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獲批
○本報訊 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戴小茜 羅敏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2023年度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名單,確定41家機構為國家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廣東省共有2個單位上榜,其中河源市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下稱中心)成功入選,成為我市首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
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是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創新創業主體和社會公眾開展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的社會化信息服務機構,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圖書館、科技情報機構、行業組織、產業園區、生產力促進機構以及相關市場化服務機構等。中心的成功入選,標志著我市“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一站式”農業知識產權服務模式再上新臺階。
據了解, 中心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國家高新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聯合發起成立,是全省首個實體化運營的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4月24日,中心在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揭牌成立。自成立以來,中心切實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機制,塑造農產品品牌,打造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集聚區,促進知識產權與農業創新發展深度融合。中心引入知識產權專家對接涉農專利轉化,引入金融機構對接涉農知識產權融資,以知識產權的“產業+”“金融+”“科技+”服務,促進農業科技和涉農企業高質量發展,點亮鄉村振興“燈塔”。
7月18日,“華南農業大學河源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站——信息咨詢分站”在燈塔實驗室揭牌成立。中心依托該信息咨詢分站,加強與華南農業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的合作,通過專利查新檢索、專利分析導航、專利挖掘布局、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專利競爭力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等一系列服務,滿足涉農企業的知識產權創新服務需求,促進全國、全省農業科技成果在河源集成轉化。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節點網點建設,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以“全鏈條服務、服務全鏈條”為理念,通過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及數據庫、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等舉措,著力提升我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為我市創新主體提供基礎、必要、均等化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為企業創新、產業發展、政府決策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支撐。
接下來,市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助力農業科技成果在河源集成轉化,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在優化營商環境及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