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臺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
推動金融“活水”向縣鎮村傾斜
○本報訊 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張愛群 近日,我市印發《關于金融支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縣鎮村傾斜,有效發揮金融“活水”作用。
《實施方案》分別提出2025年、2027年、2035年各階段全市金融服務目標,并從重點任務、強化配套措施保障、完善工作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23條具體舉措。
到2027年全市涉農貸款超960億元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涉農貸款超830億元,農業保險深度穩中有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縣域貸款總體超870億元,縣域存貸比達75%,累計超過20家企業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
到2027年,全市涉農貸款超960億元,農業保險深度達到全省上游水平,縣域貸款力爭總體超950億元,縣域存貸比力爭達80%。金融產品更加豐富,金融資源持續下沉,縣鎮村高質量發展金融需求得到較好滿足。
到2035年,金融要素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中的效能充分釋放,支持全市城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完善體制機制
提升服務質效
《實施方案》著眼于完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在構建優勢互補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實施方案》引導各類金融機構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優勢專長,充分滿足縣鎮村各領域金融需求。如強化政策性銀行對縣域產業發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等中長期信貸支持。對符合《河源市上市后備企業財政資金支持方案》的上市企業,最高可給予630萬元獎勵等。
在完善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機制方面,《實施方案》引導金融機構聚焦縣域金融需求,豐富和創新縣域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實際設立“百千萬工程”金融事業部、特色網點、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站等專業服務機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費用安排等方面向縣域業務傾斜,單獨設置差異化的縣域業務考核激勵指標等。
在優化縣鎮村基礎金融服務網絡方面,《實施方案》支持銀行機構優化縣域網點布局,推進網點升級,推動適老適殘化改造,優化縣域客戶體驗。按照“能建盡建”原則,全面完成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普及到村到戶的普惠金融服務工程。
在完善駐鎮幫鎮扶村金融工作機制方面,《實施方案》推廣“黨建共建+金融助理/金融特派員下鄉進村”駐鎮幫鎮扶村金融工作機制,形成“物理網點+惠農服務點+網銀/手機銀行+金融助理/金融特派員”的線上線下全方位覆蓋鄉鎮的金融服務渠道,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下沉,持續增強“融資+融智”金融服務,有效增強鄉鎮的聯鎮帶村功能。
聚焦九大重點領域
加大金融供給
《實施方案》聚焦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縣域產業培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鄉鎮金融服務覆蓋面、鄉村建設提質增效、糧食生產全產業鏈金融需求、高標準農田建設金融服務、農民穩定增收致富、縣域“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等九大重點領域,加大金融供給。如在縣域“綠美河源”生態建設上,《實施方案》將加大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復制推廣力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河源模式”,開展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林權、公益林補償收益權、碳匯預期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推動與碳排放強度、碳減排量等涉碳指標掛鉤的轉型金融產品在更大范圍、更多場景落地。
《實施方案》提出,增強縣域市場主體融資能力、加強融資對接服務、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等6條強化配套設施保障,以及加強組織領導、財政保障、考核激勵、宣傳推廣等4條完善工作機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