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前三季度規上工業總產值63.7億元、同比增13%
“兩山”轉化繪新卷 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本報記者 譚紹丁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總要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在大力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上聚力用勁,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踐行“兩山”理論、服務綠色發展的實際行動,探索出了一條“兩山”轉化的河源路徑。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7億元、同比增長13%,產值加速向百億級邁進。青山綠水的生態資源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強產富民的經濟社會效益,進一步彰顯了主題教育的新成效。
調研開路
蹚出產業發展“新路子”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我市各級各部門堅決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深入基層、深入行業,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推動調有所獲、研有所用。
我市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51.3億立方米,位居廣東前三名,人均水資源量達5000立方米,為全省、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倍以上。尤其是萬綠湖深層水經高壓自然濾凈,浮游物幾乎為零,一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這也為我市打造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诖耍谡{查研究選題上,市委、市政府圍繞省委賦予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使命任務,緊扣當前制約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性問題,精準選定《積極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子,推動河源加快綠色崛起》為調研課題,示范帶動全市領導干部領題調研,為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找問題、尋對策、補短板。
調研課題確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河源市水飲料產業園等調研,推動全市共查擺堵點難點問題9個,提出對應措施11條,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5篇,深入推動解決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堵點、難點、淤點問題,為加快培育發展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打造優勢主導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我市還扎實做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將大力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作為正面典型案例并開展解剖式調研,市領導同志在調研成果交流會暨典型案例剖析會上深入剖析研討,通過“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切實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進一步明晰了“兩山”轉化河源路徑、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的思想方法和實施路徑。
四驅并進
書寫產業發展“新篇章”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決策部署,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著力做好平臺、招商、項目、環境“四篇文章”,加速推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向百億級邁進。
平臺建設方面,我市堅持“點上開發、面上保護”,深入推進總面積8.3平方公里的水飲料產業園建設,在用地、用水、用氣、投資、技改等方面實行優惠獎補,規劃建設京能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全力保障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所需的蒸汽熱能供應,幫助企業大大降低投資成本和生產成本。
我市著力加強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鏈招商。截至目前,已爭取到中儲糧市區直屬庫規模由19萬噸擴容至45萬噸、新建容量60萬噸規模的東江直屬庫項目,引進了華潤怡寶、今麥郎、紫泉飲料、白象食品等一批項目落地,為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積蓄充足動能。
今年以來,我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和“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落實市縣領導同志掛鉤聯系項目機制,成立市政府要素保障專班,建立重大項目定期會商機制,實施“一項目一專班”全流程服務。10月24日,我市舉行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儀式,農夫山泉三期、白象食品等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結構質效優、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正式動工建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新增投資額8.71億元,成為拉動全市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我市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2.0”建設,在產業園區全覆蓋設置企業服務中心,推動企業辦事實現“一站式”“一門式”辦理。同時,大力推廣“用地清單制”、“標準地”供應、“帶項目”供應和“交地即開工”等便利化舉措,吸引了越來越多知名水飲料及食品企業、上下游企業落戶河源。
造福于民
答好“綠富”雙贏新考卷
踐行宗旨為民造福,是開展主題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主題教育中,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將“兩山”理論貫徹到高質量發展全過程,通過盤活生態資源、打造綠色名片,積極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借綠生金加快實現“綠富美”共贏。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發力厚植“綠色家底”,統籌整合資金23.3億元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打造新豐江九里湖等1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常態化開展“同飲一江水、共建綠美林”主題活動,強化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萬綠湖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在這一系列有力舉措下,我市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省第一,進一步夯實了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根基。
今年,我市出臺《河源市發展水經濟產業若干措施(試行)》,拿出真金白銀助企惠企,助推企業做大做強。我市對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厚愛三分”,打通了優質水資源和水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的通道,水飲料企業產值稅收率達10%以上,充分證明了河源水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進一步彰顯了我市綠色產業的“成色”。
“在園區務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還能照顧家里,我非常滿意?!苯?,談到河源水飲料產業園,源城區源南鎮墩頭村村民老何連連豎起大拇指。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水飲料產業園創造穩定就業崗位約900個,帶動源南鎮雙下村成為全市村集體收入“第一村”,2023年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1200萬元、同比增長20%,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綠色發展的好處,主題教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