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促進林業發展系統性政策
全力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河源樣板
○本報訊 記者 陳星 劉昕 近日,我市印發《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十六條政策措施》(下稱《十六條措施》),從林權改革、社會參與、特色產業發展、政策保障等多方面進一步激發林業發展活力,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致力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河源樣板。
《十六條措施》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的促進林業發展系統性政策,是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市立足當地實際,解決林業發展難題的重要舉措。《十六條措施》從林業改革、造林綠化、產業發展、加大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16條具體政策措施。在林業改革方面,提出完善林權流轉、規模經營等機制,重點解決國家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出的保障林農收益、發展林業規模經營等問題;在造林綠化方面,提出完善綠化支持、種苗保障等機制,重點解決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以及種苗培育體系建設等問題;在產業發展方面,提出完善一產增效、二產做強等機制,重點解決油茶、竹子等林業產業發展用地難、補助資金不足等問題;在加大保障方面,提出完善金融支持、擔保支持、貼息支持等機制,重點解決林業金融產品和林業特色險種不多、貸款產品不夠豐富等問題。
據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河源作為林業大市,是省定生態發展區、省重要生態屏障和粵港重要飲用水源區。去年,我市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大力實施“6+1”行動,全面完成省下達各項年度任務,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行動先進單位,被省林業局授予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貢獻突出單位,國土綠化、油茶產業發展、綠美廣東示范點建設等工作取得實效。接下來,我市將深入推進“綠富美”三提升行動,實施掛圖作戰,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綠美河源“六大行動”各項任務,用好用活《十六條措施》,探索集體林權流轉機制,完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持續開展“同飲一江水,共建綠美林”“我在萬綠湖有棵樹”“互聯網+”義務植樹等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掀起“河力綠美”的植綠護綠熱潮,助力綠美河源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