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4位、生態發展區第2位,其中工業投資大幅增長43.6%,排名全省第4位,投資“穩定器”作用凸顯。
消費市場加速回暖,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54億元,同比增長2.1%,比1—2月加快2.4個百分點,為去年3月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速由降轉增,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
加壓推進二季度經濟工作
“乘勢而上、加壓推進二季度經濟工作,奮力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會議指出,一季度全市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但受國際環境、國內需求的影響,回升基礎尚不牢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仍充滿挑戰。
面對任務與挑戰,會議強調,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不斷提升產業實力,深度挖掘投資潛力,充分激發消費活力,持續增強外貿動力,搶抓二季度窗口期、黃金期,爭分奪秒、闖關奪隘、取得實效。
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會議要求,要打造“當家”產業、建好“當家”平臺、培育“當家”企業,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穩產達效、增資擴產提供良好條件。在打造主導產業上,各縣區要聚焦“1+3”主導產業,全力推進鉑科新材、東瑞肉制品等11個項目在二季度竣工投產,鼓勵農夫山泉、今麥郎等企業利用消費旺季擴產達產,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鏈優質項目,力爭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310億元、先進材料產業產值達25億元、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產值達26億元、機械與模具產業產值達58億元,加快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要全力建設“三個一”平臺(一個市級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一個深河產業轉移合作園區、一批縣區特色產業園區),加快提升平臺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