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促發展 篤行實干建新功
——我市以主題教育實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是一次砥礪忠誠、堅定理想、錘煉黨性的精神大洗禮,也是一次提升能力、推動發展的實踐大檢驗,更是一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思想大解放。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聚焦根本任務,錨定具體目標,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組織6個縣區和市直機關等100個單位、6148個黨支部、15.9萬名黨員扎實抓好主題教育,推動“百千萬工程”起勢見效,為河源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礴力量。
堅持以學鑄魂 推動主題教育入心入腦
講政治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
中央和省委部署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后,市委高度重視,認真謀劃,精心部署,迅速啟動。2023年9月20日,我市召開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全面鋪開主題教育。各級黨組織堅持把“學思想”貫穿主題教育始終,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通過開展主題教育讀書班、交流研討、講授黨課、講師團宣講等方式,督促黨員干部通讀、精讀學習材料,努力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
據不完全統計,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累計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880次,“三會一課”3.7萬次,講授黨課9200次,“送課下鄉”225場次;向流動黨員郵寄學習資料近500本,開展線上學習活動962次;開展宣講550余場,覆蓋青年3萬余人;開設公益課堂5個,組織老同志開展學習活動25場,開展“送學上門”7900余次;完成920余名“三新”領域黨組織書記全覆蓋輪訓,開展送黨課進企業活動50余場。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把開展好主題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壓實責任鏈條,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有指示、黨中央有部署、省委有安排,河源就有行動。
通過學習教育,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忠誠得到強化,更加堅定自覺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在篤信力行黨的創新理論中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堅定性。同時,理論學習也得到強化,對黨的創新理論更加入心見行、善思善用,更加科學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堅持以學增智 錘煉敢擔當善作為能力本領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此次主題教育的鮮明特色。我市堅持以調研開路、以調研破題,通過市委班子出題、市領導同志領題、班子集體破題,帶動領導干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找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管用舉措。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問題、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改革創新中遇到的堵點問題,市委選定18個調研專題,市委主要領導帶頭開展調研,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蹲點調研1600多次、體驗式調研760多次,收集群眾訴求建議10300多條,切實把情況摸清、癥結找準、對策提實。
為推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內化轉化,我市著力抓好典型案例調研。各級各部門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共確定203個典型案例,提出對策措施639項。通過總結提煉正面案例的做法、經驗、啟示,梳理分析反面案例的性質、危害、教訓,為推動各項工作更好開展提供啟示借鑒和現實參考。
與此同時,我市還著力抓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比如,為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舉辦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招商推介會,引進中儲糧、白象食品等一批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項目;為做好“土特產”文章,舉辦首屆十大預制菜評選、油茶節、深河農業合作招商推介會等活動,構建“萬綠河源+縣域公共品牌+產品品牌”體系;為加強基層治理,梳理明確“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任務清單,助力基層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級各部門先后形成調研報告753份,提出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1240項,推動調研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
堅持以學正風 弘揚想干敢干會干的務實作風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全市各級黨組織強化使命擔當,聚焦重點、難點和堵點,奔著問題去、向著困難攻、盯著實效改。既著力解決黨員干部自身存在的問題,又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
主題教育中,我市廣大黨員干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加強對市領導問題清單、“9+2”專項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鄉村基礎設施治理等內容的督查督辦,不斷增強檢視整改實效,做到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全市各級黨組織始終保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政治清醒,緊盯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全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懲治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不斷凈化政治生態。2023年,全市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5個,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47件,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343件、處分1287人,挽回經濟損失超2.42億元。
我市還大力推進南粵黨員先鋒工程,組建基層黨組織先鋒隊、突擊隊,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4300場次,解決民生“微實事”近3.4萬件。
主題教育開展得如何,最終要看群眾滿不滿意。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抓主題教育,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實施“面對面”機制,辦好了一大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去年,全市新增幼兒園、義務教育優質學位14420個,基本建成城鄉居民“15分鐘醫療服務圈”,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5800人次,化解信訪事項10988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堅持以學促干 實干實績彰顯主題教育成效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主題教育中,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以主題教育激發出來的熱情和干勁,推動河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各項任務全面鋪開、提檔加速。
“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推動東源縣及5個鎮、60個村成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名單。截至2023年,各縣區均培育壯大1—2個特色支柱產業,4個鎮入選省百強鎮,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2個,建成“富鎮強村公司”132家、帶動231個行政村平均增收4.9萬元,全市行政村基本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制造業家底更加厚實。深入實施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出臺“1+3”產業扶持政策,去年簽約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4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成功獲得省首期注入資本金2.4億元,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新材料產業園基本建成,水經濟產業園孵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
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深入推進。堅持“綠了自然就美”理念,統籌整合23.3億元資金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林分優化、新造林撫育完成任務量排名全省第1位;4361個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成功申報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獲項目資金4億元,油茶產值超30億元。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綠色底色進一步厚植。
“融灣”“融深”全面提速。梅龍高鐵、龍尋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加快建設;深河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加快建設,8個縣區“反向飛地”在深圳掛牌,省內首個深圳精品展銷中心建成;1112項政務服務事項的“環節、時限、跑動、材料”四要素與深圳同標準辦理,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省級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
實踐出真知,實干出成績。預計2023年,河源地區生產總值增速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10%、1.6%,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河源將時刻保持“趕考”的心態、“奔跑”的狀態,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把主題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持續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匯聚起推動河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的磅礴力量。(本報記者 譚紹丁)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