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頭號力度服務“頭號工程” ,以“精準滴灌”潤澤實體經濟
金融“活水”賦能河源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陳思芬
金融業增加值73.62億元,占GDP比重5.5%。存貸比104.76%,居全省地級市第二位、粵東粵西粵北地級市第一位。我市2家企業在A股上市發行,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65家企業在區域股權中心掛牌……
去年以來,市金融工作局緊緊圍繞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的目標任務,以頭號力度推動金融服務“百千萬工程”,全力做好實體經濟金融要素保障,奮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頭號力度
推動金融服務“百千萬工程”
近期,我市印發《關于金融支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分別提出2025年、2027年、2035年各階段全市金融服務目標,并從重點任務、強化配套措施保障、完善工作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23條具體舉措,有效發揮金融“活水”作用。
去年以來,我市推動全市金融機構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的金融服務主體責任體系,23個金融機構制定了“百千萬工程”專屬金融服務方案。
截至去年末,全市縣域貸款794.05億元,占全市貸款比重43.32%,比2022年提升0.64個百分點。全市涉農貸款比重提升1.98個百分點。
在推出“百千萬工程”金融政策,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縣鎮村傾斜的同時,市金融工作局持續推動金融力量、產品、服務向縣鎮村下沉,支持金融機構在縣區新設立6家分支機構,督促各農商行派駐1662名金融特派員、布放1391臺“粵智助”一體機,農商行系統涉農貸款比重提升0.83個百分點。同時,啟動68個移動支付示范鎮建設,不斷滿足“三農”特色支付和助農取款需求。
做好實體經濟金融要素保障
助力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去年以來,我市持續加大制造業金融支持力度,制造業貸款余額120.97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71.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47%、32.98%。重點引導信貸資金加快流向高精尖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6.32億元,同比增長17.03%;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58.1億元,同比增長7.63%。
打好園區金融服務“組合拳”,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持續發力,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去年以來,我市將服務工業園區作為主戰場,深入各縣區、產業園區召開政銀企融資交流會12場,發放貸款46億元。
與此同時,我市有效發揮市級融資平臺作用,加大運用市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專項資金力度,提升資金使用周轉率,為222家企業辦理300筆、累計劃款金額23.03億元轉貸資金服務,為企業直接減負約4511.07萬元。
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引導金融資源流向“1+3”產業集群,大力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倍增計劃,不斷滿足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組織開展“金融林”建設,提升金融企業在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方面的參與度。進一步壯大我市上市后備資源、細分上市后備梯隊,精準開展企業上市服務,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